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江南(十七)——梁平波《春雨江南》
恍惚的腳步,突然被眼前的景致所牽引,這幅清美的圖畫似曾相識。蜿蜒迂回的石板路中,清晰可辨那深深淺淺的足印;延伸的拱橋旁,還縈繞著望眼欲穿的身影;湖中一灣清水,幽幽飄蕩的柳枝伴著桃紅,依然深情款款相依相隨。江南水鄉,分明還是昨日走過的模樣。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難以想象,如果沒有江南雨水的滋潤,古往今來的詩詞歌賦、翰墨丹青將會失色多少。許多文人墨客寫不盡、描不盡江南,便索性化作一顆雨滴,融在江南水鄉的秀美山河之間,聽那江南雨的淺吟低唱。于是,梁平波先生一路走來,揮灑著江南的靈性,一幅《春雨江南》,將水鄉滋潤得清雅恬淡。
梁平波 《春雨江南》
梁平波,1945年出生,福建長汀人,1970年畢業于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擅長人物畫。早年從事連環畫、年畫、宣傳畫的創作和編輯工作,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并有大量作品出版發表,后期致力于中國人物畫的創作和探索,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浙江畫院名譽院長。
新世紀的第一道曙光照耀在了一系列提名為“走進西藏”的長卷人物畫上,梁先生以長卷的鴻篇巨制《走進西藏》為總綱,綱舉目張,囊括近些年來的西藏題材人物畫創作,仿佛一道驚雷在美術界炸響,深獲一致好評。重要的是,“走進西藏”的意義絕不僅僅是表面上的所謂題材的問題,更是“走進現實、走進生活”的同義語。曾擔任紹興市市委副書記的梁平波先生,自然對水鄉有著一份更為濃厚的情意,作為浙派人物畫傳統的繼承與堅守者,梁平波先生真真切切地品味著江南那細若棉針的柔情,透過《春雨江南》,使人感受到一種春寒料峭的溫暖。
將梁平波先生的《春雨江南》鋪展在眼前,那淋著蒙蒙朧朧的春意便頓時涌上心間。畫作尺幅狹長,構圖以一條青石板路為主線,由遠及近,蜿蜒逶迤延伸出畫面。畫面分三段式,近處自然是撐傘漫步的江南女子,作為第一視覺,腳邊纏繞的農家土狗,為畫面增添了靈動的生氣。遠處,是江南水鄉獨有農屋水田,白墻黑瓦,一座石拱橋被畫卷中線平均分割,使得左側的石板路與右側的農屋對角映襯,再遠處的青山因為江南蒙蒙的細雨,仿佛披上了薄薄的紗,蒙朧氤氳間,梁先生將款識橫提于畫卷最上方,輕柔中帶有剛毅,使畫面不會頭輕腳重。中幅,梁先生有一片留白,增加了畫面的空間感,一只烏篷船在水面飄飄蕩蕩,恰到好處,即不顯得過于空曠,又不顯得過于緊張,整幅畫面透露出江南春雨時那婉約的溫情。
雨,如期而至,彌漫整個春天,把一個好端端的季節淹沒了。然而,如果沒有雨,江南的春天就不能稱為春天了,因為少了幾許詩意,幾許纏綿。不能領略江南雨的人,就無法擁有江南的春天,無從消受一場場春雨,眼睜睜地看著春天從眼前流逝。枝頭紅透的楊梅被泡得酥軟了,或許這就是稱之為“梅雨”的由來,“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怎能不叫人心醉。《春雨江南》中,畫面上并未落下一個雨滴,河水中也并未有漣漪,但在梁先生那浸潤的筆墨中,卻讓人分明讓人感覺到淋淋的濕意。在春天,江南的雨營造了一個溫情的空間,適宜放牧心情。似乎與江南的雨離得很近,卻又守著夜雨不能成文,不能入眠。
柳條飄飄的水鄉,在煙雨之中潛行,隔著多情的傘,長長的雨絲把一個瘦瘦的江南緊緊地摟在懷中。那些守在屋里的人,通過窗子看著外面迷蒙的景致,或許不經意就生出一絲惆悵,一絲思念。也許是因為雨季耽誤了行程,阻斷了相逢,生出無盡的愁緒;也許只因為單單是一份落寞,一份雨意賦予的空靈,無端地平添了心頭的寂寥。《春雨江南》整幅畫面都籠罩在一種淡淡的憂傷中,或許是黑白的筆墨帶出一份清幽,但豁然間,一把橘色的油紙傘跳躍在了畫面中,便頓時又覺得暖意融融了。
如果北方給人的感覺是“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蒼莽與豪情;那么江南就是“日出江南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清新和嫵媚。如果說北方的雨是一位勇士,披荊斬棘;那么江南的雨,就是一個婀娜的少女,它是那樣的多情,它是那樣的柔弱。
北方的雷雨是那樣的狂放與不羈,江南雨卻絕沒有那樣咄咄逼人,而是散發著含蓄而溫婉的世俗之美。默默的無聲無息,哪怕是襁褓中熟睡的嬰孩也不忍吵醒。她溫情脈脈地注視著、撫慰著懷抱中的一切。在雨水的無聲滋潤下,一抹嫩綠成為陰霾天空下最為耀眼的亮彩,彰顯著與這副畫面不相協調的生機勃勃。
江南雨很少大張旗鼓、鋪天蓋地而來,取而代之是淅瀝從天而降,雨滴連綿成道道水線,細如蠶絲,用手阻斷,輕輕柔柔。倘若微風劃過,那雨線在好似幕帳的陰霾天空前竟翩翩地舞蹈起來,或斜、或立、或曲、或直。而這也只是須臾片刻,立時雨又恢復了常態,仿佛少女剛剛輕啟朱唇,微露笑意,卻怕露齒,趕緊收斂起來,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動靜靜、靜靜動動、曼妙悠長、情趣盎然。靜謐其中,心若止水,暢然無失。
江南的雨是軟的,就像說吳儂軟語的江南女,它細細的 輕輕的,像一條條飛揚著串起的珠子,打在人的臉上、身上,就像一只溫柔的手在輕撫,讓人感到那樣的暢快、愜意。看《春雨江南》畫面中那遠處的幾只烏篷船,可以想像其中頭戴氈帽的撐船人,坐在船尾,一只手夾著舵,用兩條腿蹬著槳。船上還擺著一碟茴香豆,一瓶花雕老酒,喝一口酒,吃一粒豆,真是悠哉悠哉。江南的雨景美不勝收,看在那長長的石板橋上,遠遠走來了一位姑娘,在斜風細雨中,手上撐著一把油布傘,一身素美的白底藍花布衣,裊裊婷婷。雨打在橋兩邊的水面上,泛起小小的波紋,如畫的江南,如夢的水鄉,不僅在梁先生的畫面中活了起來,更是活在記憶里,活在心靈的深處。
江南的雨是新的,帶來一個嶄新的春天,那么春雨下的江南也是新的,他正走向一個新的光陰;江南的雨是舊的,年年歲歲,歲歲年年是歸來的故人,那么雨下的江南也是舊的,舊的容顏,舊的山,舊的水,舊的庭院,懷舊的思緒。最終,雨下的江南是古色又青春。
在新舊重疊的江南的春雨里,新房依偎著老屋,老叟攙扶著新童,車流簇擁過雨傘,流行夾雜著鄉音。長長的石板巷未曾冷落,窄窄的小弄堂依舊熙來攘往,不變的是思緒、是感覺,是那詩人筆下撐著油布傘,結滿憂郁的姑娘。
江南的春雨是勾魂的,聽雨聲的滴瀝,看雨水慢慢從屋檐滑落經歷過久久的光陰在固執的石板上砸下深深的痕跡。抬頭看見雨絲如夢幻般凋落,看見屋檐下腐朽而精細的雕刻,更愛在雨絲與屋檐的縫隙里看那一座不存在的花園。江南就算是年輕也好,蒼老也罷,只要有詩句,只要有回憶,只要有春雨,她都還是叫人惆悵與絕美的江南。
纏綿的細雨,伴隨映入眼中的江南,竟已多情到了如此模樣。行走在江南中的春雨,氣息中帶著少女羞澀與清幽,那么她是青春的;行走在春雨中的江南,在煙云中若隱若現,靜靜面對著老墻、殘瓦和一株蘭花,那么她又是成熟的。把黛色的遠山比作臻首,因云霧的縫隙卻看見那一林斜插在她鬢間的桃花;把湖水比作雙眸,因為如此清澈卻散發著淡淡的哀愁;水是肌膚,如此吹彈欲破,卻在風中難掩歲月的痕跡;垂柳如手,纖柔無骨,拂過塵埃,卻留不住歲月。
江南春雨,有著一種純凈而脫俗的美,江南雨很少夾雜塵垢,總是晶晶透透的。假若身穿白衣在雨地里走一遭,衣上也只有被浸濕的斑斑水跡,絲毫看不出有任何的泥垢,潔凈如初。又或是玻璃窗,上面也只是絲絲水線罷了,外面還是歷歷分明。看累了,推開窗,伸手出去,接上點雨,手心癢癢的,輕細綿滑的涼意穿過手心沁入心田。等手中的雨積多些后,撲在臉上,輕拍幾下,頓覺神清氣爽。如果覺得這樣還不夠,也可以奔進雨地,吼上幾聲,盡情享受那一份含蓄、溫婉、純凈之美。
《春雨江南》,感動中的春雨,感動中的江南。不僅在于她的輕柔與溫情,更在于她的濕潤與清涼。這青春的,蒼老的,遺憾的,感動的江南;這發生的,正在發生的,應該被祝福的江南;這一場雨,這一季春,這一場春雨下多愁善感的江南。
述說不盡的江南春雨,打濕了心情。桃花雨、梨花雨、杏花雨,春天江南的雨,淅淅瀝瀝,像前朝琵琶女撥弄著絲弦,彈奏出千古如一的音律,“大珠小珠落玉盤”,抖落一地的音符。紛紛揚揚,纏纏綿綿,春日的江南完全就成為了雨的江南。有時候不得不感嘆造物主的偉大,費盡一番心思,創造了集含蓄的世俗之美和純凈的圣潔之美于一身的江南雨。
江南的春雨,來了一季,又走了一季,即便不忍,但也還需等待一年的光陰。或許在某個炎夏的午后,深秋的黎明,隆冬的深夜,再想起春雨江南,便展開梁平波先生的這幅畫卷,讓我們一起跌進那深深的陶醉。
作者簡介:
宋行標,字修水,號長石,1957年7月出生,浙江紹興人,現為浙江省文化產業學會副會長。先后出版著作共計70余萬字,獲優秀著作出版獎;同時發表理論文章50余萬字,分獲省級社會科學優秀論文一等獎及哲學課題獎。
主要著作:
·《中國紹興水文化》 中華書局 2001年3月
·《長石論集》 文化藝術出版社 2001年8月
·《畫壇拾微》 西泠印社出版社 2006年3月
·《近現代中國繪畫名家名作賞析》 西泠印社出版社 2007年1月
·《情系江南——藝術家筆下的江南水鄉》 西泠印社出版社 2009年3月
主編書目:
·《商學之祖范蠡與當代紹興商人》(主編:吳慧、副主編:宋行標)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1998年4月
·《水墨江南》 西泠印社出版社 2004年4月
·《文化江南——陳逸飛、潘鴻海、梁平波繪展作品集》西泠印社出版社 2004年3月
·《潘鴻海油畫作品選集》 西泠印社出版社 2007年10月
·《王羲之書法全集》(1—10卷)(主編:江吟、宋行標)西泠印社出版社 2008年6月
·《陸儼少繪畫作品典藏》 (編著:陸亨、宋行標)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2013年5月
·《林風眠繪畫作品典藏》 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2013年6月
·《長石齋珍藏集》 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2013年6月
·《國風——中國近現代藝術珍選集(全二冊)》 西泠印社出版社 2018年5月
免責聲明:本站刊登/轉載此文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等于贊同其觀點或論證其描述,不負責其真實性或有效性,相關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