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廣元五旬醫生心系患者當起義務送藥員3年寄送藥品3000多單


工作中的楊琦先。廣元市精神衛生中心供圖
呂梅 封面新聞記者劉彥谷
盛夏時節,太陽炙烤著大地,52歲的楊琦先,身著白大褂,忙碌地奔跑在掛號、繳費、取藥窗口。兩鬢斑白的他,額頭冒出了細密的汗珠。
3年義務送藥3000多單
楊琦先是廣元市精神衛生中心癲癇中心科主任,也是該市首個抗癲癇協會會長,為了讓患者得到更好、更有效率地治療,從2019年開始,開啟了義務為患者取藥、寄藥之路,三年來累計寄送藥品3000多單。
“癲癇病患者需要長期服藥,這就意味著患者要經常往返廣元取藥,控制病情,可對于來自外地或較遠地方的患者來說,不但極不方便,還平添了不少就診成本。”楊琦先坦言,如果不長期服藥,病情得不到控制,后果更是不堪設想。
如何打破瓶頸,讓患者得到更好、更有效率地治療?楊琦先一直在思考。
隨著廣元市物流業的快速發展,楊琦先首先想到了利用快遞為患者寄送藥物,讓他們足不出戶都能按時服藥。從2019年開始,楊琦先開啟了義務為患者取藥、寄藥之路,三年來累計寄送藥品3000多單。
每次接到患者需要寄藥的消息,楊琦先總是第一時間來到門診掛號、繳費、取藥、打包、寄走,一氣呵成,生怕耽誤患者服藥。
在幫忙寄藥的過程中,很大一部分費用都是由楊琦先墊付。患者收到藥后,再將費用轉給楊琦先,快遞最遠到過深圳、新疆等地。”廣元市精神衛生中心的工作人員田華告訴記者,“有些家庭極為困難的患者,楊醫生從未張口找他們要過錢。”
多年來,楊琦先已記不清楚幫患者墊付了多少費用,對此,他總是淡然一笑,“這沒什么,他們可能遇到了困難。”
心系患者譜寫大愛
在楊琦先的手機上有兩個號,兩個分別建有好友群——“一路癇聊(一)”“一路癇聊(二)”加起來也有400多人。談及建群的初衷,楊琦先表示是為了給提供患者一個放松、安心的網絡之家,病友之間可以相互交流、醫生也可以隨時掌握患者病情,并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及相應的幫助。
說話間,楊琦先的辦公室來了一位小患者,親切地依偎在他身邊,表現親昵。楊琦先摸摸小朋友的頭,讓他早點去吃飯,自己忙完手頭的工作便去看他。眼前的一幕,既溫馨,又溫情。
從醫多年,楊琦先不僅因為醫術了得,更因為醫德高尚,贏得無數患者及患者家屬的信任和愛戴。
去年十月,正在上班的楊琦先收到了年僅12歲患者的鮮花和巧克力,感謝他在第一時間對自己實施搶救,鮮花中的卡片,楊琦先一直放在抽屜保留著;
今年二月,正在上門診的楊琦先接到一條患者家屬,說明自己家里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難,懇求楊琦先借給自己兩千塊錢。楊琦先想都沒想,立馬轉過去,在他看來,如果不是被逼到絕路,誰向醫生開口借錢。如果能幫患者走出困境,那也是在拯救。
……
就是這樣一位醫者,用奔跑,為患者帶去希望,用溫情,詮釋著醫者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