綿陽白衣“逆行者”再上“戰場”鄰水縣社會面清零
原標題:綿陽白衣“逆行者”再上“戰場” 鄰水縣社會面清零
5月9日,廣安鄰水縣突發疫情,牽動著所有人的心。在省應急指揮部的統一調度下,綿陽“逆行者”白衣執甲,再上“戰場”,與病魔較量。5月23日,經過16天的戮力奮戰,鄰水縣實現了社會面清零,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
從上海到廣安 不問歸期 支援到底
“很激動,能參與家鄉支援,幫助兄弟區渡過難關?!笔Y文強是綿陽市中心醫院援滬核酸檢測隊的隊長。5月13日檢測隊剛結束了長達40天的援滬工作,從上海返川。
原本,他們在成都集中隔離結束就可以回綿,和家人團聚。鄰水發生疫情后,形勢緊急,檢測隊隊員5月18日凌晨緊急轉戰廣安,再次奔赴一線,參與核酸檢測工作。
蔣文強說,由于援滬期間,他們在氣膜方艙實驗室內參與過檢測工作,具備一定的經驗。18日早上抵達廣安鄰水后,作為“熟手”的綿陽隊便同自貢隊作為“頭陣組”,分秒必爭地趕赴到了實驗室,率先開展核酸檢測工作。
“鄰水縣核酸檢測主要靠幾支支援隊的力量,其工作強度比在上海期間還大,不少隊員在加樣的時候手上都加出繭子或者水泡,身上的貼身衣服,時常被汗水浸濕,濕噠噠地都能擰出水,但是大家從不叫苦、不叫累,依然堅持把工作做完才出艙。”蔣文強介紹。
一個小區 16棟樓 1970人 挨家挨戶上門采樣
劉霜是此次支援廣安鄰水采樣隊伍中的一員,曾參與過武漢抗疫。5月20日凌晨3點,接到緊急采樣通知后,劉霜作為小組組長,第一時間組織隊員前往采樣點,路上還不忘反復提醒大家注意院感防控。
“當晚我們和另外一支采樣隊要負責一個小區,16棟樓、1970人次的采樣工作。由于該小區隸屬封控區,需要上門完成。”劉霜說。
五月的天氣燥熱感日漸增加,采樣人員們挨家挨戶上門采樣,不僅強度大,還費體力,她們的衣服時常濕了又干,干了又濕。但盡管這樣,隊員們沒有遺漏一戶一人。
“第一天采樣工作結束后,我們就制定物資管理、院感防控細則,明確隊員崗位職責和分工?,F在,我們整個隊伍的工作運行都很順暢,效率也提高了不少?!眲⑺f。
梳理流程 分年齡段照護 讓問題不過夜
5月22日下午16點30分,綿陽市中心醫院支援廣安鄰水醫療隊抵達臨時居住點,經過一個多小時的休整,當天18點正式投入援助工作。
“此番援助廣安,綿陽醫療隊主要承擔廣安棗山區木橋集中隔離點的管理與救治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壓力也是巨大。”市中心醫院技能培訓中心主任、急診科副主任朱倫剛回憶。
據他介紹,剛到隔離點時,通道、制度、人員管控等系列流程都還未集中,醫療隊也面臨著工作推進的最大“瓶頸”。
眼看著隔離人員就要陸續收入倉,為盡快提高隊伍的工作效率,朱倫剛在到達當天便立即召集綿陽醫療隊的院感專家、醫療組、護理組、方艙相關負責人對隔離點的“三區兩通道”進行了重新規劃,細化了目標任務、完善了相關制度流程。
一切準備就緒后,22日當晚,在隊員們的引導下,半個小時便高效完成了99人次隔離人員的收入工作。
除了流程上的完善,朱倫剛介紹,綿陽醫療隊在患者的救治上也下足了功夫:組建急救車、急救藥物箱;醫生護士對收治的患者實施分年齡段照護,盡最大力量滿足患者需求……
“目前隔離點收入的隔離人員,最小7個月大,最大73歲。對于這類人群,每天我們都會安排醫生護士進入艙內對他們的健康狀況進行監測?!敝靷悇傉f。
目前,整支隊伍正高效有序地在隔離點開展著相關救治工作。
綿陽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
記者:熊美娜
責編:曾秀云
通訊員:劉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