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日報薦文:讓甘肅簡牘“活”起來
(來源:甘肅省文物局)
原標題:甘肅日報薦文:讓甘肅簡牘“活”起來
古代,人們選用竹木當做書寫材料時,未曾想過,這些記錄文字的載體會穿越千年,被世人所發現并成為重要的研究實物。
“簡牘上記載的這個‘偷’字,可不是偷盜的意思,應通‘愈’,表痊愈之意……”
“官牛一、黑、犗、齒八歲、夬鼻?!稇胰獫h簡》中的一枚木簡上,詳細記載了一頭官牛的毛色、齒齡等特征,這是我們了解兩千多年前懸泉置管理的第一手材料?!?/p>
——聽,這是蘭州大學文學院古文字學(強基計劃)的6名學生正在跟著老師讀簡識簡,帶領學生讀簡的老師是甘肅簡牘博物館整理研究部主任肖從禮。
傳遞簡牘“聲音” 從讀懂它開始
從2021年9月起,甘肅簡牘博物館與蘭州大學文學院開展交流合作,每周開設“讀簡班”,讓館藏簡牘“走”進校園。
“這種形式不僅讓研究古文字學的師生與社會實踐相聯系,還可以通過互動交流豐富大家對古文字的認識。”蘭州大學文學院古文字學(強基計劃)班主任陳曉強教授介紹說。
“簡牘是原生態的文獻資料,展現了我國古代歷史最真實的面貌。這些深埋于地下千年的文字信息,如今重見天日,可不要小看這上面的文字?!毙亩Y說道,“敦煌莫高窟靜立千年,一代代人守護著莫高窟,傳承著敦煌文化。在西北地區,還有很多值得弘揚傳承的,而簡牘就是其中之一?!?/p>
這十幾年,許多研究簡牘的專家學者,不遺余力地推進著甘肅簡牘的研究工作。隨著《肩水金關漢簡》《天水放馬灘秦簡集釋》《居延新簡集釋》《懸泉漢簡》(第一二卷)等內容的出版,讓甘肅簡牘文物上的珍貴古文字得以重現世人。
“目前,我們對簡牘的認識還遠遠不夠,需要更多的人才加入研究簡牘的隊伍中,厚植簡牘的文化土壤,傳遞出更豐富的簡牘聲音?!毙亩Y如是說。
那么,甘肅簡牘到底能傳遞出怎樣的聲音呢?
從讀簡開始。
讀簡,聽起來很簡單,按照簡上的文字讀出來,就可以。肖從禮可不這么認為。
這一枚枚簡上的文字,怎么讀?是何意?作何解?連在一起都是學問。幾十年和簡牘在一起,和簡牘上的文字在一起,肖從禮的心里始終涌動著對簡牘的敬畏。
簡牘學是顯學,更是“冷門絕學”。只有用心研究,才能有所收獲。對于如何做好簡牘研究,肖從禮有著自己的堅持。
在肖從禮看來,首先要認真做學問,其次要耐得住寂寞。在文本復原和內涵釋讀上,力求貼近歷史,還原歷史真相。而學會釋讀簡牘上的每一個字,就是研究簡牘要練的“基本功”。
“木簡上的有些文字釋讀并非易事。簡牘的文字需要通過釋字、斷讀、綴合等多個環節的縝密考訂和反復推敲后,才能確定其意思,有時候一個字需要推敲很久。”肖從禮至今還清晰地記得,曾經為了求解一枚漢簡上的古字,他搜遍了手上的文獻典籍,百思不得其解。大約一年后的某一天,他突然悟出了其中的意思,欣喜萬分之余,也讓他對簡牘的釋解又多了幾分認識和感悟。
作為讀簡班的主講人之一,肖從禮一直在讀簡識簡,努力去釋讀千年文字背后的故事,讓大家領悟到簡牘傳遞出的“聲音”。
用心傾聽文物 感知歷史溫度
常燕娜,甘肅簡牘博物館科技保護部副主任,和往常一樣,她每天都會跟兩名工作人員去存放簡牘文物的保管庫里巡檢。
“這里一共存放了4萬余枚出土于西北地區的簡牘。”常燕娜介紹說。
我們首先被領入收藏甘肅簡牘的保管房間。在保管中心的兩位工作人員陪同下,我們閱覽了放在盒子中的一枚枚簡牘。房間內陳列著一排排擺放簡牘的檔案柜,每一排都整齊地記錄著簡牘的出土地和編碼。
常燕娜告訴我們,部分簡牘均放在細長的玻璃管里,這樣能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坝捎诔鐾恋氐赜虻脑?,西北出土的漢簡主要以木制為主,鮮有竹簡。但在天水放馬灘地區出土的簡,則為竹簡?!?/p>
只見常燕娜托起裝有漢簡的盒子說:“由于地域因素,在甘肅出土的簡牘材質絕大多數為紅柳木、胡楊木、松木,竹簡極少。就形制而言,除了簡、牘之外,我省出土的還有觚、檄、帛書、封檢等?!?/p>
經過地下千年的埋藏,很多木簡極易損壞,墨跡容易脫落,編連成冊的繩子出土時也大都腐朽無存,這也給出土后的簡牘整理工作帶來一定困難。
“在出土時,考古發掘人員都會在每一枚簡牘后面寫上編號。這一個個特有的編號如同我們的身份證號碼,隨著每一枚簡牘的出土而記錄入冊?!背Q嗄群臀奈锉9軉T們對這上萬枚簡牘可謂是如數家珍。
“很多人看到的都是它們經過處理后的樣子,而我們看到的卻是它們最真實的‘面容’。這一枚枚簡牘,如同閱盡滄桑的老者,它們帶著感情、帶著溫度訴說著自己的故事。”每每談到這些館藏的簡牘,常燕娜的臉上總是洋溢著笑容。
在她看來,跟這些文物在一起,也讓她學會了用心去傾聽它們的“聲音”,從而感知“歷史的溫度”。
探索傳播方式 讓簡牘“不簡單”
為了更好地保護研究簡牘,讓甘肅簡牘“活”起來,讓“藏在深閨”的甘肅簡牘走出去,甘肅簡牘博物館館長朱建軍一直在不斷探索、發現、實踐著。
簡牘,已經不再束之高閣,不再停留在人們的印象里,而是通過一個個文字釋讀,真實地講述著歷史。朱建軍一直在尋“路”,尋找一條簡牘與人們之間的“路”。這一切都將會在即將建成的甘肅簡牘博物館中逐步實現,朱建軍笑著說:“一枚枚塵封的甘肅簡牘,將帶著歷史的印記鋪陳在世人面前。在那里如同時空隧道,開啟人們對歷史的探知之門?!?/p>
讓人們看到甘肅簡牘“不簡單”的地方,朱建軍態度很堅決?!拔覀円尮娬J識什么是簡牘,簡牘對當代社會的重要意義價值。我們要搭建簡牘保護研究與弘揚利用平臺,共同推進中國簡牘文物保護研究利用工作‘活’起來。通過數字化手段,對簡牘文物進行數字化信息整合管理,運用大數據、AI等方式,搭建簡牘文物數字化整合信息研究平臺等,這一切都將在甘肅簡牘博物館中實現。”朱建軍如是說。
這些年,傳承弘揚簡牘文化可圈可點??芍旖ㄜ妳s從中仍看到了不足。他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人熱愛簡牘,從專家學者到普通受眾,從大人到孩子,讓甘肅簡牘走入尋常百姓家,讓更多的人傾聽它、認識它,解讀它。
(作者: 閔媛 李婷)
(來源:《甘肅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