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兒子接棒!
距離袁隆平院士逝世將近一個月,袁隆平兒子、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定陽已繼承衣缽,北上內蒙古,繼續“袁夢計劃”。
18日,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興安盟分中心、中國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興安盟試驗基地(下稱“一中心一基地”)落戶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
同日,袁定陽和10名從事數字農業的青年來到興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開展了“袁夢計劃”二期發布會:計劃在“十四五”期間在興安盟的鹽堿地上種植耐鹽堿水稻20萬畝,幫助當地水稻種植戶實現收入翻番。
袁定陽表示,研究中心將借助“一中心一基地”的重大科技創新平臺,逐步實現袁隆平院士生前規劃的“袁夢計劃”,力爭3年內實現興安盟水稻每畝增產100公斤;培育興安盟自主知識產權的水稻新品種;實現興安盟耐鹽堿水稻種植面積3年達到20萬畝。
2020年1月13日,袁隆平在三亞發布“袁夢計劃”,在鹽堿地上種水稻。這一技術既可改良鹽堿地和沙漠地區的生態環境,又可為沙漠地區的人口解決口糧問題,并實現種植戶收入翻番。
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齊紹武(左一)、副主任袁定陽(右一)出席“袁夢計劃”第二期發布會,并親手切開大米蛋糕,宣布啟動“袁夢計劃”第二期。來源:內蒙古日報
根據《成都商報》2012年刊文介紹,1970年,40歲的袁隆平有了第三個孩子,取名袁定陽。20多年后,袁隆平的大兒子學金融,二兒子學管理,只有小兒子學農,繼承了他的衣缽。
報道介紹,1990年,袁定陽考入廣西農業大學農業專業。1994年畢業后,他就進入了當時的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現為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996年,袁定陽又考入湖南農業大學遺傳育種學專業攻讀碩士。1999年,他進入香港中文大學生物系研究分子生物學,并獲得博士學位。
回憶自己的求學經歷,袁定陽說,“父親不愛說教,從來沒有指定我學什么,都是順其自然的事情”。相對于大哥、二哥選擇的金融、管理專業,袁定陽覺得農業科技更實在,更有成就感,“超級稻畝產從800公斤到926.6公斤,就是實際的東西”。
袁隆平生前曾對媒體提到自己的三個兒子:“他們小的時候,我對他們照顧很少。”袁隆平還專門提到袁定陽:“我的老三還可以,他肯學習,我就給他創造條件。”
此后,袁定陽一直從事雜交水稻的研究工作,主要從事水稻分子育種、水稻雜種優勢理論與應用和第三代雜交水稻研發等研究,主持和參加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863計劃、省部重大等項目10余項。他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1項,湖南省科技進步獎二、三等獎各一項,湖南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一項,發表科技論文60余篇,申請專利20余項(其中授權專利10余項)。
來源:中國新聞網綜合內蒙古日報(記者:胡日查高敏娜)中國新聞社(記者張瑋)澎湃新聞等
流程編輯:U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