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戰旗揚剛到拉薩,看到了援藏干部的"高原紅"

6月9日晚,淄博日報記者抵達拉薩,第一次領略到高原之美,融化的冰川似乎在流向世界的盡頭,連片的云朵圍繞山頸就像是大自然獻出的一條哈達。只是這樣的美,伴隨的往往是高寒、缺氧、艱難的步伐和一種無能為力的孤獨感,走同樣的路要消耗更多體力,做同樣的事要付出更多努力,生一場小病也需要更多時間康復。
一下飛機,記者就立刻感受到了來自高海拔的“壓迫感”,在這里行動必須放緩,沒有人敢跑步和快走,采訪團的小伙伴中,有人在十分鐘內,心率已經飆到了130次/分鐘,每個人都渾身發軟。惡心、頭暈的感覺讓人一點食欲都沒有,我們才剛到這里,而且此行只是短短一周,淄博援藏干部帶著這種不適感要在這里奮斗三年,想到這里,記者不由地被他們的那種堅持和克服困難的勇氣所震撼。
來之前,援藏干部就已經提醒過我們,到了拉薩一定要早休息,因為后半夜一定會因為大腦缺氧而輾轉難眠。正如其所言,當晚記者只睡了三個小時就再也不能入睡,同行的其他人也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失眠,早上起床每個人的眼睛都是腫的,而這些是援藏干部們三年來一直在經歷的事。
10日下午,記者見到了淄博市第九批援藏干部馬寧、魏念軍、蔡志坡,聽他們講起了他們剛來西藏時,遇到的麻煩。“剛到日喀則的第一天,我就吐了,吸上氧氣,吃上藥,第二天才緩過來。”魏念軍說,在他們初入此地時,頭疼、惡心、失眠等高原反應時時刻刻都在伴隨著他們,直到一個多月后,這些反應才逐漸減輕。
而對于蔡志坡而言,他每天早上起床必不會少的“流程”就是擦鼻血,“因為這里太干燥了,鼻子干破是常有的事,不過后來我們想了解決辦法,每天晚上睡覺前,我們會在窗簾上灑些水,這樣能增加房間內的濕度。”
入藏后不久,馬寧的身體變化最明顯,不到一個月身體就瘦了一圈,頭發也日漸稀疏,馬寧卻很樂觀,就連整日的失眠也在他口中作為了開玩笑的談資。“失眠是最常見的事,邊吸氧邊加班、工作到深夜是我們入藏后的‘新常態’,日喀則市昂仁縣委常務副書記畢寶鋒都成了我們這批干部中的‘安眠藥專家’,三年了,幾乎每晚他都要靠藥物入睡。”
在與三位干部交談的過程中,記者注意到,他們早已曬黑的臉上微微泛著“高原紅”,嘴唇也都變成了深紫色,可談起援藏工作,他們都一致表示,這是他們每個人最光榮、最無悔的選擇。
來源:淄博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