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生活叫大理】“靜中取鬧”的沙溪“市集人”

沙溪,一個與“靜”息息相關的古鎮(zhèn)。獨自走在沙溪的小巷中,周圍除了窸窣的風聲,就只能聽到腳步落在青石板上發(fā)出的脆響,偶然遇到幾個腳步閑散的行人,仍是靜靜地走著,不過多一個、幾個腳步聲加入罷了。
(和太寶 圖)
但沙溪并不是只有靜的,仍有這么一群人,他們從大城市的車水馬龍中奔向沙溪的祥和寧靜,但仍然需要時不時的一場狂歡來調劑生活,體驗鼓點與心臟的共鳴,熱情與汗水的揮灑——他們也是沙溪的“市集人”們。
(和太寶 攝)
從成都辭職奔赴大理的李劍就是其中之一。“我大學的專業(yè)是地質工程,按理該是個不折不扣的理工男,卻偏偏不務正業(yè),跑來沙溪玩音樂,”李劍笑,“但我覺得自己來沙溪不算逃離,反而算是回歸吧,回歸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在沙溪,李劍的身份是“無溯咖啡”的老板,偶然的契機下,李劍在讀書會認識了一群朋友,其中包括前硅谷職業(yè)經(jīng)理人Echo,兩人一拍即合,籌備起了“無溯市集”。“市集就是一個能讓大家玩起來的契機。”在市集上,李劍的身份只是一名自由音樂人,“不管是玩音樂的,還是賣東西的,這群在沙溪追夢的人,都很可愛。”
在這一次的無溯市集上,除了老朋友,還有不少新伙伴加入進來。
坨坨是一名長駐沙溪的自由畫家,聽到無溯市集召集攤主的時候就果斷報名:“目前我正在籌備自己的服裝品牌,正需要一個這樣的機會來宣傳自己的品牌。”目前她在沙溪四方街的古戲臺對面盤了一間不大不小的鋪子,售賣她自己的手工原創(chuàng)產品,其中有顏色清新的草木染、手工包以及手工飾品。
同樣熱愛手作的西瓜也第一時間參與了進來。她喜歡創(chuàng)作各種能給生活添加樂趣的小物件,在介紹自己的手作產品時臉上洋溢著和煦笑容:“這些物件,可以是可可愛愛的,也能是奇奇怪怪的,它們的形象來源于我不同時刻的靈感,每一個都獨一無二。我希望能在市集上找到喜愛它們的人,以后成為這些喜愛者們記憶中難以忘記、值得珍藏的某一物。”
而Dim750則更熱愛以繪畫來表達內心,希望能通過市集的熱鬧,讓更多的人看到自己的熱情和思考:“19年的時候,我通過畫畫找到了自己的內心,現(xiàn)在正計劃完成自己的獨立繪本故事,希望能通過自己的畫,帶給大家一些思考。參加市集,是一種能讓我的畫‘被看到’的,最直接的方法。”
“市集是擺攤,但賣的不是地攤貨。”主辦人之一Echo講述她心中的市集,“它更像一個愿望與愿望之間碰撞和交流的載體,攤主們希望自己的創(chuàng)作能被人看到,參與的游客則希望購買到能吸引自己的‘新鮮貨’。市集是一個個性能被無限放大的地方,也許這也是我們這些‘市集人’為之癡迷的最大原因吧。”
沙溪靜謐,市集卻喧囂,這是沙溪市集人的熱情匯聚之所,聚攏來是煙火,攤開去是人間……
文旅頭條融媒體記者 羅曼玉 文
部分圖片由Echo提供
責編 王楚云
審核 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