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注意這幾個細節,能讓你更長壽
1.晨起排便別太用力
心血管本身如果有問題,如廁時就要注意,別太用力。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原急診科主任王立祥2018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談到,不少中老年人大便不順暢,用力排便時,腹內壓增大,血壓迅速上升,甚至可較平時翻一番,這都會增加心臟負擔,誘發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及中老年人在如廁時切忌用力過猛,大便不順暢時,可通過藥物等方式輔助排便。
2.醒了喝上一杯水
著名健康教育專家戴光強2018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談到,晨起喝水也可以說是“救命水”。心血管事件的發生在清晨至上午10點前發生率最高。一是,頭天晚上飯后人們不怎么喝水了,而人體是要排水的,有人專門研究,人體在一夜睡眠中平均要排出體內450毫升水;二是,從半夜起到上午10點前,血液黏稠度是一天中最高的。
醒來后,第一杯水最好是白開水(220-250毫升),第二杯水可以是水,也可以是牛奶、豆漿、西紅柿汁,即使多喝兩碗稀飯,里面也有水,都可保證水的攝入。
3.每隔一兩個小時活動下
2017年發表在《預防醫學》(PreventiveMedicine)上的一項研究表明,與久坐不動的人相比,堅持高強度身體活動的成年人端粒具有9年生物學衰老優勢;與堅持中度身體活動的人相比,這一優勢為7年。
解放軍總醫院第四醫學中心醫學心理科副主任醫師彭國球2016年接受健康時報采訪時提醒,現代人工作壓力過大,越來越不愛動了。平時在家里也要做一些腿部屈伸、仰臥起坐,有利于下肢血液的回流。久坐后最好每隔一兩個小時起身活動一會。
4.每天保證有一份蔬菜
哈佛大學胡丙長教授團隊2021年發表在《循環》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天吃160克水果及240克蔬菜,與全因死亡風險下降13%有關,還與心血管疾病、癌癥、呼吸道疾病死亡風險下降有關。
解放軍總醫院第八醫學中心營養科主任左小霞2017年接受健康時報采訪時談到,每天吃的蔬果種類最好超過10種,建議能生吃的就生吃,能蒸熟的就不要油炸。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被稱為抗氧化的“鐵三角”,要想延緩衰老,這三種維生素必須保障。
5.飯吃到七八分飽
2013年刊發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即便攝入高脂飲食,但如果適當節制,也能顯著改善肥胖和代謝病。說明適度節食可以緩解這些病癥,延長壽命。
“七分飽”的大致感覺就是雖胃里沒有特別滿,但已經對食物的興趣不是很高,“八分飽”就是感覺已吃飽了,還能再吃幾口,再吃就很容易熱量超標。
6.沒事曬曬太陽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老年病科副主任醫師廖慧麗2019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談到,經常曬太陽可以補充陽氣,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減少炎癥發生;促進骨骼健康;增強人體的新陳代謝能力等。
夏季曬太陽最好選擇在上午9-10時和下午4-5時這兩個時間段,因為這個時間段,陽光照射特點是紫外線中的A光束成分較多,是儲備體內“陽光維生素”——維生素D的好時機。每天曬太陽的時間以半小時左右為宜。曬太陽若隔著玻璃窗,是達不到效果的,最好在戶外或寬敞的陽臺上。
7.有個生活小目標
一些老人退休后,覺得生活失去了目標。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張曉明2016年接受健康時報采訪時表示,生活目標對幸福晚年影響深遠,因為有目標讓人變得充實,并能獲得社會支持,避免心理危機的發生。
美國圣盧克·羅斯福醫院研究人員對13.7萬名平均年齡67歲的老人進行了長達7年的研究,發現擁有較高生活目標的人更長壽,死于心臟病的風險也比常人更低。
8.多一些非負面思考
很多疾病與各種不良精神因素的刺激有關,它影響機體生化代謝,使免疫功能降低。《PNAS》(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樂觀的人更有可能活得久,并實現超長壽命,可達85歲或以上。其中,樂觀組比不樂觀組的壽命長約10%。
對生活保持一顆好奇心。遇到困難時,及時有意識地對悲觀想法喊停。同時,盡可能調整看待問題的角度和方式,去審視和調整自己的思維傾向,從更加積極樂觀的視角看待生活中發生的事情,這就是“非負面思考”的思維方式。
(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