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共話“兩山”理論的保山高黎貢山實踐
近日,來自中國林業科學院、云南大學、西南林業大學、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等單位的專家在云南省社科聯黨組書記、主席張瑞才的率領下,深入云南省保山市龍陵縣、騰沖市、隆陽區調研,圍繞“‘兩山’理論的保山高黎貢山實踐”提出對策建議。
(云南省社科聯黨組書記、主席張瑞才和專家們一起到比頓咖啡莊園調研)
生態學博士、生態經濟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文傳浩說,五天的時間,調研了近二十個點,我們看到保山市始終把“大保護”作為前提,以“闖”字為新路辟航。為確保高黎貢山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美好,綠水青山成為當地人民的“幸福不動產”和“綠色提款機”,他建議圍繞“大保護”闖出生態文明建設新路、圍繞“大開放”闖出改革開放新路、圍繞“高質量發展”闖出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新路。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博士生導師、云南省林業和草原科學院教授楊宇明幾十年來一直關注高黎貢山的生態安全和生物安全,他說,高黎貢山是第一道生態屏障同時也是生物多樣性寶庫中的核心組成。創造了五個地球之最的高黎貢山面臨著生態保護的壓力,比如外來物種入侵、林下大量替代種植、植物資源過度利用、基礎設施建設引發生態環境惡化,導致生態系統退化和物種數量銳減甚至滅絕、傳統文化的喪失等,他建議加強高黎貢山外來入侵植物的現狀調查,查明入侵途徑和原因,提高防控措施;爭取國家的生態補償和生物多樣性保護補償,加強對工程建設項目地的生態修復和珍稀瀕危植物種質資源的收集與遷地保護;科學引導,合理種植經濟農作物;建立跨境保護聯動機制,加強對高黎貢山跨境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研究;打造特色生物產業,發展環境友好型與資源節約型生物產業。楊宇明認為,高黎貢山農民生物多樣性保護協會應該發揮更重要的作用,重點是防止遺傳資源的流失。
經濟學博士、西南林業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唐世凱說,通過幾天調研,感受到保山市各級干部同頻共振克服困難,構建跨境保護機制,組建專業隊伍,加強科研監測,多措并舉有效構建了邊疆生物生態安全體系,保護發展協同成績斐然,但是高黎貢山的保護發展還面臨多重困境,生態保護發展融合路徑尚需繼續探索,文旅融合發展尚有較大提升空間,產業深度融合內涵發展尚有較大潛力可挖掘。他強調把握好保護發展的本質規律,科學處理好保護與發展互作關系,對筑牢西南生物生態安全屏障具有重大意義。他建議重點關注龍陵石斛、騰沖中藥材、隆陽咖啡、高黎貢山周邊區域綠色康養等產業發展,創建綠色食品和生物制藥產業發展平臺,產業重構引起產業集聚形成產業集群,讓數字經濟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動力,讓高黎貢山周邊的居民共享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因勢利導,就業創業,轉型升級,有效服務,提質增效。
在法學博士、西南林業大學地理與生態旅游學院研究員、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西南生態文明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智庫云南中心研究員尹侖看來,“生物海盜”威脅著我國生物多樣性富集地區的生態安全。他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對外交流和國際合作日趨頻繁,生物物種種質資源的流失現象也趨于多樣化。國外機構和個人通過合作研究、旅游采集、合法貿易、邊境走私、市場無序買賣、外資產業開發等多種方式,從包括高黎貢山區域在內的中國生物多樣性資源富集地區獲取大量生物材料,造成我國生物物種和基因資源的大量流失。他建議保山市率先制定《高黎貢山生物安全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完善生物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加強生物安全風險的綜合治理,筑牢西南生態安全第一道屏障。讓生物物種資源保護有法可依,防止生物物種資源流失、維護生態安全和生物多樣性,維護國家物種主權和生物資源安全。
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所長、云南省咖啡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榮福對全球咖啡供需市場和云南咖啡產業現狀進行了分析,他認為云南省咖啡種植規模成型,但是加工規模較弱,品牌規模正在逐漸增強。就保山而言,咖啡優質新品種儲備不足、新品種更新較慢;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生產設施設備落后;精深加工企業少,產品市場占有率和附加值較低;本土企業成長緩慢、集群發展合力尚未形成;金融、土地、物流等配套服務支撐體系不足。他建議招大商、引大資;新建、改造一批標準化、自動化、智能化鮮果處理中心、深加工生產線;盤活現有工業園區廠房資產,加快破產、重組、整合僵尸企業,盤活產能動能資源;整合農口、工信、科技等國家、省資金集中支持產業集群化;改變工業用地轉讓模式為合作模式,推行成本價,貧困、邊疆地區實行零地價,力爭十四五咖啡產業實現綜合產值100億。
環境生態學博士、西南林業大學地理與生態旅游學院黨委副書記張卓亞告訴中國日報記者,2018年3月,西南林業大學成立了“研學旅行與自然教育研究中心”,這是為了適應“旅游+教育”新業態而成立的云南省第一個以研學旅行、自然教育為主體的高校研究平臺,平臺打造了多元化的自然教育綜合平臺、組建了專業的自然教育師資團隊、開發了特色的自然教育好的課程、培養了專業的自然教育行業人才、舉辦了豐富的自然教育實踐活動、積累了豐富的自然教育實踐成果。張卓亞建議以“世界高黎貢山,世界自然遺產--云南保山”的生態文明建設為契機,以自然教育、研學旅行為抓手,通過生態文明建設教育和體驗,達成訪客體驗與合作、資源保護和教育、管理和經營的多重目標,塑造高黎貢山的世界自然遺產生態教育示范形象,通過“x+自然教育/研學旅行”的模式,把保山建設成為世界級研學旅行目的地、中國生態文明教育及體驗示范基地。
龍陵縣有“中國紫皮石斛之鄉”、“云藥之鄉”的稱號,野生石斛種達40余種之多。截至2021年底,全縣石斛種植面積達36000畝,鮮條產量達7500噸,共有12萬戶65萬余人從事石斛產業,實現產值47億元。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員李林玉建議保山市委市政府、食藥監局各部門積極對接省藥監局和國家藥典委員會,爭取紫皮石斛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從石斛品種選育、良種繁育、林下仿野生種植和進行有機認證等為落腳點,發揮科技引領高質量作用;圍繞重點品種進行產地初加工和飲片加工廠的建設,助推龍陵縣石斛產業的發展。
中共保山市委副書記趙碧原認真傾聽了專家們的建議,他說,在近期公布的2022年度云南省“一縣一業”示范創建縣和特色縣名單中,保山市昌寧縣茶葉產業、隆陽區咖啡產業、騰沖市中藥材產業、龍陵縣石斛產業共4個縣(市、區)入選,市委對此高度重視,正在開展各項專項規劃,特別是保山作為中國咖啡產業化發展的發源地,保山小粒咖啡具有十分明顯的比較優勢,保山市正在研究制定保山小粒咖啡產業片區鄉村振興規劃。
“我們將以本次調研咨詢活動為契機,廣納真言、廣聚眾智、廣采良策,全面筑牢滇西生物生態安全屏障,健全以高黎貢山保山轄區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大力發展綠色產業,不斷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讓綠色成為保山發展最靚麗的底色”,趙碧原說。
(中國日報云南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