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靠運氣成為阿里合伙人,又憑實力敗光了……
“吳敏芝個人經歷背后,是正陷入增長瓶頸的阿里巴巴所面臨的困境。狂飆突進時期被遮蔽的問題開始浮現:那些早年因各種原因成為高管和合伙人的老同志,可能已經不再適任,要如何處理他們?
這可比末位淘汰中低層員工難多了。”
01
阿里巴巴合伙人吳敏芝,靜悄悄的去了螞蟻金服。
4年前,吳敏芝是阿里巴巴集團B2B事業群總裁,風頭正盛。B2B事業群下轄農村淘寶、速賣通、零售通、1688、阿里巴巴國際站等多個事業部,馬云當年提出的阿里三大戰略——國際化、農村和大數據云計算,B2B占了近乎一半。
這是吳敏芝職業生涯的高光時刻。但很快,她的業務能力遭到內部質疑。2017年,她被轉崗到阿里巴巴集團客戶體驗事業群,負責客服、行政、采購、置業等事宜。
吳敏芝在阿里巴巴被認為是非業務型人才,缺乏戰略思維,這從B2B變得重要起來,她卻轉去負責客服可看出端倪。
但在客戶體驗事業群,她的工作也不為馬云和CEO張勇所滿意。一個變化是,在今年7月2日的組織架構調整中,吳敏芝的首席客戶官一職由首席風險官鄭俊芳(花名:師太)接任,吳敏芝只負責采購、行政、置業等綜合三線的工作,向張勇匯報。
一個月后,有了更大的變化。8月23日,阿里董事局主席、CEO張勇對內發布了全員信,對本地生活公司、同城零售事業群、盒馬事業群、總務線、智能信息事業群做了調整。
各個高管的業務線調整,均非常明確地做了說明。唯一的例外是吳敏芝。
據“晚點LatePost”報道:“一個放在全員信最后但重要的信息點是,合伙人吳敏芝(花名:敏芝)將赴螞蟻集團,但具體任職并未在全員信中透露。由劉菲接替吳敏芝,擔任集團總務線負責人(包括行政部、智慧建筑部、采購部、總務線辦公室等部門),向張勇匯報。”
這是一個相當奇怪的隱藏,在公司內部引發諸多揣測。“晚點LatePost”的報道稱,“一位阿里人士猜測吳敏芝前往螞蟻集團可能有重用,但在她過往的任職經歷中,并沒有金融相關的專業經驗。”
但事實上,沒有多少人像“晚點LatePost”受訪對象那樣,認為吳敏芝將被“重用”。脈脈上一個加V的螞蟻金服員工說:“管后勤的難道會來做CEO嗎。。。”
當時普遍猜測,一種可能性是,張勇當時還沒想好讓吳敏芝去螞蟻金服做什么;另一種可能性是,吳敏芝被嚴重貶職了,出于對其顏面的維護,暫未予公布。
答案很快來了。吳敏芝去了螞蟻金服的人力資源部,但并非人力資源的老大,她要向另一個HR高管藺相如匯報。這是一個很難不令吳敏芝難堪的轉崗,四年來,吳敏芝一路咬牙奮進,但命運沒有再像之前那樣垂青她。
吳敏芝個人經歷背后,是正陷入增長瓶頸的阿里巴巴所面臨的困境。狂飆突進時期被遮蔽的問題開始浮現:那些早年因各種原因成為高管和合伙人的老同志,可能已經不再適任,要如何處理他們?
這可比末位淘汰中低層員工難多了。
02
一位阿里員工私下說:吳敏芝是典型靠命好當上阿里合伙人,現在終于靠實力敗光了……
這句話比較刻薄。說吳敏芝命好,大抵是說她大專畢業后在阿里順風順水,受到一些特別的相助。
中供鐵軍的創建者之一李琪對她有莫大幫助。第一次提升,是她在沒有做過任何陌拜,不適應中供銷售想要辭職的時候,被李琪提拔為區域經理,而后一路做到大區總經理;第二次,是在她休孕產假的時候,公司確定職級體系,當時敏芝為大區總經理,相當于M3,但李琪給她晉升為M6。
突如其來的M6,是最讓中供老鐵軍不解的公案之一,在阿里的發展歷史中也非常罕見。一夜之間,比總監還低一級的吳敏芝,還在休孕產假就突然變成了副總裁。
李琪何以如此器重敏芝,阿里內部也有一些傳言。能夠獲得核心高管如此賞識,也說明吳敏芝確有不凡之處。
不過,破格提拔吳敏芝的時機非常敏感,正是李琪即將失去掌控權的前夜。阿里B2B正進入衛哲時代,空降來的職業經理人不太理解李琪塑造的鐵軍晉升文化,在阿里創始人之一戴珊的建議下,吳敏芝很快被調到了1688,做hr高管。
03
衛哲所代表的職業經理人群體,在阿里B2B狂飆猛進了一段時日,最后慘淡收場。
因黑名單事件,衛哲在2011年初引咎辭職,由此引發的震蕩,讓阿里B2B的高管大半出走。而當時,淘寶等板塊早已取代B2B,成為阿里核心業務,其他事業群的高管無暇過來救市。于是,已在B2B事業群1688事業部安穩做了4年人力資源的吳敏芝,又被轉崗回了中供做業務老大。
當時吳敏芝的核心任務是穩定軍心,業務上沒有明確的KPI。從《阿里鐵軍》一書可知,吳敏芝此一階段自認拿得出手的績效主要是“高壓線瘦身”。
“高壓線”意味著員工的工作禁區,觸犯高壓線要受到開除處分,這是阿里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吳敏芝認為,公司設置的高壓線過多,但仍不能涵蓋所有的違規行為,決定將其從17條減為6條,但仍對6條之外的行為保持自由裁量權。在某種意義上,這意味著沒有違背公司高壓線明文的員工行為,也可能因長官的個人意志而被開除。
B2B當時在阿里處于散養狀態,它在杭州濱江的獨立園區,馬云多年不來一次。這里像一個半獨立王國,直到馬云2015年宣布三大戰略,B2B才重新有了強績效壓力。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馬云破天荒來B2B園區至少兩次。這對B2B是一個積極的信號,當時業內有“B2B春天來了”的歡呼聲。但吳敏芝卻顯得有些顧慮重重,因為她到了必須證明自己戰略業務能力的時候了。
當時B2B最重要的業務是村淘,它承載了阿里三大戰略之一——農村戰略的所有夢想。其次是零售通,當時阿里集團最重要的概念“新零售”,給這個新業務部門傾注了太多的期望。然后還有速賣通,原本已經剝離B2B,做大后又在2016年重回B2B,這里代表了阿里國際化當時最大的成就,阿里巴巴國際站和天貓國際相對反而沒有那么耀眼的成績。
但在吳敏芝治下兩年,這些業務,都沒能做起來。
吳敏芝還成立增值業務事務部,試圖把2B的金融業務做大,與支付寶半分天下,也無疾而終。她還與五礦合資成立五阿哥鋼鐵電商平臺,想以此為起點,擴充2B的垂直電商版圖。同樣慘敗。2019年底,阿里以1元價格轉讓了五阿哥的股權,但今年4月,阿里還是因五阿哥遭到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的調查。
反壟斷審查最終平安過關,但2B垂直電商的夢,徹底碎裂。
吳敏芝的興趣似乎并不在此。從《阿里鐵軍》可知,她在B2B戰略輸出最為緊張的時段,念茲在茲仍是如何延續既往的企業文化,發起成立“民間政委”,讓業務員工自愿無薪擔任HR。她很在意HR的“小棉襖”功用,這是早年鐵軍銷售文化的產物,但一些員工并不買賬,私下表示“政委”是銷售時代鐵腕與洗腦文化的執行者。
04
2017年,吳敏芝黯然離開阿里B2B,接替她的正是當年將她轉崗到1688任HR的阿里創始人之一戴珊。
在離開B2B之前,她推出《阿里鐵軍》一書,緬懷了李琪領導下的鐵軍生涯,書中對曾經的鐵軍負責人戴珊著墨甚少。
從這本書中,也幾乎看不到吳敏芝的任何戰略思想,她更熱衷于企業文化。
吳敏芝轉崗到了阿里客戶體驗事業群。據一位采訪過她的記者透露,她事先準備的提問中,有關客戶體驗事業群未來戰略的部分被吳敏芝劃掉了。雖然麾下有很多的智囊高管,但她貌似仍然不擅長談戰略。
此次轉崗到螞蟻金服,可能也是因為阿里集團CEO張勇覺得她更適合做HR?
阿里B2B被認為是阿里企業文化的“原漿”所在地。吳敏芝和長期在B2B做政委的方永新(花名大炮)在性格上迥異,方永新喜歡黃段子破冰,還因擅長聞味道(“有沒有阿里味,一聞就聞出來”)而被部分員工稱為“巫師神漢”(你那么擅長聞味道,B2B那些離職者是怎么招進來的?);相較而言,吳敏芝顯得更為小清新,沒有太多裝神弄鬼的東西。
但也有人認為,吳敏芝的短板在任人唯親。她對自己的親信經常無原則器重。
她與親信馬振亮的關系,頗能說明問題。馬振亮在阿里3位數工號,資歷非常老,做總監做了將近20年,從未晉級,有“萬年總監”的稱號。雖然缺乏Makting的天賦,但在吳敏芝治下,他長期負責最需要創意和腦洞的市場部。一直到吳敏芝離開B2B后,他才被戴珊劃入必須轉崗否則解職的名單里。
據稱當時張勇要求吳敏芝轉崗時不能帶太多B2B的下屬,所以馬振亮轉崗去了盒馬。但在盒馬任內,馬振亮犯了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這就是著名的盒馬“標簽門”事件。
一個月之內,盒馬上海金橋店出了兩次銷售過期生鮮的事件:2018年11月15日,市民方先生在盒馬鮮生大寧店內選購胡蘿卜時,發現一名店員將生產日期分別為2018年11月9日、10日和11日的“崇明胡蘿卜”產品的生廠日期標簽全部更換為2018年11月15日。
這次有意篡改標簽事件被曝光后,盒馬鮮生通過官方微博鄭重表態,將在全國范圍內門店開展自查,杜絕類似情況發生。但不到一個月,2018年12月1日,有用戶在盒馬鮮生上海金橋店購買了兩聽麗爾泰椰漿,到家后竟然發現該商品已經過期兩個多月。
標簽門事件的盒馬內部責任人,正是馬振亮。馬振亮因此被免去了相關職務。
考驗阿里價值觀的時候到了。知道“月餅門”的網友可以對比一下,這種有意篡改生產日期,賣過期生鮮的行為,比月餅門惡劣多少倍?搶盒月餅都要正義滿滿開除,故意造假賣過期食品,在阿里正常情況下是不是要開除的?
但是并沒有。吳敏芝把馬振亮撈回了客服部,繼續任總監。
更早些時候,阿里B2B員工認為自己因轉崗而受到馬振亮不公正的年終考評,發起申訴。此時吳敏芝已離開B2B,新HR體系復盤此案,判定申訴者訴求合理,準備更改年終考評結果,并擬補償少發的年終獎。在這個時候,吳敏芝給申訴者的新任領導打電話,壓下了此案。
按照吳敏芝所推崇的企業文化,她應該因為觸碰了干預申訴的高壓線而離職,準確的說法是:被開除。
這大概都是張勇和藺相如所不知道的吳敏芝的管理風格。
05
說吳敏芝當上阿里合伙人全憑運氣,未免夸大其詞了。吳敏芝有其特長,也在阿里B2B的關鍵時期,發揮了作用。
但最適合她的,卻一定不是HR。本質上,她缺乏一顆公正之心,鐵軍文化也已不適創新的阿里
吳敏芝在權力的巔峰時段經常說:如果在這個公司那么長時間,做得越來越舒服,就說明你做對了;如果做得越來越不爽,就說明你做錯了。
在此邏輯下,所有“不爽”的申訴者,都是自己存在問題。
據稱,在客服體驗事業群的時候,吳敏芝也曾對張勇的年終考核表達不滿。不知道這個時候,她是否想起自己當年如何利用阿里合伙人的權力去壓制申訴者。
吳敏芝的職場生涯貌似進入了“越來越不爽”的階段。但她似乎已很少提上面那段箴言。順風順水時所說的“想辭職”的話語,現在不知道還提不提?
而擺在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面前的問題是,阿里除了面臨來自外部的監管危機,自身也陷入大公司病的風險。如果想更穩健的向前發展,就必須解決這些問題,包括如何度過妥帖處理那些不適任的老人這一關。
吳敏芝并非唯一的個案。吳敏芝也并不一定是不適任者,或者她只是需要拋開HR的路徑依賴,重新出發,找到更適合自己的歸宿。
每日薦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