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青運】從延安棗園出發,1946年共青團迎來新生
原標題:【百年青運】從延安棗園出發,1946年共青團迎來新生
《沐浴黨恩 百年風華》第7集
延安棗園革命舊址今天已經成為著名的紅色旅游圣地,這里曾經是中共中央書記處所在地,園區中間這棟磚木結構的建筑是當年的禮堂,很多重要會議在這里召開,毛澤東去重慶談判就是在這里決定的,而1946年討論重新建團的兩次中央會議也是在這里舉行的。
抗戰勝利后,青年救國會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與此同時,國民黨反動派軍隊挑起戰火,進攻中原解放區,內戰全面爆發。為了適應新形勢和任務的要求,黨中央決定重建青年團,團結解放區先進青年保衛勝利果實。
經過中共中央書記處兩次會議討論后,中央決定建立青年團,但要先經過試點。
1946年9月,中央青委派馬儀到延安縣,與縣青聯主任吳光明一同來到馮莊,開展試點建團工作。當年的馮莊共80戶430人,其中男女青少年114人。馬儀、吳光明來到這里后,為建立可靠的群眾基礎,白天與青年們在打谷場上一同勞動,晚上一起吹拉彈唱,很快熟悉了青少年的思想狀況和特點。他們把一些出身好、勞動積極、作風正派的青年團結在一起,通過這批青年開展有意義的活動,影響和帶動大家,使那些落后青年開始丟棄舊日的習氣,逐步確立新的行為規范。在村黨支部的協助下,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里,馮莊就發展了36名團員,創建團支部的條件已經成熟。1946年11月22日,全國第一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農村團支部——馮莊團支部成立。
此時同時,試建團中的全國第一個工廠團支部在延安豐足火柴廠誕生。第一個學校團支部在延安知行中學誕生。
中央青委在延安試建青年團的成功,堅定了中央建立青年團的決心。1946年11月,中共中央發出由任弼時起草的《關于建立民主青年團的建議》。
到1948年底,試建青年團的工作在各解放區普遍展開,并獲得很大成功。解放區的青年運動一改渙散和沉悶狀態,出現了蓬勃發展的局面。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通過了《關于土地問題的指示》,指出中國共產黨應堅決支持群眾在反奸、清算、減息、退租、退息等斗爭中,從地主手中獲得土地,實現“耕者有其田”。在土地運動中試建的青年團,帶領團員青年在斗地主,看管地主,分配斗爭果實,維持社會治安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以沙為紙,以筷為筆,山核桃做成算盤珠,條件艱苦,但是馮莊團支部團員們學習文化的氛圍卻十分濃厚,很多人因此也改變了人生的軌跡。
像馮莊支部一樣,解放區團員青年在生產學習上發揮著主動性和積極性。
全面內戰爆發后,各個解放區的青年以各種方式積極參加人民解放戰爭。
這個粗布縫制的褡褳是當年馮莊團支部書記李聚升帶領團員封裝中央青委撤離時委托其保管的文件和材料用的。
1947年3月,胡宗南進犯延安,黨中央主動撤離。馮莊團支部組織團員青年積極向群眾宣傳,掀起了參軍參戰熱潮。5名團員參加了游擊隊,其他團員也冒著危險往前線運送彈藥干糧,在敵占地區進行秘密宣傳。
延安光復后,12箱檔案文件在馮莊支部的悉心保管下完好無損地歸還到中央青委。
1949年4月,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一次代表大會上,馮莊團支部書記李聚升作為特邀代表,光榮地向大會匯報了團支部的工作和經驗,中央領導人還向李聚升贈物留念。
在“保衛土地,保衛翻身果實”的口號下,陜甘寧邊區573名團員自動報名參軍,帶動全區成千上萬的青年入伍。在粉碎國民黨進攻中,更是出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董存瑞、劉胡蘭就是其中的代表。
共青團屯昌縣委員會
ID:tctxw
聯系我們
電話:0898-
:tctxw
地址:海南省屯昌縣老民政大院辦公樓4樓
新浪微博:共青團屯昌縣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