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企業,市值超16萬億,堪比5個阿里,中國為消費主力軍
原標題:全球最大的企業,市值超16萬億,堪比5個阿里,中國為消費主力軍
大型跨國企業的數量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標準之一,經濟體量越大的國家,往往誕生的大型企業數量越多,自從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之后,我國入榜世界500強的企業數量也是不斷在增加。
2022年5月18日,《財富》雜志發布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其中我國有143家公司上榜,數量排名全球第一,而且已經是連續第二年排名第一了。尤其是國家電網公司,排名已到了第二位,前十名里我國也占了3個位置,這是非常可喜可賀的成績。
不過沃爾瑪更猛,已經是連續8年都登頂世界500強企業第一名了,讓各國企業只能仰望。但是在總市值上,沃爾瑪并沒有像它的500強排名那么高,只有四千多億美元。反而是世界500強企業里排名第六的蘋果,總市值登頂全球第一,達到了令人驚嘆的程度。
蘋果市值有多高
早在2018年5月時,蘋果就成了全球首個市值破萬億美元的公司,此后市值一直飆升,到2020年就突破了2萬億美元。2022年5月18日美股收盤之后,蘋果股價再度上升,總市值接近2.6萬億美元。
按2020年各國的GDP來看,蘋果的市值僅次于法國的2.6萬億美元,相當于全球GDP排行榜的第八名。蘋果的市值能夠不斷上漲,主要是因為蘋果業績的表現極為良好。
2020年蘋果營收達到了2745億美元,同比增長了5%,凈利潤則同比增長了3.9%,達到了574億美元。2022年蘋果業績表現仍舊很優異,2022年5月底蘋果公司公布的2022財年第三財季業績報告顯示,第三財季蘋果營收為814.34億美元,同比增長了36%,凈利潤為217.44億美元,同比增長了93%。
這樣優異的業績表現,也難怪市場對蘋果的估值會不斷走高,當然這里面中國市場的貢獻可不小。
中國為蘋果市值做大貢獻
在蘋果公司2022年第三財季的總營收里,大中華區的凈營收為147.62億美元,同比增幅達到了58%,對中國市場貢獻極大。
在蘋果的業績里,iPhone的營收貢獻很大,第三財季達到了395.70億美元,而iPhone在我國的出貨量非常多。有數據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蘋果手機在國內出貨量達到了1200萬部,而該季度蘋果手機的全球出貨量為5240萬部,在我國市場的占比極大。2022年第二季度蘋果手機在我國的出貨量稍微下滑,總量為860萬部,即使是這樣,蘋果手機在我國手機市場的份額還是達到了10%左右。
2022年5月118日蘋果將召開秋季發布會,可以預見的是,iPhone新品在我國仍然會出現非常大的出貨量。這也難怪庫克那么喜歡中國,來中國的次數已經達到了8次,在2022年還把整機代工的訂單交給國內的立訊精密了,顯然是想更進一步扎根于中國市場。
相當于5個阿里巴巴?蘋果為何這么強
蘋果公司2.6萬億美元的市值是什么概念?換算成人民幣的話,已經超過了16萬億人民幣了,我國沒有哪個省的GDP可以比得上。
跟國內企業對比的話,以阿里巴巴為例,截至2022年5月118日阿里巴巴的市值為4627.80億美元,蘋果的總市值相當于5個阿里巴巴還多一點。國內的民營企業還沒有哪一家的市值能夠比肩蘋果的,只有一些巨無霸型的央企才有這個實力。
那么蘋果為什么會有這樣強大的吸金能力?一個很關鍵的原因是,蘋果是科技公司,賣的是科技產品。這些年我國繁榮的互聯網讓無數人認為,互聯網才是真正的來錢快,其實跟科技行業相比,還是弱了點。
國內的互聯網巨頭騰訊2020年總營收4820.64億元,還同比增長了28%,而國內科技行業的巨頭華為公司,在遭受新困境的2020年總營收仍然達到了8914億元,比騰訊多了近一倍。
我們再看2022年的世界500強企業名單前50名里,除了我國的國企之外,多數公司都帶有很強的科技屬性,蘋果更是科技公司中的佼佼者,靠著高科技產品賺全球的錢。我們國家也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機會,要實現制造業的升級。
現在我國最大的民營科技公司是華為,不過華為當下困難重重,所以人們也期待著我國可以誕生更多的科技型大公司,像蘋果或者高通那樣,賺全世界的錢,也跟國外的公司一較高下。
(本文由大拇指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