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三寶】大理石:石中自有天地
原標題:【大理三寶】大理石:石中自有天地
“故知造物之愈出愈奇,從此丹青一家,皆為俗筆。”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地質學家徐霞客看到大理石后曾發出這樣的驚嘆。
到大理豈能不去看大理石?
大理的地下“盧浮宮”
穿過大理古城南門蜿蜒的龍泉巷,沿著石階而下,國家方志館南方絲綢之路分館大理石館(以下簡稱“大理石館”)藏于街巷之下。古色古香的場館不僅是一座景觀式天然大理石畫博物館,也是集藝術品鑒賞、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文化旅游綜合體,更是國家方志館-南方絲綢之路的分館之一。
在大理石館,石頭是當仁不讓的主角。館內珍藏著上百幅大理石珍品,有的像山川云霧,有的擬態人物走獸,氣勢恢宏,惟妙惟肖,進入博物館,就仿佛進入了一個奇妙的“大理石藝術”世界。
“鳳兮鳳兮歸故鄉,遨游四海求其凰。時未遇兮無所將,何悟兮兮升斯堂。”石畫作品《鳳求凰》是鎮館之寶之一,石畫上一鳳一凰相偕而飛,精美異常。傳說鳳凰棲息梧桐,也翱翔星海。大理石館為《鳳求凰》特開設了展示專區,順著祈福館的兩排轉運筒,參觀者可以從門口一直轉到《鳳求凰》面前。不經意抬頭,展示區的屋頂是無數流線型的彩燈,色彩變幻無窮,遠遠看去,震撼無比。而在許愿池,是無數“梧桐的樹葉”“鳳凰的羽毛”,創意無窮。許多游客會到此虔誠地許愿,他們相信,這塊靈石就是神奇所在。
“大理是石頭都能飛出鳳凰的地方!”大理石館的館主李振葵是大理石畫收藏鑒賞家,現任云南省天然大理石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觀賞石協會畫面石專委會副主任。李振葵出身于書香門第,自幼喜歡書畫,就讀于云南藝術學院期間就練就了扎實的藝術功底,其獨到的審美眼光在大理石收藏賞玩中充分發揮了優勢,而他對大理石的愛也使他結交了不少真摯的朋友。
他回憶,《鳳求凰》收藏自一位老大理石廠的石匠。“他一輩子切割大理石無數,唯獨留下了這塊舍不得賣,曾經有無數收藏家出高價買,老人家一直不賣;臨終前,他主動找到我,將石頭托付給我,他知道,我是一個不賣石頭的人。”李振葵說,老人不愿意石頭走出大理,他始終遵守著這個承諾。
在大理石館,有故事的大理石還有很多。
在一個角落,有一處特別的裝置常讓人駐足良久。隨著懸空的一臺臺石階,一位石雕的“布袋和尚”挑著沉沉的擔子,卻回首一笑。
“這是一條堅持之路。我希望每個人都相信只要堅持,上天會給你的腳下放下一塊塊上升的石板。”李振葵也通過展出自己創作的作品傳遞正能量。“大理石是瑰寶,但它上面常落滿了‘灰塵’,我想要擦拭掉,這也是我的堅持。”他坦言。
石因地而得名 地因石而生輝
“大理與大理石的故事要有人去講。”這是李振葵創辦大理石館的初衷之一。只要他有時間,遇到觀展游客有疑問都會耐心解答,他希望大理石館能夠以大理石為根基,延伸更多的大理石文化。如今,在此定期舉行的“大理講壇”就已成為大理本土文化的宣揚地,而以大理石文化為根基所延伸的大理石茶器、大理石紋蛋糕等文創產品也受到了不少游客的肯定。
李振葵介紹,因“大理”而得名的大理石,與大理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花瓶、煙灰缸、茶幾、八仙桌、春臼……從生活用具到家居裝飾,無一不用大理石制成。20多年前,大理石制品是大理人家裝飾家居環境的必選佳品,也是大理古城等旅游景點最常見的旅游紀念品。
早在明朝,云南每年都會將大理石作為貢品。觀摩大理石始終也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雅趣。在他的帶領下,我們看到不少大理石所做的條屏,它們是明清時期的老物件,石頭上還有不少俊秀的題跋,古韻十足。
“大理石是爭相追捧的自然藝術品,曾經它甚至還是身份、文化品味的象征。歷史上,大理石養活了大理三分之一的人口。”李振葵介紹。
1998年,蒼山的大理石開始禁采,礦洞被封,大理石制品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很多以大理石為生的白族工匠和手工藝人也無奈轉行。直到今天,蒼山成為世界地質公園,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慕名而來,產于蒼山十九峰的大理石被當做名片為人熟知。
隨著生態環境保護力度不斷加大,大理石的收藏價值也一路攀升,對此,李振葵認為,在大理石中我們可以看到世界的風光,這源于它的包容。只有足夠配得上大理石氣魄和胸懷的收藏者才能真正欣賞它的魅力。人在石頭面前是渺小的,把心胸打開,會相逢有緣的藏品。
“大理石是蒼山母親的饋贈,是‘她’腹中的孩子,但之前的無序開采曾經讓蒼山滿目瘡痍。”目前,李振葵正在積極籌劃著“蒼山修復計劃”,他希望通過大理石館讓更多人了解大理石,通過博物館延伸的研學之旅,讓更多人能走進蒼山,哪怕為它捧上一捧泥土,盡自己所能,修復蒼山也修復人類與自然的關系。
融媒體記者 劉珈彤 文
劉珈彤 大理石空博物館 圖
責編 劉榕杉
審核 邱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