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西安:城市“北跨” 擁河發展
對于擁有3100多年建城歷史的西安來說,2023年被認為是又一個元年——全面“北跨”發展元年。
今年的西安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實施“南控、北跨、西融、東拓、中優”戰略,全面吹響城市“北跨”發展“集結號”,制定實施《西安市“北跨”發展行動方案》,推動各類資源要素、工作力量和項目布局向“北跨”聚集,促進產城融合、板塊聯動,構建渭河南北呼應的擁河發展格局。
地區生產總值過萬億,1300多萬常住人口,國家中心城市……黨的十八大以來,千年古都西安進入新的快速發展時期,不斷創造新的歷史性突破,但城市主城區的發展程度和開發強度已經接近飽和,需要新的空間載體來支撐。擁有廣袤發展空間的渭河北岸,成為西安城市空間擴容的“主戰場”。
西安向北跨渭河發展拉大城市骨架,優化西安城市空間布局。2023年是西安全面“北跨”發展元年。(西安市發改委 供圖)
跨過渭河 拓展新空間
今年以來,西安市“北跨”發展實質性動作不斷,引人矚目。2月15日,2023年西安市推進“北跨”發展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經開區舉行,正式吹響了西安市“北跨”發展的“沖鋒號”。
據介紹,此次推進“北跨”發展集中開工的項目150個,總投資1324.63億元,年計劃投資374.96億元。其中,先進制造業項目42個。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促進區域融合發展,疏解中心城區功能,推進基礎設施完善和產業延伸,為西安建設更高能級的國家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撐。
“北跨”主要是向北跨渭河發展拉大城市骨架,優化西安城市空間布局。從區域來看,“北跨”戰略主要涉及高陵區、閻良區、臨潼區、西咸新區直管區(秦漢新城、涇河新城、空港新城)等渭河北岸各板塊,以及渭河南岸未央區、經開區、灞橋區、國際港務區的部分區域。
“系統推進城市‘北跨’,既是遵循西安城市‘擁河’發展的歷史傳統,也是支撐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西安市科技創新智庫專家李棟表示,從西周到秦漢再到大唐,西安擁河發展有著歷史的延續。西安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需要載體和空間,現有的城市空間格局決定西安向北發展是合適的選擇。
具體而言,西安市主城區向南已經逼近秦嶺控制帶。“西安城市往南走已經沒有很多空間了。”西安市發改委副主任楊治說。
2012年,西安啟動“渭北工業區”(含高陵裝備工業組團、閻良航空工業組團、臨潼現代工業組團)建設,經過多年發展,2022年,渭北區域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1400多億元,約占全市規上工業的16%左右。同時,西咸新區五個新城中,有三個(秦漢新城、涇河新城、空港新城)布局在渭河北岸,但整個城市“南重北輕”的特點依然明顯,西安北跨片區人口、生產總值占全市比重約為9.6%、9.1%。
2022年2月,國家發改委批復同意《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規劃范圍主要包括西安市全域(含西咸新區),以及咸陽市、銅川市、渭南市三市部分區縣,楊凌示范區。西安以外的三市都在渭河北岸,“北跨”成為西安都市圈發展的必然要求,推進“北跨”的“時”與“勢”逐步成熟。
位于西安市北部的閻良區的中鐵長安重工有限公司,工人在生產線上試乘即將下線的95噸純電動礦用自卸車。記者 張博文 攝
下一個萬億級經濟體量的重要載體
實際上,西安“北跨”早有部署。2018年制定的《大西安2050空間發展戰略規劃》中首次提出:實施“北跨、南控、西進、東拓、中優”空間戰略,實現跨渭河發展,打造渭河世界級濱水景觀帶,形成大西安發展的強勁驅動力。《西安市“十四五”發展規劃綱要》《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均提出實施“北跨”發展戰略,推動形成渭河南北呼應、交通貫通成網、業態融合互補、渭河成為城中河的擁河發展模式。
陜西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裴成榮說,西安“北跨”戰略與其城市定位有直接關系。西安是國家明確建設的國際化大都市,也是西北地區龍頭城市和關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2018年以來,伴隨西安國家中心城市的定位確立和全面建設,經濟和人口加速向市域渭河南岸建成區集聚,客觀上形成人口密度過大、空間開發強度過高等問題。根據2022年11月發布的《西安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西安提出到2035年服務人口達到2000萬。
“國家賦權賦能西安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并非僅僅局限于西安一城的獨善其身,而是要求西安站位于國家大局高度,充分發揮中心城市的龍頭帶動作用,有效促進西安都市圈、關中平原城市群協同高質量發展,并發揮國家中心城市參與國際競爭的功能和使命。”裴成榮說,西安承擔著建設更高能級城市的使命,但經濟總量偏小,工業不大不強的短板明顯。
制造業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作為國家重點布局的工業基地和老牌工業城市,西安市制造業發展面臨多重挑戰。為此,西安市近年積極推進先進制造業強市工作。西安市政府工作報告數據顯示,2022年西安市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2.8∶35.5∶61.7,制造業增加值占比較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
2022年,西安市新能源汽車產量101.55萬輛,首次位居全國第一。西安生產的閃存芯片、單晶組件市場占有率全球排名第一。此外,以閻良區、航空基地為主體的西安市航空集群入選全國首批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西安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不斷邁出堅實步伐。
“渭北已經有一定的制造業基礎,區域空間廣闊,基礎條件優越,是西安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優化格局、提升能級的最大潛力空間。” 西安市發改委規劃處處長劉驥說,“西安的GDP已經邁進萬億級大關,西安‘北跨’戰略的功能定位之一就是打造先進制造業新高地,‘北跨’區域將成為有效支撐西安下一個萬億級經濟體量和高品質生活的重要載體。”
據介紹,西安市渭北區域已分布有若干工業園區,聚集了中國石油長慶分公司、陜汽集團、陜鋼集團、隆基樂葉光伏、昆侖銀行等100余家企業的總部和區域總部,形成汽車、航空航天、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等多個產業集群,渭北工業大走廊已經有了基本輪廓。
“北跨”未來前景可期
西安市提出,到2025年“北跨”區域實現經濟總量較2020年增長50%,將渭河兩岸和渭北區域打造成為交通高效便捷、生態宜居宜業、功能配套齊全、充滿創新活力的產城融合現代新城和新型城鎮化的西安典范。
據介紹,為實現“北跨”發展戰略目標,西安將重點在構建“北跨”發展空間新格局、構建“北跨”高質量現代產業體系、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等八個方面系統推進。
調研發現,對于西安市“北跨”戰略,社會各界充滿期待。
長期以來,渭北地區因職住不平衡,軌道交通覆蓋不足,機動化通勤比例較高;加之渭河南北區域,東西向貫通的交通干道尚未形成,路網無法協調發揮作用,跨河通道沒有有效利用,導致渭北地區城市道路通達性不高,制約了片區的發展。為推進“北跨”,西安市今年啟動北辰大道北延伸等項目,加快地鐵10號線等路網建設,著力打造軌道上的“北跨”區域網絡。
“隨著渭河從自然形成的生態廊道成為西安的城中河,西安將從‘圍城’發展轉變為‘擁河’發展,生態環境將得到極大改善。”裴成榮說,“西安擁有秦嶺、渭河兩條生態廊道,構筑了獨具西安特色的‘南山北水’城市格局,這在北方城市中很難得。‘北跨’發展使西安的‘山水文章’更加值得期待。”
“北跨”戰略實施將真正使渭河成為西安的城中河。正在加速建設的引漢濟渭工程,將從根本上改變渭北區域的水資源條件。陜西渭河生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友成表示,將以西安“北跨”發展為契機,把渭河打造成一條最美城中河,讓城市有山有水有靈氣。
今年年初,西安獲批建設綜合性科學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成為繼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之后的中國第四個“雙中心”城市。西安市明確提出打造“雙中心”“北跨”科創走廊,楊治說此舉是圍繞中央提出的科技自立自強要求,努力把西安的科教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優勢,不僅能提升西安基礎研究能力和水平,促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填補西北地區的“空白”,更有利于西安在我國科技強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等國家戰略中形成新的科技和創新節點支撐。
“北跨”區域距離機場和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都很近,區位優勢突出,運輸貨物便捷,是企業搶占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市場的重要戰略支點,具備成為西安先進制造業高地的有利條件。看好“北跨”發展的前景,海爾、西北有色院賽特金屬等行業龍頭企業陸續落戶渭北區域。
李明遠說,渭河兩岸的北部地區將是承載先進制造業的主戰場。隨著重點產業、重點項目布局,“北跨”發展區域將形成先進制造業的重要板塊,充分發揮對全省乃至西北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記者 張京品 姜辰蓉 西安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