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首府-呼和浩特文化
呼和浩特,通稱呼市,舊稱歸綏,是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我國北方沿邊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地處中國北部邊疆,歐亞大陸內部。市域面積為17224平方公里,轄4區、4縣、1旗,2017年末常住人口為311.5萬人,市區常住人口215.2萬人。
一、呼和浩特的稱謂1、青色的城
呼和浩特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文化,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先秦時期,趙武靈王在此設云中郡,故址在今呼市西南托克托縣境。民國時期為綏遠省省會,蒙綏合并后,呼和浩特成為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市中心城區本是由歸化城與綏遠城兩座城市在清末民國合并而成,故名歸綏。1954年改名為呼和浩特,蒙古語意為“青色的城”。蒙古語“呼和”為青色的意思,“浩特”為城市、城郭的意思。
2、中國乳都
呼和浩特有“中國乳都”之稱,擁有“伊利”、“蒙牛”兩大國內知名乳業品牌,已形成了呼市最具活力的乳業產業鏈條。奶牛頭數、奶產量、人均占有量、人均消費量等均居全國之冠。2005年8月28日呼和浩特市被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命名為“中國乳都”。
二、呼和浩特的產業支柱1、第一產業:乳業,全市乳品加工企業超過13家,獲綠色食品標志的乳產品達30多個。2009年,奶牛存欄達到70萬頭,鮮奶產量達到305.4萬噸,乳業實現銷售收入超過500億元。
2、第二產業:實業,①呼和浩特已建成大唐托電、呼市熱電廠、北方金橋等電廠,電力裝機容量在全國地級市中位居前列。②呼和浩特市生物制藥及發酵工業起步較早,建成了全國最大生物發酵基地之一。③電子信息產業。④冶金化工、機械制造、新興能源等方面也具有較強優勢
3、第三產業:服務業,呼和浩特市服務業由以傳統服務業為主向現代服務業為主轉變,并以金融、物流、旅游為依托。新興服務業逐步發展壯大。
三、呼和浩特教育事業呼和浩特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多所,其中包括內蒙古大學等全國最為著名的學府。有內蒙古第一大圖書館:內蒙古大學圖書館、以及內蒙古圖書館、呼和浩特市圖書館、以及其他多所大型圖書館。呼和浩特也是內蒙古的教育、科研、文化中心,現有內蒙古大學等10多所高等院校。呼和浩特市還有中央、自治區直屬和市屬的多家科研機構,學科遍及農、林、畜牧科學、社會科學、草原科學、水利科學等。此外,內蒙古大學等學校有來自俄羅斯、蒙古國的留學生。
截至2017年底,呼和浩特有普通高校24所,成人高校1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60所,普通中學104所,小學206所,幼兒園359所。
四、呼和浩特旅游景點1、內蒙古博物館:內蒙古博物館位于呼和浩特市區中心,是自治區一級的綜合性博物館。內蒙古博物館大樓,既富民族特色,又具現代意識。
2、呼和浩特博物館一館:呼和浩特博物館(清公主府)位于呼和浩特市北一環海拉爾大街公主府公園周圍。府第共5進,有過廳、大廳和內院,門前立照壁,東部有假山、池沼。
3、呼和浩特博物館二館:首府地標性建筑原內蒙古博物館現更名為呼和浩特博物館。
4、盛樂博物館:盛樂博物館緊鄰209國道,位于盛樂經濟園區西側,是全國唯一的以展示鮮卑文化為主的博物館。該館占地面積10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3558平方米,總投資1300萬元。同時也是一座歷史文化旅游兼古文物收藏的精品工程。該館將人和物按1:1.5的比例進行復原是游客身臨其境感受到歷史變遷。
5、五塔寺:五塔寺(金剛座舍利寶塔)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區五塔寺后院。始建于清雍正五年。金剛座舍利寶塔是一個在金剛寶座上建有5個玲瓏舍利小塔的建筑,人們通稱為五塔。塔身高16.5米,為金剛寶座式,由塔基、金剛座、塔頂三部分組成。
6、大召寺:大召寺位于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舊城內,蒙古語名“伊克召”,意思為“大廟”,始建于明代,是呼市內最大的黃教寺廟,也是蒙古少有的不設活佛的寺廟。
7、萬部華嚴經塔:萬部華嚴經塔因塔身通體潔白又稱白塔,位于呼和浩特市東郊18公里的白塔村,據傳為遼圣宗時所建。該塔為樓閣式磚木結構,高約45米,雄偉壯觀,塔內有旋轉式樓梯,還有多層交錯搭接的木梁,攀至塔頂可遠眺山川景色。
8、烏素圖召:烏素圖召位于呼和浩特市區西北12公里大青山南麓。“烏素圖”為蒙語,意為“有水的地方”。烏素圖召主要由慶緣寺、法禧寺、長壽寺、廣壽寺和羅漢寺5個毗鄰的寺院組成。烏素圖為其總稱。
9、清真大寺:清真大寺位于市區舊城北門外,始建于清乾隆年間,是呼和浩特市最大的一座清真寺。當年,大批回族居民自新疆遷到呼和浩特,在以后的年代里,他們漸漸在這里站穩了腳跟,并建造了這座規模宏大的清真寺。該寺占地4000平方米,坐東向西的格局表現出對圣地麥加的尊崇。
10、喇嘛洞召:喇嘛洞召位于土默特左旗畢克齊鎮境內大青山深處,東距呼和浩特市40公里。始建于明朝天啟七年,清順治十五年在洞前建寺,乾隆四十八年給喇嘛洞賜名“廣化寺”(意為教化一切)。寺前設有石階124級,順勢而下直抵前寺,在佛寺(銀洞)兩側的懸崖峭壁上,列滿了大大小小的巖刻畫,面積達100多平方米。是呼和浩特地區最精美的巖刻之一。
11、席力圖召:席力圖召是呼和浩特市規模最大的寺廟,位于舊城東興旺巷,距離大召僅為100米。該處原是一座小廟,后經清代的重修與擴建。1986年,席力圖召被定為內蒙古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2、和林格爾漢墓壁畫:和林格爾漢墓壁畫漢墓位于和林格爾縣新店子鄉境內渾河北岸。漢墓是一座磚砌墓,墓壁及甬道上繪滿了精心設計的壁畫,內容包括墓主所任官職、車馬出行、生產勞動、城垣府舍、歷史故事等,共約50多組,形象的反映了東漢時期的社會生活,是極為罕見的漢墓壁畫。
13、寶爾汗佛塔:寶爾汗佛塔坐落于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公園內,被譽為亞洲第一大佛塔。寶爾汗佛塔于2006年5月26日開工建設,佛塔塔基占地6561平方米,塔高81.6米,是呼和浩特市觀音廟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14、昭君墓:昭君墓位于呼和浩特市南郊大黑河南岸,墓呈覆斗形高33米,占地二十余畝。傳說,因每年深秋九月,塞外草衰時,附近草木枯黃,唯獨昭君墓上芳草青青,故古人稱之為“青冢”。詩人陳運和在此“久聞草木凋零數塞外近感秋涼霜冷襲情懷”、“大黑河畔不愧有懷念王昭君的詩之平臺”。
15、綏遠城將軍衙署:綏遠城將軍衙署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鼓樓西側。清雍正年間,清朝為鞏固西北邊防,在呼和浩特舊城東北2.5公里處另筑新城1座,駐屯滿洲八旗官兵。
16、青城公園:青城公園位于呼和浩特市區中部,園內有人民英雄紀念碑、包鋼開爐紀念鋼錠等。據《歸綏縣志》記載,現青城公園前身為龍泉公園,建于1931年,占地面積1.33公頃,此處原有一座山崗名為“臥龍崗”。
17、哈素海國家公園:哈素海國家公園,位于大青山南麓,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西部,呼和浩特西70公里,哈素海是天然湖泊,有“塞外西湖”之稱。
18、伊斯蘭風情街:伊斯蘭風情街位于呼和浩特市回民區,南起舊城北門、東至中山路西端、北接新華大街,全長1150米,是縱貫呼和浩特南北的重要交通要道。街道兩側以疊澀拱券、穹隆、彩色琉璃磚裝飾出來的高樓氣勢宏偉,排排尖拱形并列的門窗、渾厚飽滿的綠色或黃色的球形殿頂、高聳的柱式塔樓,以沙漠黃為主而綠白相間的色調。
19、蒙古風情園:蒙古風情園是內蒙古和呼和浩特市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點建設工程。蒙古風情園是由鄂爾多斯市東方路橋集團投資建設的特大型旅游景區,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區昭君路8公里處(昭君墓北側),園區占地1萬畝。
20、大青山野生動物園:大青山野生動物園位于呼和浩特市北郊,占地826公頃,計劃總投資約6億元。2010年以來,黑豹、金錢豹、羊駝、原駝和藏酋猴。在原有引進12大類94個品種2000余頭(只)動物的基礎上,2010年大青山野生動物園再次引進了2頭黑豹、1頭金錢豹、1只羊駝、1只原駝和31只藏酋猴。蒼翠滿山,自然和諧是大青山野生動物園最吸人向往之處。園內建有人與自然景區、狂野之旅景區、青蔥雨晨景區等共62個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