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一詩,紀昀評說“文不對題”但卻流傳千古,《望岳》人人...
大家都知道杜甫是唐代的詩人啊,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呢(杜少陵,712年-770年)也就是說他活了58歲啊,這放在古代也是高齡了,杜甫一生可謂跌宕起伏,也就是放在我們現在人身上的大起大落,杜甫于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生于鞏縣。也就今河南鞏義,杜甫青少年家庭優越,吃喝不愁,杜甫的父親為杜審言長子杜閑,是朝議大夫兗州司馬,也就是說杜甫當年也是個官二代,所以杜甫少年生活還是過得十分不錯的,這也是他能夠有學問的原因。他家傳深厚,7歲即可自己創作詩文,14歲便與文壇前輩相交深厚。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杜甫少年早期的詩歌:
代表作:《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曾 同:層)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譯文
五岳之首的泰山的怎么樣?在齊魯大地上,那蒼翠的美好山色沒有盡頭。
大自然把神奇秀麗的景象全都匯聚其中,山南山北陰陽分界,晨昏迥然不同。
那升騰的層層云氣,滌蕩著我的胸襟;睜大眼睛遠望歸鳥回旋入山,眼角好像要裂開一樣。
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顯得渺小的群山。


這是在公元736年(開元二十四年)杜甫開始過一種放蕩不羈的漫游生活。北游齊、趙(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途中創作了這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