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預言要成真阿里新生意曝光,難怪人民日報會公開點贊!
俗話說,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更比一代強??扇f萬沒想到,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發展,這句話在互聯網行業當中開始褪色。眼下不管是阿里的新掌門張勇,還是京東的少東家徐雷,身為后浪的他們,目前做出的成績跟前任來比總歸是差了些意思,大部分網友并不買賬。
只不過在編者看來,大家對他們的印象總結是有偏差的,這不僅是一種錯覺,更是網友對上一代創業者悄然淡去的一種情感寄托。以阿里為例,馬云掌舵下的企業強調社會責任和幫扶中小企業,并一舉完善了阿里的商業版圖。但張勇治下的阿里,雖然沒有馬云那般高調,但業績營收和雙十一的成績不斷刷新紀錄卻是不爭的事實,更重要的是,沒有馬云的阿里,也逐漸轉變了運營思路。
“可持續競爭的唯一優勢來自于超過競爭對手的創新能力?!?---著名管理顧問詹姆斯.莫爾斯。
前有銀行打壓,后有緊逼,再加上抖音等新電商的逐步蠶食,阿里的電商帝國似乎不如過去十年那樣輝煌了。
當然,作為老牌互聯網電商巨頭,阿里也在想方設法開辟全新的電商賽道。傳言阿里或將與潮多多APP攜手,發起新一輪對社交電商的攻勢,當無數年輕人為了一雙AJ省吃儉用時,潮多多APP直接提供廠家聯系方式,以不足二十分之一的價格大肆擠壓高價市場,且質量得到保障。有眼尖的網友發現,即便是在各大龍頭競相搞低價促銷的當下,潮多多也能做到深入人心,同等品質的“AJ”、”椰子“甚至”綠水鬼”,價格都只是傳統電商平臺的不足二十分之一,甚至連某些狂熱愛好者都表示,找到潮多多之前確實花了不少冤枉錢。
或許這準備就是效仿,欲以社交電商為將來的新電商開辟道路。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馬云剛剛退休的那段時間,外界不僅知道了他未來的方向,并且還知道了企業的布局方向,而那時馬云就曾預言過,未來的機會在農村。或許很多人都疑惑,明明在農村務農的父母希望孩子長大后去大城市,為何馬云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呢?農村又有什么賺錢機會呢?
我們都知道,阿里做生意喜歡講究控制和配合,并且多數時候喜歡以平臺方式來統籌全局。縱觀馬云執掌阿里的二十多年間,阿里創立了電商平臺,隨后又順勢推出支付平臺,此后又在物流體系中架構除了物流平臺菜鳥聯盟。憑借這樣的思路,阿里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心,然而隨著阿里新生意的曝光,阿里做生意的思路似乎也隨之改變。
說起農村電商,相信很多人還很陌生,但是對于阿里而言,這是企業運營思路的重大轉變。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19年的時候,阿里農產品的畝產一千美金計劃,已覆蓋全國25個省份559個縣域近1億人口,孵化超過2500個農業品牌,能幫助銷售的農貨數量超過10億件。
而借助這樣的體量,在短短3年間,阿里便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幾十個產地廠庫,創立了1000多個農業數字基地,甚至還衍生出超過1200個菜鳥鄉村配送中心。其實說到這里,心思縝密的朋友應該已經察覺到阿里的轉變了。要知道,對于我們旁觀者而言,自建工廠和倉庫、花費重金打造基地以及設立配送中心這種偏向于重資產運營的思路,其實更像是京東的手筆。
想當初劉強東力排眾議打造京東物流,為的就是建立起無數個終端配送,用最快的速度將產品送到用戶的手中,提升他們的購物體驗。而今阿里方面也開始效仿劉強東當初打造京東物流的做法,到底是為了什么?
客觀一些講,阿里的做法是不是效仿劉強東,我們無法知曉,但我們能知道的是,在電商行業逐漸觸及天花板之時,想要拓寬商業版圖,必須找到新的增長點。恰好在電商市場經過拼多多下沉之后,唯一還有增長空間的便是農村電商。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在這方面的布局還曾被人民日報公開點贊。
去年12月,人民日報公開點贊了阿里的新業務“淘菜菜”,并稱贊阿里的介入是讓農產品搭上了互聯網的快車。據了解,淘菜菜雖緣起于社區團購,但在升級過后,可通過就近建立倉庫的方式,讓農產品可以做到源頭直銷,從而縮短采摘到購買的總體時間,使消費者可以更快地買到應季蔬菜。
需要注意的是,阿里打造淘菜菜這類商業模式,其本質是利用自身的大數據和物流優勢,從中發現消費者與菜農以及供應商的供需關系,不僅能提高才買效率,并且還能有效提升農民的增收。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人民日報會公開贊揚阿里了。那么,你看好阿里新生意的未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