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區域公用品牌云南只有一個核桃,這個核桃叫云南核桃
原標題:云南區域公用品牌 云南只有一個核桃,這個核桃叫云南核桃
:滇農參考
“核桃是老人的養老樹、年輕人的嫁娶樹、勤快人的致富樹、懶人的搖錢樹。”不知不覺,云南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核桃產業基地。
長期以來,核桃在云南有“綠色銀行”之稱,是農民的“提款機”,如今這一論調,早已淹沒在殘酷的市場中。
從高峰時期60元/公斤的干果價格,跌落到如今不足10元/公斤左右的價格,核桃致富的神話已經破滅。
如何破局云南核桃產業,似乎多年來各方也一直沒有明確的答案和清晰的路徑。
群雄并起的“核桃之鄉”
2021年昌寧核桃入選云南26個區域公用品牌目錄,吊詭的是大理漾濞核桃、楚雄三臺核桃并未入選。盡管后兩者知名度并不弱于昌寧核桃。
目前,云南擁有3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漾濞核桃、大姚核桃、昌寧核桃,9個“中國核桃之鄉”(漾濞,楚雄,大姚,昌寧,南華,永平,鳳慶,會澤,云龍)。
坐擁如此多的“核桃之鄉”頗有些諸侯爭霸的味道。而同為核桃種植大省的新疆和河北,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的是“新疆核桃”、“河北核桃”。其采取的策略是大單品品類策略,其效果明顯好于“漾濞核桃”“昌寧核桃”。
就像很多人都知道“云南煙草”“云南花卉”等云系品牌,關注的是云南元素和云南味道, “云南核桃”很有必要構建大單品品類品牌,通過母子品牌模式輸出“云南核桃”。
一個值得關注的細節是,在“三只松鼠”的核桃產品上,他們標注的不是漾濞核桃、昌寧核桃,而是云南核桃。
品種繁多,各個地區都有突出自己的特色,以地區名稱來命名屬于自己的核桃“一縣一特,一村一品”。
但就目前而言,云南各主要產區之間缺乏聯動,共同打造“云南核桃”品牌意識淡薄,各自為營依然是現在云南桃核產業發展的主流。
從目前來看,各地都已經申請了對各自的核桃申請產地的認證,不少人表示,在云南核桃整體形象還未樹立的情況之下,樹立各自的招牌等于內耗。
“市場需要知道的是‘云南核桃’,而不是什么云南漾濞核桃、昌寧核桃。”從業者表示。
別人的“綠色銀行”
關于核桃產業的困境,云南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謝暉痛心疾首,“云南贏得全球最大核桃種植和生產地區美譽,卻把市場、主導權、話語權逐步讓給了新疆核桃,讓給了美國核桃,把產業經濟的紅利拱手奉送給了別人,4300萬畝綠色銀行成了別人的銀行。”
他認為:單純從核桃的角度看產業發展,處處是困難;從產業鏈的角度看核桃,則到處是機會。云南核桃企業小、散、弱源于云南人自己種,自己賣,自己建加工廠、自己做品牌,自己推銷。格局空間小,專業的人才能把專業的事做好。
摩爾農莊,是云南最大的核桃乳品牌,其產值與全國較知名的“六個核桃”而言,相距甚遠。
云南在世界的核桃銷售量巨大,屬于優質核桃的主要原產地。
缺乏精深加工的品牌,這是截至目前云南核桃產業發展的最大遺憾。
云南核桃產品沒有像“六個核桃”那樣擁有自己獨特的產品定位。“六個核桃”瞄準了健腦益智飲料這個市場空白點,定位為健腦益智飲料,具備巨大潛在消費市場,發展前景看好,且無需太多市場培育和動員。
為什么云南沒有這種企業呢?六個核桃”每年從云南進口30多億元核桃仁,盡管不在核桃原產區,卻可以達到破百億的銷售量,云南所有企業銷售綜合又能達到多少呢?
云南核桃企業的“阿喀琉斯之踵”
云南的核桃產品 , 目前絕大多數還是以干果為主,其次是簡單加工產品核桃仁和核桃粉。核桃蛋白飲料雖有幾個廠家生產,但除摩爾農莊每年有 近6萬噸生產量以外 ,其他幾家生產規模都沒有超過 1萬噸。
在向植物蛋白飲料進軍的云南核桃企業中,核桃乳成為首選。出現了摩爾農莊、磨漿、郝思嘉等品牌,但銷量泛善可陳,終端也難覓蹤影。
對核桃乳而言,最大的問題還是產品定位,到底是當禮品賣還是當保健品賣。可以肯定的是作為快消品飲料,核桃乳已經遇到了天花板,復購率太低。
盡管植物蛋白飲料行業集中度低,但各細分領域龍頭的優勢卻很明顯。例如核桃乳,養元占比80%以上;杏仁露,露露占比90%以上;椰汁,椰樹椰汁占比約55%;豆奶,維他奶占比約40%。
養元飲品算是唯一的全國性品牌,正因為它打破了地域限制,所以它的營收比其他同行要高出許多。
相比而言,云南核桃乳品牌地域化更為明顯,滇西一帶郝思嘉相對市場占有率更高,滇中摩爾農莊,滇東、貴州盤縣、六盤水一帶磨漿有一定的市場知名度。
再看堅果市場,三只松鼠、良品鋪子、每日堅果這類流量品牌依托強大的互聯網平臺,創新產品類型,成為核桃仁、核桃堅果的流量入口。
核桃油由于售價太高 ,能消費得起的人有限 ,尚不可能大批量生產。至于核桃殼、核桃青皮,現在尚未有效利用。
同樣是賣核桃,三只松鼠真的香?
總體而言,整個堅果行業發展趨勢無外乎產品和營銷的創新。在產品端,通過新口味激活市場,新產品重塑消費者食用習慣,新場景吸引目標人群。在營銷端,通過跨界聯名觸達潛力客群,借助紅人帶貨打造爆款,沉浸式推廣占據消費者心智。
目前,云南省從事核桃產品加工、銷售的企業發展到500多家,產品涉及 6大系列20 多個品種,但能想的起來的品牌少之又少。
關于這一點,從近3年的“云南10大名品”評選中,我們就會發現核桃產業幾乎淡出榜單。
就在前不久,云南農墾核桃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揭牌,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云南農墾集團正式進軍核桃產業。
但其發力的方向在哪里,依然很模糊,我們拭目以待。
核桃產業的“斗南模式”
與“宏大敘事”相比而言,成立核桃產業現貨交易中心更為實際和迫切。
沒有現貨交易平臺以及評價標準化體系,云南核桃產業在國際上并沒有話語權,核桃收購價格普遍低于國內市場同級別核桃。
目前云南沒有上規模的核桃交易場所,百萬桃農和核桃產業都處于原料買賣的初級階段。在楚雄、姚安、大理永平等地,雖然也有核桃專業市場,但規模不大,輻射范圍有限,核桃交易大多數還分散在產地進行。
核桃成熟季節 ,采購商往往跑到產地一家一戶收購。由于山區信息閉塞,桃農往往賣不到好的價錢。
事實上,早在2017年,云南省林業廳為做大做強云南核桃產業曾發布過《云南省核桃產業發展行動方案》。
方案明確指出,到2020年,核桃產業綜合產值達650億元,新增省級龍頭企業25戶,培育產值5億元以上龍頭企業10戶以上,產值1億元到5億元的龍頭企業達30戶等內容。
最近發布的《“云南綠色食品牌”堅果產業“十四五規劃》中,再次將核桃列入“八大”重點產業。明確指出在未來5年,核桃綜合產值要達到1060億元。
截止2020年,云南4300萬畝的種植面積,上千年的種植歷史,148萬噸的產量,412億元的產值依然無法催生一家銷售過10億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