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20年,賀州出行有哪些變化?
原標題:這20年,賀州出行有哪些變化?
“2002年,從南寧回賀州只能坐長途汽車,而且要10個小時才能回到,下車以后腰酸背痛。現在,從南寧坐動車回賀州,只要4個小時便到了。”市民黃希說。
黃希是一名“80后”
許多賀州的“70后”“80后”
回憶起20年前的出行方式
都會有一個共同的答案
——去旅游只能選長途汽車
賀州火車站
2002年,地級賀州市成立時,沒有一條高速公路,也沒有鐵路,路難行、車難進。賀州人外出務工、出差、旅游,往返只能選擇搭乘長途汽車,或者選擇坐班車到桂林再轉乘火車,花費時間、精力多,所以很多外出的打工者很少回家,甚至幾年才回一次家。
建設一條高速路
是當時所有賀州人的期盼
2006年12月,桂林至梧州高速公路平鐘段舉行通車儀式,賀州自此結束了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
幾年間,賀州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中持續發力。
2009年9月,洛湛鐵路賀州段通車,賀州結束沒有鐵路的歷史。
2014年12月,貴廣高鐵建成通車,賀州進入“高鐵時代”。
賀巴高速(鐘昭段)
年輕的賀州市曾經因為路的難行,被比喻為廣西的“省尾”;奮發的賀州也因為路的變化,成為了東融的前沿。路改變了賀州的戰略地位,也打通了群眾增收致富的“任督二脈”。
平桂區鵝塘鎮槽碓村
是我國瑤族支系“土瑤”聚居的六個村落之一
近日,走進槽碓村
抬眼看到一條蜿蜒的公路盤山而上
直達“云端”
誰能想到20年前,槽碓村根本沒有一條像樣的路,環繞四周的高山,擋住了槽碓村村民走出去的腳步,也擋住了槽碓村的發展。2015年底,槽碓村貧困發生率高達68.76%。
槽碓村村支書趙轉桂介紹:
“沒有通路之前,村民去趕集需要凌晨兩三點起床,走好幾個小時山路才到鎮上,里面的人出去難,外面的人又不想進來,別談發展經濟了。”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后,賀州市加大了對槽碓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打通了通往外界的15公里道路。
槽碓村修路前后對比圖
槽碓村村民依托這條15公里的“天路”,開始大力發展特色鄉村旅游,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村”。2019年,槽碓村摘下了“貧困帽”。2021年,槽碓村接待游客4萬多人次,參與民宿項目的群眾年平均增收1.48萬元,槽碓村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躍升至58.67萬元。
游客在槽碓村游玩(資料圖)
槽碓村出行道路的變化,是賀州市鄉村公路建設的縮影。經過20年的努力,全市農村公路里程增加至6061公里,農村公路里程增長速度位居全區前列,在全區率先實現了707個建制村100%通硬化路和通客車目標,基本形成了“暢通、安全、舒適、美觀”的農村路網,群眾出行難的問題得到了根本解決,群眾出行滿意度得到了大幅提升。
明梅、大明、槽碓、金竹、新民、獅東6個“土瑤”地區的通村公路航拍圖
賀州市民出行方式的變化
是市委、市政府力排萬難
用20年時間擘畫的
一幅幅交通強市的壯美藍圖
也是市委、市政府向賀州人民交出的
一份亮眼答卷
來源:賀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