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市巴宜區譜寫民族團結工作新篇章
原標題:林芝市巴宜區譜寫民族團結工作新篇章
雅魯藏布江與尼洋河在此相遇、碰撞、融通,河流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漸成浩大水系,交匯出一幅潤澤生命、綿延不絕的圖景。
如同支流匯合一般,藏、漢、蒙、回、門巴、珞巴等多民族和僜人在此匯聚,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呈現出各民族在交流中融合、在融合中發展、在發展中進步的美好景象。
2016年,巴宜區被國家民委命名為“全國第四批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
2019年,被國務院表彰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
2021年,被國家民委命名為“全國第九批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
……
雅魯藏布江與尼洋河碰撞的濤聲,見證了林芝市巴宜區各民族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尊重差異、包容多樣,見證了巴宜區在民族團結工作方面取得的建設性成果,為全區著力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努力做到民族團結進步走在全國前列作出的努力。
堅持高位推動
落實民族政策
巴宜區委、區政府始終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作為黨政“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區委書記任組長,宣傳部、統戰部等61家單位為成員的民族團結進步工作領導小組,研究出臺《巴宜區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民族團結工作實施方案》《巴宜區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宣傳教育活動實施方案》等,確保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任務明確、措施具體、責任到人,形成了區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各部門相互配合、各單位各司其職、社會廣泛參與的創建工作格局。
投資1181.98萬元穩步推進喇嘛嶺寺養老院項目,投資277萬元為寺廟僧舍改造低壓線路,為在編僧尼建立健康、醫保、社保檔案,每年安排一次免費健康體檢……巴宜區認真貫徹落實加強和創新寺廟管理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落實“六個一”“九有”“一覆蓋”等利寺惠僧措施。讓僧尼切身感受貼心政策、美好生活,進一步增強他們的愛國情懷、公民意識、法治觀念,真正做到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巴宜區呈現出宗教和睦、寺廟和諧、佛事和順的良好氛圍。
堅持把維護各民族和諧穩定作為第一責任,積極探索社會管理新思路、新方法,緊盯群眾最關心關注的征地拆遷、土地流轉、草場糾紛、勞資糾紛等問題,通過上門化解、包點化解、接訪化解、跟蹤化解、聯動化解等方式方法,及時消除各類不穩定因素,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社會矛盾發生。
隨著城鎮化建設進程加快,近年來,到巴宜區務工、求學、經商的少數民族群眾不斷增加。巴宜區始終堅持以保障各民族合法權益為核心,全力以赴做好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確保少數民族群眾進得來、融得入、過得好,共同營造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濃厚氛圍。
著眼發展大局
保障改善民生
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沃土上,民族團結之花綻放得更燦爛。
近年來,巴宜區堅持把發展經濟作為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的重要途徑,大力培育產業集群,加大特色農牧業龍頭企業、集體合作社、養殖示范戶扶持力度,推動生態旅游業蓬勃發展,培育物流等新興產業發展。經濟發展了、收入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越過越好,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道路上攜手同行的各族群眾更加團結了。
此外,巴宜區將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通達的基礎設施、完善的社會保障為巴宜區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2017年以來,巴宜區共落實區級教育投入資金1.905億元,全區中小學入學率、鞏固率均達100%,教育品質全面提升;繼續實施巴宜區戶籍農牧民在區鄉兩級醫療機構就醫費用全免政策,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100%;全力改善醫療條件,“二級乙等”醫院創建已完成終評,國家級慢性病示范區創建成功;不斷深化安居保障,扎實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工作,八一、更章、百巴、魯朗四個安置點的搬遷任務順利完成,共安置搬遷群眾166戶1014人……
近年來,在廣東省援藏工作隊的幫助下,巴宜區教育、文化、衛生、科技等社會事業不斷進步,粵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不斷譜寫共同繁榮發展新篇章。
弘揚傳統文化
廣泛宣傳引導
巴宜區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弘揚力度,充分挖掘和發展工布、門巴、珞巴等特色民族文化資源,大力開展工布藏族服飾、米納羌姆、工布箭舞等七項非遺文化的保護和傳承,讓本土特色文化代代傳承、繁榮發展。2012年,成立了巴宜區民間藝術團,組織創作舞蹈、歌曲類新作品54個,以藝術交流為紐帶,受邀到廣東、青島等地演出近百場,促進了民族間的交往交流交融。
同時,巴宜區注重從提高各族群眾思想認識入手,持續開展民族團結“九進”活動,不斷豐富創建內涵。充分利用電視、網絡、手機等媒介,廣泛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
2017年以來,深入鄉鎮、社區、學校、軍營、寺廟、企業等地開展宣傳800余場次,受教育群眾8.2萬余人次。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為契機,邀請專家學者作專題輔導,組織開展“文藝匯演”“五下鄉活動”“送電影下鄉”“書法繪畫攝影展”等群眾性文化活動,在社會各界營造了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良好氛圍。積極挖掘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品牌,注重發現和宣傳群眾身邊的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典型,著力打造一批有一定影響力、能示范帶動和可推廣復制的特色亮點,打造了機關大院、八一鎮、巴宜區中學、尼池拉康等14個示范觀摩點,創建了市級模范單位3個、命名11個縣級模范單位。涌現出了“自治區時代楷?!彼骼世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陳千、“愛國守法先進僧人”阿扎等模范典型,為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巴宜區將緊緊圍繞“四個創建”工作目標,繼續鞏固深化已有成果,深入挖掘歷史文化、民族文化和紅色文化資源,建設一批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亮點工程,對11個已命名的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單位進行全面升級,爭創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優質教育基地,確保到2025年,巴宜區的7個鄉鎮(街道)全部創建為“巴宜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鄉鎮(街道)”,80%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建成“巴宜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單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