墊江牡丹開出“花經濟”
3月27日,墊江縣太平鎮牡丹村愷之峰農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游人正在賞花。記者 齊嵐森 攝/視覺重慶
俗話說,谷雨三朝看牡丹。牡丹的觀賞佳期往往在農歷三月的谷雨時節,因此被稱作“谷雨花”。
然而剛進入3月中下旬,位于墊江澄溪鎮、曹回鎮的重慶鰲頭牡丹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鰲頭公司)油用牡丹基地就打起了擁堂,來自全國各地花卉市場的經銷商日夜兼程趕到這里訂貨,一輛輛大貨車排隊等著拉花。
原來,墊江牡丹比河南洛陽、山東菏澤牡丹早上市整整一個月!這讓鰲頭公司總經理黃云林既高興又苦惱。高興的是,自2014年種植油用牡丹以來,他嘗到了牡丹帶來的甜頭;苦惱的是,由于基地里牡丹鮮切花的數量有限,他不得不婉拒一些上門訂花的經銷商。
又喜又惱的背后,折射出墊江牡丹近年來的繁花似錦。除觀賞外,牡丹花的花瓣可釀酒、可制糕、可“變身”為化妝品,花籽可榨油,根則可入藥——目前,這一產業已實現從單一觀賞向綜合性產業轉變、從藥材種植向全鏈條延伸轉變的融合發展。
從藥用植物到萬畝花海
3月25日,紅的、白的牡丹花沿著明月山次第盛開,蔚為壯觀。走進牡丹花海,讓人養心怡情,流連忘返。
墊江的牡丹種植歷史可追溯至漢武帝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牡丹的根即為中藥材丹皮,千百年來牡丹只是墊江人制藥養家的經濟作物。直到2000年前后,墊江牡丹才逐漸由藥用轉為觀賞。
“從那時起,我們開始大規模流轉土地種植牡丹,發展觀光旅游。”墊江縣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說,經過20多年的發展,目前該縣牡丹種植面積有1.2萬余畝,共有本地培育和外地引進的100多個牡丹品種。
不僅如此,該縣的賞花休閑游還實現了從“一枝獨秀”到“百花爭艷”:3月、4月的油菜花、李花和牡丹、芍藥,5月至9月的荷花和玫瑰,10月的柚花……
同時,通過文旅融合并舉辦墊江牡丹文化節系列活動,該縣最初的短期賞花游已發展為經貿合作、文化交流、鮮果采摘等多項活動。
一花迎來香滿園。牡丹花、李花等百花齊放的同時,村民的增收渠道也得以拓寬。“以前丹皮四五年才挖一次,平均每年只能收入幾千元。現在我在景區打工,給牡丹除草、施肥,一年能掙上萬元。”澄溪鎮通集村村民陳淑蘭說。
據統計,近3年,墊江牡丹文化系列活動累計接待游客961.76萬人次,年均增長17.64%,累計收入64.64億元,年均增長13.49%。
“顏值”變“產值”
牡丹全身是寶:花瓣可釀酒、可制糕、可“變身”為化妝品;花籽可榨油,根則入藥;花除觀賞外,還能作為鮮切花進入鮮花市場。
記者在墊江縣重慶糕美糕食品公司生產車間看到,牡丹花瓣與豆沙、白砂糖等被做成餡料,再包上面皮,烘焙成為牡丹花餅。
“以前,牡丹凋謝后,花瓣都被丟棄了。現在我們用它制成牡丹花餅。”該公司總經理曾凡平說,此項制作技藝在2017年還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去年公司銷售額超5000多萬元。
通過深加工,牡丹花瓣有了很好的用途,牡丹籽也被加工成價值不菲的食用油,還相繼開發出牡丹皂、牡丹花茶、牡丹花酒、牡丹豆花等系列產品。
同時,傳統的藥材丹皮也實現了轉型升級,走向世界舞臺。在重慶芝草堂藥業有限公司,一袋袋收購來的丹皮經過清洗、切割后,加工成中藥飲片,漂洋過海銷往日本等地。
數據顯示,去年墊江的牡丹產業綜合產值27.6億元,共帶動3.4萬人增收。
鮮切花進入全國市場
別以為墊江牡丹的價值就已被“打干吃盡”了,鰲頭公司又挖掘出了它的新價值——賣牡丹鮮切花。
2014年,黃云林在墊江澄溪鎮、曹回鎮等地流轉了上萬畝土地用于牡丹花種植。他先后開發出牡丹食用油、牡丹化妝品,但由于市場行情變動加上產品價格不菲,牡丹一直沒能給鰲頭公司帶來多少效益。
無奈之下,黃云林抱著試一試的想法,推出牡丹鮮切花,沒想到意外走紅,來自全國各地的貨車在村里排隊等著拉花。他算了一筆賬:“一畝地種植1500株牡丹,一株牡丹可剪4到5枝花,按批發價每枝6角錢計算,一畝地的牡丹鮮切花收入將近4000元。調研市場發現,鮮切花缺口達上億枝,牡丹無疑是現在的主角。”
4月10日一早,從事鮮切花生意的外地客商李平,從鰲頭公司油用牡丹基地里又拉走了10萬枝牡丹鮮切花。8小時后,這批鮮切花將出現在上海的花卉市場。“算上這批,半個月里李總一共拉了40萬枝鮮切花。”黃云林說,他們在墊江布局了3000多畝油用牡丹,在四川眉山則有上萬畝觀賞牡丹。3月份以來,在墊江縣林業局的幫助下,每天都有近4萬枝牡丹鮮切花從墊江進入成都、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的花卉市場。
接下來,墊江將加強與四川毗鄰區縣在種植、科技攻關、產品開發、銷售等方面的一系列合作。同時,組織全國知名花卉專家、客商就牡丹產業進行交流合作;生態建設上,將以明月山為主體,聯動四川鄰水、重慶長壽等地打造一個以牡丹為主題,融戶外運動、動感游樂、牡丹文化、巴渝文化為一體的產業經濟帶,實現川渝兩地牡丹產業的抱團發展。(記者 趙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