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在”阿里手中的國產品牌,你知道幾個有品牌已官宣停服
但最近這兩年,阿里的風光不再,一系列的問題讓大眾意識到,阿里集團并非外表般光鮮亮麗,內在也存在一些不堪。無論是最開始涉及行業壟斷,還是說最近大眾發現阿里其實“毀掉”不少國產品牌。
為何這樣說呢?阿里收購大量的國產品牌,借著多元化的模式借口發展,實則收購了就置之不理。最終,這些國產品牌,在這樣的情況下,逐漸被毀掉。被阿里集團毀掉的國產品牌,大家知道有哪些呢?
要知道,其中有一些國產品牌曾經蒸蒸日上,做到過行業頂尖,而目前已經有品牌官宣停服。二者對比實在令人有些嘆息。
這些知名品牌,有一些曾經在大眾的生活里一起到極其重要。例如蝦米音樂。這款音樂軟件在不少人的青春中都發揮過進行重要的作用。而在2021年2月,宣布要正式關閉的時候,讓不少人都感到物是人非,內心充滿不舍。
因為蝦米音樂這款軟件出世到現在已經有十多年的時間,這十多年來有大量的用戶使用蝦米音樂。已經習慣了這款音樂軟件,都讓失去內心存在一些不舍,也是人之常情。
更令人覺得諷刺的是,蝦米音樂剛剛宣布停服。第二周音樂就在香港二次上市,二者對比,更顯得蝦米音樂卑微無助。
要知道,二者曾經都是在音樂軟件中叱咤風云的存在,如今一方上市,一方倒閉。兩相對比更顯凄涼。
對此,不少人也產生過一個疑問。蝦米音樂當初不是被阿里集團收購了嗎?有著這樣龐大的企業背后支撐,為何蝦米音樂會走到如今這樣的地步呢?這中間又有怎樣的原因?
阿里收購蝦米
2008年蝦米音樂正式上線,一經推出受到不少用戶的喜愛,當時它的音樂推薦機制極為新穎,很多年輕的群體都會使用蝦米音樂。
當時韓流在我國十分盛行,不少韓國團體的粉絲都會使用蝦米音樂進行聽歌,蝦米音樂一時間風頭無兩,那時的音樂與蝦米音樂相比,都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五年之后,馬云做出一個決策,認為阿里集團應該發展多方面的業務,此時的蝦米音樂仍在音樂軟件中獨樹一幟,于是選擇收購蝦米。
等到2015年,蝦米音樂遇到版權問題。在過去,各大音樂軟件的曲庫根本就不需要版權。只是后來人們的版權意識越來越重,國家也推出了法律,所以蝦米音樂想要繼續發展,那么必須購買版權,但阿里卻完全忽視蝦米音樂想要繼續發展的念頭。
可是阿里集團此時卻選擇對蝦米音樂不管不顧。要知道,其實他們收購了大量的品牌,但到手就會放置一旁,置之不理,任其死活。
因為此時的阿里集團將所有的重心都放在阿里音樂這個軟件上面。蝦米音樂沒有得到重新發展的機會。
可惜蝦米音樂最終隨著時代潮流慢慢被拋棄,而阿里集團安重金打造的阿里音樂仍舊未曾掀起什么水花。如果阿里集團選擇拯救蝦米音樂,說不定還能夠在音樂市場中分一杯羹,可阿里集團即便失敗,也不愿意挽救蝦米音樂。
當時蝦米的競爭對手是網易云音樂,那時候阿里做出一番驚呆所有人的操作,他給競爭對手投資幾億美元,卻不援助自己的音樂品牌。
在阿里這樣的操作之下,蝦米音樂最終走上絕路,當初被收購時蝦米音樂,還懷抱著未來蓬勃發展的念頭,誰料到最終是被自己的公司給逼到關停的地步。
優酷以及餓了么,二者都被阿里收購
不單單是蝦米音樂,我國曾經出名的國產品牌大多都被阿里進行收購過,就比如說餓了么、優酷。這兩個軟件在現在基本上發展都受到一定的限制。與當年相比顯得不盡如人意。優酷當年有多火呢?
土豆以及優酷就是網絡視頻平臺的王者,二者當中優酷更勝一籌,但是現在的視頻平臺被各大軟件瓜分,優酷在其中顯得平平無奇。與當年相比,早已大不如前。
阿里集團為何收購了這些品牌,又任其自生自滅呢?
阿里集團打造多元化的名聲收購這些品牌,實際上并沒有選擇對這些品牌進行發展,所謂的多元化僅僅是一個借口,他們實則想要的都是這些品牌下的用戶群體。
無論是優酷還是說蝦米音樂,基本上都有廣泛的受眾群體。將其收購上來之后。阿里集團會通過各種引導,將這些用戶引入淘寶、支付寶等阿里旗下的軟件當中。
對他們而言,這樣的用戶群體才是最為重要的,得到收益之后。這些品牌對他而言就失去了利用價值,自然而然會放在一邊,任其自生自滅。
結語
阿里集團的此番種種,也給國產品牌提了一個醒。創業或許堅持自己的初心才是最為重要的,若是選擇一時的安逸選擇任其收購,那么可能迎來的并不是美好的未來,而是叫停服務的下場,畢竟資本市場就是這樣殘酷。
今日話題:被阿里“玩壞”的知名品牌,有的已經“官宣”停服,你了解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