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車輪永遠在轉動,欽州歷史一定會被勤勞的欽州人...
歷史走到了今天,欽州依舊繁榮,正在民族振興的路上蹄疾步穩,積極貢獻力量。
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貿易港、千年陶都、百年商埠一路走來,欽州依舊還是那個目光炯炯的少年,生命不息,奮斗不止,不懼前行。
今天,我們欽州站在新的起點上,重新出發。
我們為什么出發,我們從哪里出發,這個一定要清楚明白。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
一條老街,就是一個歷史符號;一個革命遺跡遺址,就是一段深刻而難忘的記憶;一名英雄,就是一段厚重的歷史……欽州過去的歷史給予我們充實的財富,不單單是自豪,還有精神。令欽州人引以為豪的民族英雄劉永福、馮子材,在中國歷史上是響當當的人物,“近百年來多痛史,論人應不失劉馮”,劉馮兩位英雄敢打能戰,劉永福“黑旗軍”赫赫有名,民間有“劉義打番鬼,越打越好睇”,馮子材是“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表率,高齡領命出征,退敵于鎮南關外。坭興陶穿越千年歲月,成為壯府廣西最具代表的兩樣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廣西60大慶上熠熠生輝。起而行之打響反抗帝國主義和反動統治的小董起義第一槍,追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不等不靠”建設欽州港,推動“南方第二大港”夢圓,打造西部出海門戶,形成了獨有的欽州精神。“馬上就辦”建設保稅港區,形成了特有的欽州速度,推動欽州保稅港區“無中生有”,實現了“從零到壹”的改變。提振“馬上就辦、真抓實干、辦就辦好、滴水穿石”的精氣神,立足新發展階段,搶抓新發展機遇,樹立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以西部陸海新通道為牽引,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不斷把改革開放引向深入,臨港大工業呼之欲出。
面對“四個新”的總體要求,欽州全市上下正在全力以赴抓落實,加快推動“國際門戶港、自貿試驗區、綠色石化業、江海宜居城、小康幸福人”發展愿景落地。
近年來欽州忙于打基礎,發展數據沒有那么亮眼,有人因此說欽州是扶不起的阿斗。欽州為什么被人看不起,為什么說欽州是“阿斗”?外地人說:“給了欽州這么多國家政策,得到這么多支持,欽州還是沒有發展起來。”欽州是得到國家政策支持不錯,但欽州這些政策開初更多是自治區層面統籌推進,沒有在欽州層面統籌。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政策沒能及時發揮效用。當前的市場環境,不是給個政策就能有好發展、大發展的時代,上面給了政策,還得放權,還得發揮基層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行。沒有基層積極性的充分發揮,沒有利用好基層的首創精神,政策就難以激發出應有的活力,不能光畫餅,關鍵在充饑的體現。發展是有效占有市場,市場瞬息萬變,長臂管轄是不行的,具備滯后性,不能及時作出反應,滯后于市場,只有實施扁平化、武裝到神經末梢,傳遞基層痛感,賦予基層更多的創新創造,才能激發創新創造的活力。當然,這是個人的看法。
欽州人說:“我們欽州上面沒人,上面沒人,沒有人幫忙說話,能發展得好嗎?”確實,欽州出去的高官不多,話語權欠缺,“上面無人,辦事不便”。在中國這個講究人情交往的社會里,這個確實是有一定的客觀因素制約,但上面沒人只是證明發展相對困難些,凡事沒能更順風順利,可這不應該成為我們不努力不作為的前提。還是要先努力,努力到感動自己,我們再來看這個結果有什么變化。我相信,只要我們先努力去奮斗,就算發展困難些,就算花的功夫和力氣多些,也還是會有變化的。
當初,我們欽州啟動建港的時候,不也是沒有得到更多支持嗎?但我們不等不靠,敢想敢干,善作善成,然后,這個欽州港變成現實,然后得到了更多支持,然后欽州港成為了億噸大港,成為了國際樞紐海港的重要組成部分,得到了國家和自治區更多的支持。
歷史是干出來的,成就是干出來的,不是等出來的,不是靠贈送來的。當前,我們欽州正處于最好的發展時期,說欽州集“萬千寵愛于一身”也不為過。在這么一個大好發展機遇面前,我們必須凝心聚力,團結一致,心無旁騖,不受外界干擾,不在內部搞分裂,以只爭朝夕,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扭成一股繩,一起出力流汗,用心用情用力把欽州發展的事情搞好。只要我們專心致志,只要我們不搞內耗,欽州一定能,欽州肯定行。
第七次人口普查,欽州常住人口330萬人,相對于有415萬戶籍人口的欽州來說,意味著有95萬人口外流。而同屬廣西沿海的防城港市和北海市卻是人口凈流入。防城港和北海的人口基數低,加上兩市改革開放領先欽州十幾年,具備更好的旅游和宜居城市基礎,人口凈流入純屬正常。欽州正式大規模實施港口建設和改革開放是2006年,距離北海和防城港被列為國家第一批沿海開放城市的1984年相差了22年。
落后就要奮勇追。欽州知恥而后勇,不用揚鞭自奮蹄,奮起直追,時至今天,我們欽州取得這樣的發展局面并不差。當然,我們必須在發展上做到不知足,我們欽州應該有更大的雄心壯志,相信天空才是我們的未來。我們欽州有95萬人口流出,名列廣西流出人口地市前列,這是我們欽州發展之痛,也是今后我們欽州可以借題發揮的地方。
為什么我這么說呢?異鄉再好,也不如故鄉的月明,葉落總是歸根。這些外流的人,能長期在外生存發展,證明已經有技藝在身,有了賴以生存的本領,之前他們之所以離開欽州、離開家鄉,緣于家鄉沒有發展起來,沒有提供合適的就業創業機會,導致他們不得不背井離鄉。若是欽州發展起來,家鄉有了更多機會,他們自然會回來,選擇為家鄉出力,在推動欽州發展的過程中成全自己。月是故鄉明,家在欽州好。
二叔大學畢業那時,一心想著到北上廣深奮斗,看不起欽州,看不起家鄉,只想在外闖蕩成就一番事業,當時回來實在是迫不得已。現在,人至中年,才發現北上廣深再好,也沒有欽州好,北上廣深工資再高,也沒有欽州的米飯香。一身拼搏,一身努力,只是為了吃一口美味,睡一個安穩覺,所謂“一碗民生,一縷溫暖”。
當年歲日漸增長,才頓然發現:“走得再遠,還是沒有忘記回鄉的路,對家鄉的愛,永遠是心里的白月光。”對家鄉的愛,永遠是心底里最不能割舍的。
近年來,欽州加大城市品質提升之路,花大心思、施小切口、下繡花功,實施歷史文化街區改造,打造英雄城市,欽州越來越美,越來越迷人,越來越得欽州人的點贊和喜愛……在發展最需要投入的時候,為什么欽州還要投錢去改造老舊街區、去提升歷史文化底蘊?就是為了從歷史中尋找根與魂,找到自信,找到為什么出發、怎樣出發的路徑。一個人忘掉了自己的身份,忘掉了自己的根與魂,就很難找準自己想要走什么樣的路。
我們欽州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千年陶都可不是白蓋的,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貿易港不是空吹的,劉義打番鬼可不是什么網絡游戲,馮子材作為“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表率高齡領命出征擊退來侵之敵于鎮南關外,可是有真功夫的,這都是有史書為據的。
欽州,欽定之州,既是中心位置之使然,又是時間指針之使然,更是奮力前行之使然。歷史的車輪永遠在轉動,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努力奮斗,就可改變一切,不會為某個人、某些事所阻礙。
我相信,欽州的歷史,一定會被勤勞的欽州人民改寫,也必定會為欽州人民改寫!
二叔欽州說事,立足原創,客觀分析,溫度建言,價值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