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特殊“風光”煥發光彩——海西積極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


德令哈光伏產業園區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風力發電機似白色“森林”,蔚為壯觀;光伏發電板像藍色“海洋”,熠熠生輝。
如今,行走在柴達木廣袤的大地上,大片藍色的太陽能光板整齊排列在荒漠上,將無盡的光能轉變成電能,成為循環經濟建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資源。在這里,一排排巨大的風力發電機挺立在高原上,一片片光伏電板匯集成藍色海洋,隨風旋轉的大風機和高聳入云的吸熱塔“追風逐日”,清潔電能經過整流、逆變、升壓等過程,通過高架的銀線源源不斷地一路向東奔流……
“風光無限”在海西
近年來,我州依托域內豐富的光照、風能、未利用地資源優勢,積極推進青海省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建設,相繼建成一大批對全州經濟發展具有重大影響的示范項目,創造了同一地區短期內最大太陽能光伏電站安裝量、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光伏電站并網系統工程等多個“世界之最”。努力打造世界“光熱之都”和“柴達木光伏走廊”,為青海創建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作出了積極貢獻、不斷刷新青海“綠電百日”紀錄提供了樣本,初步實現海西州第一個千萬千瓦級新能源產業集群架構。
我州通過強力推進光伏、光熱、風電以及配套儲能等新能源項目建設,形成了格爾木市東出口、德令哈市西出口等16個新能源主要發電園區。新能源發電產業快速發展,“風”“光”帶來巨大環保效益。截至目前,全州新能源并網裝機1096萬千瓦,在建裝機168萬千瓦,清潔能源占電力總裝機的91%,已全面建成第一個千萬千瓦級新能源產業基地,成為青海省打造清潔能源示范省的主戰場之一。
經過我州多年的努力,林立的白色風電“森林”在千里戈壁拔地而起,浩瀚的藍色光電“海洋”在茫茫大漠耀眼璀璨,完備的新能源裝備制造“工廠”在柴達木盆地激情運轉……
清潔能源發展乘勢而上
在新發展理念的引領下,我州的產業結構也從過去的傳統工業產業向新能源產業邁進,培育新的增長點、促進綠色發展、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海西乘勢而上,以光伏、光熱發電為主,裝備制造、新能源材料、光伏研究等并行的多元化發展脈絡已徐徐打開。
清潔能源,綠色發展,進取正當時。
這里年日照小時數在3000小時以上,風能可用時間達3500-5000小時,年太陽總輻射量達到每平方米6618.3-7356.9兆焦之間……
3月25日,我國裝機規模最大、儲能規模最大的光熱電站等27個清潔能源項目,在我州舉行了開復工儀式;
10月15日,國家大型風電光伏基地海西基地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格爾木市烏圖美仁光伏光熱園區舉行;
前不久,全省首個“源網荷儲”示范項目——青海明陽新能源有限公司德令哈500兆瓦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落戶海西……
清潔示范就是生態示范,生態示范就是綠色發展示范。一個個清潔能源項目的建設是我州培育綠色發展新動能的主力軍。
“作為新能源設備制造企業,只有緊扣國家能源轉換戰略部署,在發展思路、裝備制造、技術創新上先人一步,下好先手棋,才能一招鮮,吃遍天,贏得市場,當好綠色發展的排頭兵……”面對記者的采訪,公司副總經理王文利介紹說,“青海明陽在德令哈市海西風電產業園實施的500兆瓦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總裝機容量500兆瓦,其中風電裝機170兆瓦;光伏裝機330兆瓦,建設地點為西出口光伏產業園區;項目配套建有50MW/100MWh儲能電站、110kV匯集站以及出線路工程。項目建成后,每年可為企業和電網提供清潔電能90482.05萬千瓦時。按照火電煤耗每度電耗標準煤326克,投運后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48噸,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噸,二氧化硫排放量約22122.88噸、氮氧化物排放量約11061.32噸。”
三峽能源大柴旦風電有限公司的風力發電機從起初的33臺,變成了如今的150多臺。甘肅小伙孔維武在個人的成長中也見證了新能源企業在大柴旦地區發展的歷程。他告訴記者:“我們公司成立于2010年11月,公司從國內第一個高海拔低風速地區風電科技示范試驗風電項目起步,不斷探索發展,努力在高海拔低風速地區開發風力發電業務,目前總裝機容量達到252兆瓦,三峽新能源青海錫鐵山流沙坪二期100兆瓦風電項目正在建設中。這些年來,我們公司在柴旦地區累計發電量18.4億千瓦時,這就相當于種植了4468公頃闊葉林,年節約標準煤61.8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87.3噸,能夠滿足121萬戶城鄉家庭一年的用電需求。”
這些年來,像青海明陽德令哈新能源有限公司、三峽能源大柴旦風電有限公司等一批深耕于我州的新能源企業立足企業未來發展和清潔能源產業發展,不斷積累項目建設、管理和運營等方面經驗、積極探索,面向“十四五”,這些公司紛紛表示,將緊密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重大要求,繼續緊跟國家戰略重點發展方向,科學引領、創新發展,深度參與清潔能源工程建設,踐行社會責任,推進地方經濟發展,助力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
續寫新的輝煌
作為我省首批發展新能源產業及光熱發電的地區之一,海西大地上迎風旋轉的風葉、碧波蕩漾的光伏電板、高聳云端的吸熱塔,一幅幅“追風逐日”的生動畫面陸續呈現開來,我州正闊步邁出高質量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的征程。
“十三五”期間,我州已建成全國單體項目裝機容量第一的百兆瓦光伏、首座商業運行的槽式和塔式光熱發電項目、風光儲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等項目,成為全國重要的新能源發電基地。健全“源網荷儲”智能高效協調運行體系,配套建設電化學儲能8萬千瓦,推動競價光伏項目配套10%電化學儲能系統,建設高比例、大規模電網側電化學儲能促進新能源發電“時間轉移”和平滑輸出的實證基地,探索構建不同電源互補消納運行模式。此外,我州建成投運清潔能源利用展示館, “國家級塔式熱發電設備檢測實驗室”“中興公司分布式光伏發電運維服務中心”等清潔能源科研和服務項目落地,加力推進“風光互補+智慧能源”“智能制造示范基地”等項目,標志著我州新能源發展的產學研測檢運維服務體系正在形成。
今后,我州將嚴格按照省州的戰略部署和相關要求,立足資源條件,搶抓政策機遇,強化要素保障,堅持規模化、基地化、集團化、一體化、標準化的新能源“五化”建設原則,扎扎實實做好營商環境建設,保障項目建設要素供給,建立健全體制機制,研究“綠電”到“碳匯”的實現路徑,探索“綠電生產和消費證書”制度,堅持高質量、高效率、高技術推動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不斷構建適應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新型電網系統,繼續推動“十四五”末清潔能源裝機規模達3000萬千瓦以上,積極推廣“新能源+儲能”模式,支持“風光氣儲一體化”“風光熱儲一體化”“源網荷儲一體化”開發,打造綜合智慧能源基地。有序建設燃氣調峰電站和抽水蓄能電站,全面推進清潔能源發電、匯集、輸送、消納、儲能、調峰協同發展,著力提高清潔能源就地消納比重,同時加快建設西北地區最大的清潔能源“云管理”數據中心,推動全省第二條清潔能源外送通道建設,打造清潔低碳的新型城鎮化能源體系和綠色循環的鄉村振興能源體系,以綠色共享促進經濟社會低碳轉型,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海西力量。
海西,正馳騁在清潔能源產業建設的發展快車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