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黨史搬上舞臺紅色題材話劇《最后的營救》在四川廣元巡演

李康 封面新聞記者 劉彥谷
“記得的人開始死去,活著的人開始遺忘……”6月16日晚,由四川人民藝術劇院有限責任公司出品演出的大型英雄主義歷史題材話劇《最后的營救》,2022年巡演之旅率先在廣元市拉開帷幕,紀念偉大革命先烈。

1981年12月,中央組織部對四川省委組織部發出對“重慶軍統集中營死難者為定性人員烈士資格復查”的通知。話劇《最后的營救》便是基于此背景,根據一段鮮為人知的真實歷史創作。該劇以中共中央南方局隱蔽戰線下的黨員張露萍潛入軍統內部的故事為題材,在復原張露萍和其他六位同志在敵占區堅持斗爭,隱蔽戰線奮戰真相的同時,再現了在黨的領導下,組織不遺余力、跨越時空苦尋革命同志的史實。話劇用全新的視角,講述這個充滿熱血和不屈的故事,還原那一代青年如光與熱的革命精神。
張露萍1921年出生于四川省崇慶縣(今崇州市)。1937年,在成都讀中學的她加入了黨的外圍組織“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四川總隊,積極投身抗日救亡宣傳活動。同年11月,在共產黨人車耀先和黨組織的幫助下,張露萍奔赴延安,先后畢業于陜北公學和抗日軍政大學,193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5年,陜北公學畢業的女學員張露萍和其他六名戰友在貴州息烽集中營英勇就義。歷史塵封了38年之久,直至1983年“軍統電臺案”真相大白,她才和其他六位戰友被追認為烈士。
話劇《最后的營救》用兩條并行的故事線,相互穿插,編織情感。四十年代以張露萍為核心的地下黨員和八十年代的專項調查組人員來同時推進劇情。在兩個時空互疊下,將一場“營救活動”的始末講述。
并進的故事線承接了一個主要話題“張露萍”,又根據張露萍生平的三次化名,四個身份巧妙地使用了四位女演員共同飾演這個角色。話劇的主題并沒有太多宏大的敘事,但別具一格的故事架構和富有詩意的文本臺詞,讓整部戲從一個普通的紅色革命故事脫穎而出,在舞臺上展現出這段歷史的跌宕起伏和英雄張露萍波瀾壯闊的一生。主創團隊曾表示道,“希望能夠通過話劇,讓當代的我們與彼時英雄建構對話,讓當代青年當代黨員在‘同齡’先輩的故事中感受到力量和鼓舞?!?/p>
“這位17歲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的女子,24歲就英勇就義,她有很多名字,但只有一個身份,中國共產黨員!”年近七旬的馬婆婆看著臺上跌宕起伏的劇情,心也緊緊地揪了起來,滿眼淚花,“正如宣傳語上所說,歷史的塵埃無論多厚,總有拂去之日。那些美好、壯烈的信仰之花,那些無畏的革命者,還有無數為中國奮斗,付出畢生努力普通平凡的共產黨員們都值得我們銘記!”
據了解,話劇《最后的營救》還將于6月17日14:30繼續在廣元大劇院上演一場,將黨史搬上舞臺,獻禮二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