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大運·游阿壩丨文化之火!我在阿壩州,我接力!
原標題:迎大運·游阿壩丨文化之火!我在阿壩州,我接力!
近日
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
完成了火種交接歡迎儀式
大運之火和金沙之火相映成輝
讓世界的目光聚焦在
當今的四川和千年中華文明
接棒大運火種,傳遞文化之火
這一棒,阿壩州來接力!
阿壩歷史悠久,光是 “阿壩”的名稱便延續了1200年。
這里地處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多民族的交流融合,孕育了阿壩獨特的民族風情。
所以阿壩州迷人的不僅有山河風光,更有它獨特的文化歷史底蘊。
悠遠的歷史長河中,形形色色、多姿多彩的民族傳統文化,在阿壩州不斷的生長、融合、傳承……歷久彌新,世代相傳。
在2021—2023年度“四川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上,阿壩州就有九個地方上榜。
阿壩縣的藏棋、松潘的花燈、九寨溝縣的南坪曲子……
這些獨具特色的文化瑰寶,至今仍在阿壩州生長,跨越了時空的距離,呈現在我們眼前。
· 藏棋 ·
藏棋根植于藏民族土生土長的文化,是藏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
主要分為“密芒”和“久棋”。
阿壩縣內主要以“久棋”下法為主,“久”是藏語譯音,有拼圖的意思。
它的基本下法是:先將棋盤填滿棋子,再以跳棋的方式吃子,當一方將子形成四子或以上的方形時,即可在任意位置吃子。
· 松潘花燈 ·
花燈文化是松潘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松潘的靈魂。
松潘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花燈傳入后,各民族融入自己的獨特文化,并將之傳承發揚,也就形成了今天的藏羌回漢花燈。
松潘花燈始于清代,盛于當代,主要以松潘的小調、曲子加以伴唱,保持著原始古樸的風格。
其種類豐富,花紋精美,做工細致,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 南坪曲子 ·
南坪曲子,又稱“南坪小調”、“琵琶彈唱”,是九寨溝縣獨有的民間自彈自唱的群體性說唱藝術。
南坪曲子以當地漢語方言演唱,表演時基本采用彈唱的形式。
主要以南坪琵琶伴奏,也常配以瓷碟、碰鈴等打擊樂器。
南坪曲子內容廣泛,有愛情、農耕、歷史傳說等多種題材。
在九寨溝歷史文化、社會狀況等方面的研究中有著重要參考作用。
· 覺囊文化 ·
藏傳佛教覺囊派在壤塘,經過800余年的歷史洗禮和歲月積蓄,形成了獨特而豐富的覺囊文化。
覺囊文化中心就位于壤塘縣中壤塘鄉境內,距縣城43公里,海拔3200米。
由確爾基寺、澤布基寺、藏洼寺組成,建筑規模宏大、別具特色。
這里是藏傳佛教覺囊巴現有的最大寺廟群,有“中國第一,世界唯一”覺囊文化中心之稱。
· 大禹文化 ·
大禹故里,悠悠綿虒。綿虒鎮位于岷江河畔,地處汶川縣城西南部,是華夏始祖大禹的出生地。
大禹,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大禹文化,更是汶川文化寶庫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四千年前,禹領授神諭治水,創下豐功偉績,救百姓于水深火熱之中。
大禹治水的傳說,在民間流傳了千百年。
千百年來,寶貴的大禹文化、大禹精神在這方土地代代相傳。
· 將扎藏戲 ·
若爾蓋縣降扎鄉茍日藏戲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為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降扎鄉茍日藏戲團成立于1962年,其《松贊干布》《智美更登》等6種深受廣大農牧民群眾喜愛的藏戲。
不僅如此,戲團更是起到了弘揚繼承,民族傳統文化的作用。
· 博巴森根 ·
“博巴森根”是甘堡藏寨所獨有的大型敘事鍋莊。當地又把它叫做“端陽鍋莊”。
博巴森根是藏族屯兵為紀念抗擊英軍的戰斗和戰斗中犧牲的戰友而創作的。
它通過對屯兵驍勇善戰精神的歌頌,表達了藏族人民的愛國情懷。
博巴森根沿用了嘉絨藏區古老的四土鍋莊(藏舞中以西藏的踢踏、巴塘的弦子、四土的鍋莊最為世所稱)的表演形式。
其將四土鍋莊與藏族屯兵紀念儀式融為一體,形成了先舞后敘的嘉絨五屯鍋莊,呈現出鮮明的地方特色。
· 川西藏歌 ·
以藏語演唱的嘉絨藏歌,展現了藏族百姓們從春耕到秋收,從節日慶典到宗教祈福的各個方面。
在小金縣汗牛鄉民歌融入到了當地群眾的日常生產生活中,年輕一代更是傳承祖先文化并發揚光大。
數不勝數的文化
歷經歲月的淘洗
在這土地上不斷綻放與傳承
遠不止以上這些
只有親臨阿壩
才能感受到這獨特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