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建設高質量發展樣板區

全球首條無人駕駛云巴示范線。
今年,起于璧山區黛山大道,止于九龍坡區高新大道的璧山金鳳隧道正式啟動掘進。
這個預計在2024年8月完成建設的項目,作為璧山規劃的五條主要“融城通道”之一,將成為璧山至九龍坡的快捷通道。對完善中心城區路網、改善璧山區交通出行環境,推動西部(重慶)科學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而這,僅僅是璧山加速與中心城區同城化發展的一個小小縮影。
璧山區區委書記、區長秦文敏說,璧山無論從地理位置,還是從發展空間、產業生態來看,都具有“同城化”的先天優勢。“璧山,將變優為‘勝’,在同城化發展中,建設高質量發展的樣板區,高品質生活的示范區。”
產業:
建成“13N” 建設高質量發展樣板區
位于東林大道的西部(重慶)科學城璧山創新生態社區內,一派繁忙的景象:一邊是入駐的科研團隊潛心搞研發,一邊是招商人員對接項目落戶……成立不到3年,生態社區內已集聚13家孵化企業,無一例外均是清一色的“研究院有限公司”,其推出的創新產品更是讓人眼花繚亂。
這是璧山區打通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最后一公里”,推動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邁向“市場化”,助推企業創新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璧山大力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建成“13N”科技創新體系,高標準打造西部(重慶)科學城璧山片區。建成投用西部(重慶)科學城璧山創新生態社區,開工建設西部(重慶)科技創新小鎮、西部(國際)數字經濟產業生態區、重慶產教融合生態區(大學城西區),推動“政產學研用”一體協同創新。依托璧山高新區重要平臺,構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智能制造產業體系,入駐企業1718家,成為全市首批智慧園區。大力發展智能經濟、數字經濟、綠色經濟,比亞迪、康佳、中車等知名企業相繼落戶。規劃建設農文旅產業生態區、大健康產業生態區,建成三擔湖康養小鎮、重醫一院青杠老年護養中心等多層次康養服務機構。
秦文敏說,“十四五”期間,璧山將重點從應用基礎研究、科技成果產業化和技術迭代升級三大方向,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和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生成示范區。將加快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塑造產業競爭新優勢,爭當產業升級引領的領頭羊,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交通:
多道“融城” 十分鐘即達中心城區
搭乘時速350公里的復興號列車,從璧山出發,僅需10分鐘便可抵重慶中心城區。乘坐重慶目前唯一一條已開通至近郊區的地鐵線,一站路時間,便可快速抵達中心城區。
而在其間,全球首條無人駕駛云巴示范線,巧妙串聯起兩大交通樞紐,實現了暢通城市交通微循環的重大模式革新和技術突破。
此外,渝蓉高速、成渝高速、渝遂高速、九永高速……一條條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讓客運、物流快進快出、四通八達。
地處重慶主城西部的璧山,東向緊緊“粘附”重慶主城中心城區,西向廣泛輻射成渝軸線城市,高鐵、地鐵、高速等快速路網內暢外聯,良好的交通區位條件,讓璧山儼然成為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重慶主城都市區版圖上一顆閃耀的新星,一座重要的節點城市。
秦文敏說,下一步,璧山將把互聯互通擺在首位,構建內暢外聯的立體交通網絡,打造航空門戶樞紐,實現人流“快進快出”。
璧山將加快構建“1機場3軌道3城際4高鐵4快線8高速”多式多向的“外聯”交通網絡——軌道15號線、軌道27號線、渝遂高速支線、渝昆高鐵、成渝中線高鐵、蘭渝高鐵漸次布局,重慶第二國際機場規劃建設,織密與成渝兩地周邊市區縣的快捷通道,與周邊市區縣同心協力、同向發力、同頻共振。
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 李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