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為什么那么落后
曾于發于知乎,三天后被通知刪除。今已辭職,沒有人能叫我刪了,現在略有修改,就這樣吧。之后還想寫個下半部,廣西要怎么發展起來。大家想看什么呢?
之前寫給各位讀者的話,現在也還能看https://zhuanlan.zhihu.com/p/345937553
2022年,我把下半部寫出來了,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繼續看《百年變局下,廣西要怎樣發展起來》
廣西為什么那么落后
寫在前面的話
2020年已經過去,如無意外,等過幾天一月中,2020全年的數據出來,廣西可能已經變成西南諸省區里面發展最慢的,而我因為多年的不良生活習慣,已經病了。也不知道還能賴在體制內潛身縮首茍圖衣食多久(現已辭職)。人之將死必有遺言。所以我打算接著之前的話,絮絮叨叨,我就絮絮叨叨一些東西吧,等死了,就沒法吭聲了。
一、什么算“落后”
(一)落后的歷史,還是歷史的落后?
“落后”是個很有意思的詞,并不是上古時代先人們留給我們的寶貝,而是明代才造出來的詞,出自《西廂記》。大致意思是“趕不上、落在后頭”“在行進中落在同行者后面”“處于較低的發展水平”“遲慢、拖延”等等。首先我要劃定范圍:廣西如今的發展落在同行的西南省份后面,發展速度落在后頭,發展水平低,自身遲慢拖延。就是這個意思。
廣西之所以落后,這是個大命題。講道理,從地理環境上看,熱帶地區的人民或許不富裕,但都餓不死,因為豐沛的降水和溫暖的氣候,但凡遇到正經一點的土壤,都會長出香蕉等熱帶水果,所以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也被一些人戲稱為“懶漢帶”,可以參考同為北回歸線附近的其他國家,只要不是在沙漠里面,大多都慵懶放松,按照這個現象做個推論的話,廣西的落后可能是懶造成的,但賬不能這樣算。畢竟這個只是現象,可以歸納作為參考,并不能拿來作為某種結論。
先談談廣西發展的歷史賬吧,這個歷史并不能往前算的太遠。如果從明清時候開始算起,廣西確實是比較糟糕不折不扣的南蠻之地,不然也不會有什么“鎮南關”“鎮安府”這樣的名字,意思很明白,土司之間互相攻擊也就算了,安南、交趾的酋長們隔三差五還來打個秋風。
廣西本來這基礎是真的差,然而從民國開始,一群天降猛男居然把廣西搞成了模范省,民國的經濟水平本來也不怎樣,但有些名頭不是亂放的,不然也不會后來拆廣西的一個大學就興旺了整個西南的教育,也不會有那支讓咱們共產黨人都覺得難啃的桂軍(PS:比較魔幻的是廣西在民國時代居然有航空公司,而且居然有國際航班!資料不足,沒發現當時國內有其他的國際航班了。反過來想,在吃不飽穿不暖的年代,太窮也支撐不起航空業呀)??傮w而言,民國時期廣西雖然底子薄,但發展快,所以稱不上落后。
到建國后,初期在黨中央的關懷下,廣西得到了真正的發展,一些好得出奇的工業項目落戶廣西(當時讓周邊同類省份羨慕的要死,具體項目好多,不點名了),工業帶動著農林牧漁科教文衛齊頭并進,GDP從1951年的11億,變成了1978年的77億,剛好是700%,同時期,貴州從7.7億變成46億,云南從10.5億變成69億,廣西基本也可算作平均水平之上,這一時期廣西在西南地區甚至還算是領先的。
(二)定位的迷茫即落后的開始
真正開始發生落后的問題,出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之后。當年打仗,自然不可能去考慮什么發展經濟的事情,但打完仗后。廣西迎來了漫長的,到現在都沒有解脫的迷茫期(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至今)。這漫長的迷茫乏善可陳,基本上處在國家指導搞基建,打一鞭子走一步的狀態,以至于到了2017年中央巡視組在新聞通稿里也毫不客氣的說: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不到位,領會貫徹新發展理念不全面,扶貧脫困存在數據失真、項目不準等問題。這番話有多重,懂得人自然懂。用我話來翻譯就是:自身發展定位不準,工作理念陳舊落后,工作方法粗糙。
自身定位不準、迷茫具體體現在發展格局上,早年廣西的什么西南出海大通道之類的,就不必提了。近期所提的“南向、北聯、東融、西合”,乃至于又提西南出海新通道,乍一看格局開闊規模宏大。但在我看來,這番“東南西北”的提法很不負責,是寫文章的人對領導不負責,和狗頭謀士出主意沒有多少區別。畢竟,這世界大體就是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我給你出幾個主意,只要有一個方向得了成績,我就不算有錯,但發展的事兒,從來不能這樣草率,就如你本來應該向北走才能到北京,你去問路,人家告訴你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能走。。。。。你會不會想把給你指路的人海扁一頓?
(三)迷茫的發展定位里,只有東融是正途。
容我逐條駁斥,北聯。聯合這種事情,有時候好,有時候不好,關鍵看你聯合的是哪些家伙。北聯,按照新聞通稿的說法,是:“深化與貴州、重慶、四川、陜西、甘肅等西部省份合作,形成共謀開放、共贏發展的開放合作格局。”正經人都得問一句,聯合做什么?和貴州搞茅臺酒?和重慶搞火鍋?和四川玩紅燒兔兔?和陜西合作造飛機還是做文玩?和甘肅......甘肅真想不到能一起做什么。漫長的北聯線路上的諸多省份,一無大規模的產業交集,人家玩得好的根本不需要帶上你。二沒有人家要遷移的產業向你流動,上述省份的工業發展方興未艾。旅游業這依靠山水的東西需要自己經營才有效果。三沒有人才的深度交往,看一下上述大學的學生畢業之后去了哪里就知道,四人家物流甚至愿意繞道也不過廣西(后面再說原因)。由此可見,所謂北聯在經濟上并不是什么很好做的事情,當然,如果經常有事沒事搞個北聯論壇,請人家來吃吃飯度度假,這聯歡會也算北聯,那當我沒說。
西合,通稿說:“主要是聯合云南等省份,加強與越南、緬甸、老撾等湄公河流域國家的合作,大力推進基礎設施的“硬連通”和政策、規則、標準的“軟連通”。推動優勢產能走出去,積極開拓新興市場,服務國家周邊外交。”這一條,我認為這不是廣西層面能夠推得動的事情,口號喊喊也就罷了,畢竟談道路連通和標準輸出,從來都不是某個省份能單獨做的事情。這是涉及國家核心利益的政治問題,當年做歐亞大陸橋,光火車的規制問題就談判很久,這種事省份面子再大利益糾纏再深也不可能談下來。至于說優勢產能走出去,這簡直是笑話,迷茫了幾十年的廣西有什么“優勢產能”?東南亞雖然總體窮,但貧富分化大,關稅低,富人不一定消費中國產品,窮人消費的,卻又不一定是廣西的產品,畢竟,廣西的電車他們看不上,日本進口的燃油車沒多少關稅也不花什么錢,而風行東南亞的摩托車,在泰國和越南都有川崎和哈雷的工廠,也就是重慶和廣東的車子來做個過路財神,估計過幾年連這些都不好賣過去。加上廣西本土勞動密集型企業本來也少。我覺得撐死了賣點玉柴的特種車輛出口就算不錯了。如今邊貿更多的是從進口各種各樣的農產品和原料,輸出什么,真的要打個問號,你得有東西才能輸出呀,就像有疫苗。有防疫物資,才能輸出,進而輸出防疫的手段乃至價值觀,廣西尷尬的地方在于,一沒東西輸出,二是輸出過境的東西人家都有甚至可能更好。所以,西合不見得是什么好出路。
(四)正途居然還摻雜了私貨,好不容易指對了半個方向,還不想明白講。
南向和東融看起來很像,我認為是寫稿子的人偷懶了,本來是一點,但為了湊“八股四向”就多寫了個南向,本質上就是因為本質上是一個東西,就是東融。畢竟所謂南向是“加快發展臨港產業、向海經濟,加強與周邊地區的貿易合作”而東融是“主要是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加快提升做實珠江-西江經濟帶,主動服務大灣區建設,接受大灣區輻射,對接大灣區市場,承接大灣區產業,借力大灣區發展。”這兩條居然可以歸納為:借力廣東和廣東一起做貿易,發展向海經濟。
而要做到,就是龐大的系統工程,甚至可能一個任期內見不到大成效,所以未來有沒有人敢做,我就不敢胡說了。至少,基建方面,高鐵、高速公路、國道要實現跟廣東的充分互通;營商環境上,要消滅內部各種內耗的環節,切實降低各類苛捐雜稅;產業上要承接廣東不要的一些企業,要和中央談能耗指標還要做好自己的環保,盡可能把包括我親戚這類在廣東打工的干飯人接回廣西,讓他們在廣西干活也能掙得到錢;金融方面,既要改變自己奇怪的掙錢思路(租不如征),也要改變一些有意無意的卡脖子做法,更要把廣東成熟而有效的資本引進來。上述四條,都大的可怕,每年能完成一個小目標就極為不易了,做得到,五年之后可能還有點改變。但我依舊不敢樂觀的認為可以做到,因為廣西還有第二重問題。
(五)工作的定位不清,意味著重點不清楚,重點不清楚,本來還可以維持日常工作,結果日常工作的思路和方法粗糙的一塌糊涂,想不落后,有點難。
廣西的的每一項工作落實到具體層面,容易存在兩種問題,一是要干什么想不清楚;二是好不容易想清楚要干什么了,干到什么地步又拿捏不準,就像一個二流演員,不知道自己該演什么角色,好不容易找到角色了,內心激動,為了表現自己,經常給自己加戲,加著加著,就出戲了。
看官們別急著噴我,從人民日報民生周刊點名批評某城市創城拉線減掉過線的市場菜葉,到脫貧攻堅的“兩不愁三保障”變成“八有一超十一有一低于”,外行人看來可能都是啼笑皆非的笑話,但這些消磨人的具體事情,往往把干活的那群干部的耐心和精力磨滅掉,就很難再去做第四點之前說的那些,真正圍繞發展的事情。
市場的菜葉已經被中紀委噴了,我還是說點讓萬千干部又愛又恨的扶貧吧。本身廣西只有33個國定貧困縣,講道理扶貧壓力不可能比得上云貴,加上歷史上本來經濟環境就比云貴相對來說要好一些。但是大家都扶貧,為什么扶貧之后反而經濟比人家還疲軟呢?來看看扶貧這個事兒是怎么做的吧。
(六)自我加壓其實是極高明的藝術,但并不是誰都玩得起,也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玩,玩的不好就變成了把自己壓得動彈不得。
我認為中國有兩種扶貧,一種是國定扶貧,一種是廣西扶貧,國定扶貧嚴格遵守“兩不愁三保障”(吃穿不愁教育醫療住房保障)以2016年收入為參考,年收入超過2600元視為脫貧。(后來追加一個飲水保障)而廣西在此基礎上,自我闡發了兩個不同對象的脫貧標準,一是對于貧困戶設置了“八有一超標準”(有穩固住房,有飲用水,有電用,有路通自然村,有義務教育保障,有醫療保障,有電視看,有收入來源或最低生活保障;“一超”指家庭人均純收入超過國家扶貧標準。)二是對貧困村設置了“十一有一低于標準”(十一有,即有村級硬化路、有95%以上農戶解決飲水問題、有95%以上農戶有穩固住房、有95%以上農戶用上電、有村級公共服務設施、所有自然村屯通廣播電視、貧困村通有網絡寬帶、95%以上貧困戶有醫療保障、貧困村有集體經濟收入、有特色產業、有好班子;一低于,即貧困村貧困發生率低于3%。)
乍一看好像沒啥毛病,但執行起來,就變得很可怕了。比如為了要給貧困戶要有路通自然屯、要有硬化路通村,這看起來是很好的事情,也確實是很好的事情,但這一自我加壓,錢從哪里來?中央的扶貧資金里可沒有這一塊,整個自治區都往村里修路的話,自治區安排多少?市縣兩級能配套多少?融資去了多少債務。。。。好,不能往下說了,中央常說三大攻堅,化解重大風險,嗯,金融風險,懂?
如果說修路是宏觀層面上帶來的經濟壓力,擠占了原本應當用于其他事業的錢,對干部們的干事創業還沒多大影響,只是累一些行業部門。那么成噸的各級扶貧需要填報的表格是咋回事?上午要一個貧困村就業登記表,下午又要產業登記表,后天又要各項指標達標的匯總表。雖說數據一直變,能否定期研判清楚,然后一次性收取完?所謂的幫扶手冊直接把考核機關單位的方法沿用到了群眾家里去,事無巨細都要記錄清楚,加上上一級經常拿這個說事,結果到了縣鄉一級,大家就開始糾結,親戚之間送的豬肉要不要登記做收入?有了種養就一定要有生產經營支出,那自己上山給豬和牛割草,這個又如何列支進收入測算里?兩本幫扶手冊,最后卻變成了數學題夾雜問答題,一些地方為了好好迎接檢查,還組織專門力量對這些東西進行批改。就算來檢查的人是豬,群眾家里有沒有東西,這還是看得懂的吧?大致對上了,超過脫貧的標準了,那是否還有必要糾結一棵白菜或者兩斤豬肉?還真有人糾結,“幫扶手冊不精準”此之謂也。
在這樣指標過大的環境下,加上一些“低能干部”的工作作風漂浮,讓縣鄉兩級干部苦不堪言。本人某年參加檢查親眼所見:某縣區的來參加檢查的同志,在電燈亮著、遠教平臺電視開著的情況下,向村干索要本村(所有村屯)已經通電的證明文件。。。到了另一縣,某小組交上來的資料上寫著:田間地頭群眾衣衫破舊,物理感官上達不到脫貧標準(這位執筆的大人,下田您要穿李寧還是耐克?)自那一年后,我就不參加這類檢查了,眼不見,心不煩,我覺得但凡是有點腦子的人,既然到了現場,為什么不看實際情況而去等材料,相反,材料卻更可能造假,然而冰凍三尺不可能只冷一天,如果不是平日里以材料至上以匯報為準的風氣,哪會有那么荒唐的事情發生?我自認為當年投身體制內是要給群眾做點什么,然而這種行為除了給所在縣區的同志帶來無盡的壓力和各種沒有必要的整改之外,并不會給群眾帶來什么實惠。以致于有一次我在某縣城街頭吃米粉,鄰座群眾開玩笑說,扶貧這幾年,富得最快的是廣告公司和打印店之類的地方。小小的自尊心受到了刺痛,臉上掛不住啊。
說到這,看官們可能發現了,指標越來越細,細致到極致的時候,鄉村的干部反而不好辦事了,整天游走于收集數據統計上報,經常還要面對各種迎接檢查核驗,還剩下度多少精力去折騰真正給鄉親們帶來實惠的事情,可想而知。
這種工作的粗獷和混亂不止在扶貧戰線,日常工作的戰線上也充斥這個毛病。同樣拿扶貧的核驗說事,本來這是正常工作,但如果同時和各種事情一起來,對于被檢縣區來說,就是壓力山大的事情了。也是那一次我參加的檢查,晚上所在縣區的副書記來陪餐,結果吃著吃著,人家不好意思的說,還有其他的接待,得先失陪,結果一打聽才知道,另外還有幾個廳的同志也在這個縣做檢查,那時候我就反思:平日里扎堆檢查好,大家一起出來,他們來陪一趟就行了。結果現在遇到這種“一票否決”的檢查,我們也扎堆來了。換位思考一下,他們的領導連陪檢查的都不夠用,不陪那不就完了?真不讓他們陪,一是有些好面子的同志可能心里就開始要給縣區的同志穿小鞋,二是有些工作確實是要分管的領導來匯報更好,畢竟他們平臺更高,掌握情況更全面,也有助于幫助我們落實檢查的目的。
現在及基層壓力有多大?我不點名,那是一個交通便利,綜治壓力大,工業集群,貧富分化厲害的鄉鎮,最痛苦的2019年有219天在迎檢,迎檢的日子每天至少一趟檢查,多的時候一天三次,從自治區到縣級都有。(這可能還不是迎檢最多的地方,求各位看官說出更厲害的,求超越)。綜上,我認為該給干部們減壓了,至少應該是想方設法給市縣鄉的干部們減壓,自治區在統籌檢查的時候,應該看一看,既要讓人家能專注做好事情,也要讓人家能喘口氣。
(七)好不容易有個干部隊伍,已經被混亂的工作思路和頻繁的迎檢搞得疲憊不堪,才能去應對各種各樣的工作。然而干部的日常工作里面,還有很多奇怪的奇葩的迷之工作。
近來統計了個東西,統計了各單位的群和工作群,初衷是好的,然而我覺得又脫離實際了。群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群多,通過群布置的任務多,要通過群反饋的任務也多,甚至有些任務反復通過群去布置。用信息化手段提起扁平化管理提升工作本意是好的,然而,讓干部們怕的,是任務的折騰、安排的不合理,以及莫名其妙的自我加壓。這樣的個故事,我講幾個吧。
故事一。某單位:和下面要數據A(不涉及生、死、人、財),去發個通知吧。劇情一:現在立刻馬上要,白天不行晚上要,中午不行下午要,今天不行明天要。(想清楚要真貨還是假貨了嗎?很多時候,要實數,就要慢工出細活,給下面的人留足時間,才能給真貨,更何況人家自有考量還不一定給你真的。)劇情二:補充通知,昨天的數據A基礎上,還要增加另外一個數B。(為什么不一開始謀劃清楚要什么?干部的精力是用來這樣折騰的?)劇情三:周五下午四點鐘的時候收到通知,非常貼心的跟你說下周一上午要。(下面的人已經不受勞動法保護了,你讓他們加班的時候給夠補貼沒有?)
故事二。扶貧。劇情一:某地區貧困戶要應納盡納,數量不得少于**萬人(人多了,中央給的資金多了嗎?上下溝通失準);劇情二:某地區一定要有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的案件,確保每個地區都有科級領導的案子(要證明自己日常監督缺失?干部作風糜爛嗎?)劇情三:國家普查結束后,要組織回頭看普查。(干部們是吃飽了,但還不至于到沒事干的地步,人生多向前看,少回頭。)劇情四:某地區來請示一個創新的扶貧項目,需要趕緊上馬不然客商就要撤資,上周五交了材料等批復,差人請教進度,第一次周一問,已經在行文;兩天后,辦公室已呈領導;四天后,領導去外地沒回來,要手簽;工作日結束,下一周再問:領導要開會研究,開會時間定不了。下周三,會議下周開吧。又下周:項目還要上嗎?不要了,客商走了。
以上,是某種故事,也或許是某種現實。如我前文所說,北回歸線一帶充斥著慵懶的地區,但慵懶加上思維不清,加上自我折騰,導致的結果就是:落后。
二、落后的廣西,還有救么?
廣西落后,還有救嗎?依我看來,還有救,但需要和當年壯士斷腕一樣的清醒勇氣,需要一次和干部群眾徙木立信的交流,需要等上十年的耐心、毅力和堅持。
(一)放棄不切實際的幻想,明確自身定位,擁抱廣東,擁抱東盟,擁抱制造業,擁抱科技密集型企業,擁抱鄉村振興和新基建做好了鳳尾自然成雞頭。
在廣西漫長的時間里,曾經有很長的時間想不清楚自己應該做什么。就如我前文所批駁的那樣,所謂東西南北其實只有一個方向。那就是向東融入廣東大灣經濟圈。所謂融入。既要把廣東的資本引過來,讓他們能夠在廣西好好的掙到錢。也要在廣西建設起正經的制造業工廠??梢韵窳菀粯訃@某個具體的產業形成工業的配套規模。只有當制造業起來以后,才能把相當一部分有消費能力的人群留在廣西。形成消費和投資的雙循環雙促進,這就需要廣西主動對標廣東,建設良好的營商環境,逐步消滅“一噸貨物在梧州碼頭出關,平均成本需要1480元,肇慶只需340元,且貨物運到肇慶碼頭即可,連人都不用跟過去,人家就能全部幫你辦好?!薄肮I電價普遍高于云南、寧夏、新疆等西部省份,他們在新疆、寧夏的工廠的用電價格是0.35元/度,而在廣西高達0.55元/度”等等等等的情況,不利于發展生產力的關卡、成本,要想辦法幫企業和群眾優化掉,同時保障應有的服務態度,治安環境,辦事效率。
另外一方面。也要積極的跟東盟國家合作。通過進口糧食以及原材料的形式,確保新生工業基地能夠得到充足的工業原料。在這方面需要廣西多和國家爭取政策,并利用自治區的優勢來開拓一些新的做法。選擇引入廣東企業的時候,既可以選擇一些在廣東已經因為勞動力價格過高而不得不向外遷移的。更要注意在如今隨著信息產業不斷提升。應當有條件的。去支持一些科研院所?;蛘呤怯猩a芯片、通信設備、網絡設備生產。甚至是像當年引入貓撲這樣的有前途的互聯網企業,把他們引進來,實在給不了真金白銀的補貼,給他們多撥一點土地。給他們的人去景區有優惠。甚至于給他們可以多放假,辦法總是比困難多。另外。人要不遺余力的做基建工作。目前廣西在地勢平坦的地方,基礎設施的主干也算建設的不錯。但仍然存在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基礎設施的建設標準比較低,比如高鐵就突破不了250的時速(山區認了,許多平坦的丘陵河谷廣西也就250?)另外一方面農村的基建也還需要一個長足的提升?,F在仍然有很多村屯。盡管通過扶貧的方式修了通屯的水泥路,但屯內的道路尚未硬化。對于整合農業生產所必須的如機耕道水利渠道等,接下來可以激發農業投資振興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仍然不夠。未來,還要把修網絡進農村提升到和修路進村一樣重要的地步才行,或許現階段網通了孩子們打王者榮耀會少掉線幾盤,但未來,等他們大一點,他們可能會從知乎或者什么其他的平臺,甚至于從異地的后浪網友口中看到更美好的世界,有向往了,才有努力。
雖然國家早就給廣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定位。但并不意味著水能資源不可以開發,如何研究政策在環保的同時也可以達到水能資源和風能資源以及太陽能資源,在廣西的發展能夠讓當地人民受惠。這是接下來廣府必須考慮的問題。做到以上這些。就變成了廣東的鳳尾,有了這些工業和基建能力的加持,要做東盟的老大機頭。那就不在話下了。
(二)放棄不接地氣的思路和做法,給工作做減法,給賞罰明標準,讓干部群眾可以專注實事。
廣西之所以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奇奇怪怪的做法。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做工作的人或者做決策的人調研不夠。走到群眾和基層干部當中不夠。三體這部作品里說的對,弱小不是生存障礙,傲慢才是。
未來的日子可以探討思考一下。讓那些廳里的處長和各市的科長或者年輕的選調生們,不要帶著任何實職,讓他們去到離縣城不遠,工業和農業都有的那些鄉鎮,去做一做一一個鄉下干部該做的事情。只有當他們真正了解朝令夕改的惡心,反復填表的痛苦,真正厭那些內耗和形式主義的事情,才能真正的想出改進的方法,才能在以后自己走上領導崗位后,去做改變。二是要把工作的減法做到實處,減少多余的動作,量力而行辦好事。做好幾方面即可:第一,中央沒有叫做到的事情,堅決不要自己擅作主張加碼;第二,中央叫做的事情。想清楚了,算好承載力了。甚至有的時候還要征求下級的意見。再去做。征求了基層意見的任務,可以去簽責任狀,畢竟他們說玩得成的,完不成了,到時候也有話可說;第三,發任務之前一定要想清楚。不要發了之后又添油加醋,甚至推倒重來。也不要發了以后還自我加壓,突然把工期提前;第四是要把賞罰明確。廣西需要用錢的地方還很多,如果錢不舍得發給干部發給員工,那就能不能多放點假?能不能把干部應有的休息時間以最強行政命令的形式保障起來?(在工作當中發現一些縣區,為了完成某個任務,就下文取消包括公休甚至是法定的假期,這種情況在個別地方甚至持續了好幾年)畢竟大多數行政單位少個把人并不會導致單位癱瘓,讓干得多的人都有休息的時間,多陪陪家人提升幸福感這也可以。
另外考核的指揮棒要改。像處理了多少干部這樣的負面指標,就不要再去定具體的數量,該有的蛀蟲就把他們抓出來就完了,抓不出來就是管事的機關無能,如果真的挑不出毛病,那才是管事機關的勝利。正向的指標也應該分有具體的層次,而不是籠統的在績效考核的指標當中寫:落實了自治區相關要求。所謂績效考核嘛,既然要分合格和優秀,那就要把什么算合格,什么算優秀寫明白。比如某個地方的工業。它的增速達到多少算合格?合格的情況下就可以保證當地的官員能夠得到正常的考核以及晉升。而如果達到優秀的話。那自然就要引出那句話優先考慮。另外。對于那些占著茅坑不拉屎的人?;蛟S可以探索一種溫和的方法,讓他們提前離開隊伍,比如說干夠了某個年限的人。可以讓他們申請提前離崗。在65歲以前領一定程度的保障津貼。到65歲之后領全部退休待遇。讓年輕肯干的人頂上來,也讓這些不想干的人有退路。也能給社會充實一些有經驗的勞動者,兩全其美。而對于那些已經犯了錯的人。該批評教育的就批評教育,該清除出隊伍的絕對不要姑息。如此拿出態度才能讓干活的人有信心,才能讓不想干活的人有退路,才能讓那些會犯錯甚至已經犯錯的人心懷敬畏。
(三)人才對一切省份都重要。要想辦法讓留下的人有歸屬感,讓人家愿意來,進可能讓來的人都有事情做。
廣西在引進人才方面一直都是比較弱勢。在各地以及廣西的人才引進條例上面,寫的都是一些硬的條條框框,有總比沒得好。但跟外省比起來就差很多了。大家可以參考一下陜西?;蛘呤瞧渌胤綋屓说囊恍┚唧w做法。每個層次都有不同的吸引方法。甚至在某些城市連本科生過去落戶都可以解決,房租也可以補貼。對于廣西現在這樣落后的局面。我覺得還不是嫌棄本科和大專生的時候。就如我之前所言,接下來如果要引進大量的制造業,仍需要高素質的工人以及管理者。所以接下來如何從各個地方把人才引進來,或者把自己本地的人才留住,也是廣府需要考慮的事情。還是我前面說過的話,能給錢的盡量給錢。不能給錢,請提供一些政策上的便利,比如租房的傾斜。比如落戶的方便。比如公交甚至景區的免費。比如都放假。探親也好結婚也罷,陪產也罷,總之一定要把這些人文關懷上升到執行紀律的層面去做。給他們好的生活,有歸屬感,他們自然會留在這里。另外一方面。對于留下來的人。黨政機關需要好的組工干部也要去深入挖掘他們的才能,讓他們能夠在合適自己的崗位上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貢獻。同時也需要有一批慧眼識人的HR。在企業當中給企業找到自己的千里馬。
(四)羅馬一天建不成,廣西也需要時間來調整。
那么多年的迷茫了,要調整過來,絕對不可能是朝夕之功,在未來的時間里面,這很可能是需要一屆甚至是兩屆政府的任期才能完成的事情。所以廣西既不能急躁也不能氣餒。腳踏實地的一步一步來做。先想出引進人才,留人用人的具體做法。同時去跟中央打交道,把該談的政策利好談清楚。把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規定明確了。接著才是大踏步的引進項目,引進投資,引進企業,留住就業,新興基建。這些事情。最快三年才可以見到一點點成效。我也不知道未來的繼任者能否有這樣的戰略定力來等待和堅持??窗?,看吧。
三、最后的喃喃自語
上述所說,僅是我偏安一隅的觀察,加上年紀輕資歷淺能力不強,自然有不對的地方,但也不想討論太多了。入職以來感覺,體制內沒有辛辣的嘲諷,這本是好事,大家和和氣氣埋頭辦事,便能把日子過下去。但這個萬馬齊喑的寒冷冬天,我覺得作為體制內的人應該做點什么,一只懂得修水壩的螞蟻也阻擋不了小溪的洪水,一顆懂得車子如何跑得更快的螺絲釘也無法提升車子性能,這或許就是人生最最難過的地方,知道和做到中間永遠橫亙著巨大的溝壑。寫下這些的時候,我明確的知道未來的日子,假如我不辭職,我大概率就擁有了一輩子的小鞋,而如果我辭職,我的人生將何去何從?
大概率,我會去好好旅行一次,走我沒走完的318國道,然后從西藏出來,往西安。說來好笑,西安與南寧對仗如此工整,去西安有三個理由,一是它是國家中心城市,未來一旦天下有變能源結構轉型,它將會變成真正的中心,趴在心臟上,哪怕只是個小牛虻也能管飽不會餓死。二是,眼前它就能騎摩托車,我窮卻愛浪,那里給了我便宜而平等的出行機會。三是連我這種本科畢業的也有機會落戶并申領租房補貼,改圖個啥,下半輩子,赳赳老秦,共圖復興,豈不美哉?至于廣西,我當年面試說過,學成文武藝,要回報家鄉,我回報過了,把自己最好的年華留在這里了:入職第二天就去現場調解群體事件在橫飛的石頭和鋼管里勸退沖突的村民和企業員工;捏著拳頭恐嚇過偷了母親存折不給母親生活費的不孝村婦,讓老人家重新有生活保障;給不明真相的群眾抬過血淋淋的棺材,給被圍攻的外地群眾守過。后來,和許多機關的年輕人一樣熬夜甚至通宵寫過各種有用或者無用的材料,接待過國家部委領導。一路走來,卻看著家鄉變化不大,甚至發展越來越慢以至于落后,心里不難過是假的。畢竟,腳踩的是家鄉的土地,我想要退,還能退到哪里去?
人生沒有多少個三十年,之前入職這八年,我盡我所能回報了生我養我的土地,盡心盡力做好每一件交代我的工作,如今,我腰椎間盤突出了,睡眠障礙了,可能還患有其他疾病,看得見的未來里,我這本科畢業的人兒,即使再去考公務員,即使祖墳重離子發動機火力全開,再用三十年做到正科實職也是碰天花板。加上現在身子壞掉,已無法參加任何應酬,做其他的工作好像也不是那么容易了。但為了生活我得找個角落躲起來,做一點能養活自己,保持保持健康,以至于能夠給父母養老的工作。
我知道實名發出來對我意味著什么,也知道接下來我要面對什么,大概率,可能我會“社會性死亡”,愿我的“死亡”,能喚起點燃未來之光的一點火星。我盡力了,復興尚未成功,諸君仍需守望。(實名的結果就是電話給我前領導,讓他勸我刪帖。諸位,你們努力吧,我得為了碎銀幾兩和下一餐飯努力了。如果有長安城的居民,有工作信息可以推薦的話,還煩請私信,先行謝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