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海東市產業布局及產業招商地圖分析
中商情報網訊:海東市地處華夏民族搖籃—黃河上游及其重要支流湟水之間,是青海省開發較早、文化歷史悠久的地區,史稱“河湟間”或“河湟地區”。海東市現轄兩區四縣,即樂都區、平安區、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互助土族自治縣、化隆回族自治縣和循化撒拉族自治縣。2020年總人口172.84萬,漢族和藏、蒙、回、土、撒拉等18個少數民族共同生活在這里。海東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設在樂都區。
一、海東市產業整體規劃布局情況
(一)空間發展總體布局
海東市現轄二區四縣,即樂都區、平安區、互助土族自治縣、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化隆回族自治縣、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有96個鄉(鎮),總面積1.32萬平方公里。各區域主導產業如下圖所示:
各區域主導產業分布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開發區(園區)布局
海東市開發區(產業園區)共有4個省級開發區(產業園區)。省級開發區(產業園區)為海東工業園區互助綠色產業園、海東工業園區樂都工業園、海東工業園區民和工業園、海東工業園區臨空綜合經濟園。
國家級/省級/市級開發區(產業園區)主導產業分布
(三)產業體系布局
海東市加大重點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力度,加強產業合作,積極參與更大區域范圍產業鏈分工,率先探索形成具有海東特點的新發展格局,打造優勢產業集群和特色產業鏈。聚焦青稞酒、拉面、青繡和富硒農產品“四大品牌”特色產業,做大做強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特色輕工、高原特色生物等六大重點產業,實施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行動,加快推動工業產業集群轉型升級。
海東市產業體系
二、海東市產業發展現狀
(一)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初步核算,2021年海東市生產總值554.7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80.66億元,增長4.7%;第二產業增加值218.48億元,增長6.6%;第三產業增加值255.57億元,增長 6%。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4.54%,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9.39%,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6.07%。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庫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庫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庫
(二)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14.83 萬畝。糧食作物播種面積 194.67 萬畝,比上年增加 0.1 萬畝。全年糧食產量 51.65 萬噸,比上年減少 1.76 萬噸。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7.42萬噸,比上年增長32.4%。
“十四五”時期,海東市全力推動“三區六帶”發展格局;形成以高原蔬菜、特色果品為主的川水特色農業產業區,以高產玉米和馬鈴薯主的淺山優勢農業旱作產業區,以雜交油菜、青稞為主的高位淺山和腦山綠色農業產業區,著重打造生豬、肉牛(牦牛)、肉羊(藏羊)、奶牛、禽蛋、冷水魚為主的六大生態養殖產業帶。
“十四五”期間,海東市農牧業重點圍繞油菜、馬鈴薯、蔬菜、飼草料、青稞、生豬、肉牛肉羊、奶業、冷水魚、制種等十大重點特色產業,調整優化區域布局和產業結構。
海東市農業空間布局圖
海東市農業重點發展方向
(三)工業生產保持穩步發展
2021年海東市全部工業增加值增長6.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 6.4%。年末,全市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 99家。采礦業增加值下降 9.7%,制造業增長16.8%,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下降 4%。
海東市按照“龍頭企業帶動、配套產業跟進、產業集群發展”的思路,做大做強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特色輕工、高原特色生物等六大重點產業,實施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行動,加快推動工業產業集群轉型升級。成立工業行業協會,加強行業指導服務。加強工業產品質量建設,建立質量檢測檢驗機構,提升“海東制造”品質。
海東市工業空間布局圖
海東市工業重點發展方向
(四)發展現代服務業體系
海東市遵循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空間發展戰略,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約、產業集聚”要求,結合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比較優勢,統籌考慮區域產業布局,著力構建“一帶雙核三圈多點”現代服務業空間格局。
海東市“一帶雙核三圈多點”現代服務業空間布局
海東市服務業重點發展方向
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海東市產業鏈招商及投資研究報告》,同時中商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情報、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十四五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