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順民俗文化
安順市是貴州省重要的旅游城市,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區,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安順市總人口達到了300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就占全市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九,主要有苗族、布依族、彝族、回族、仡佬族等少數民族,這些民族在安順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繁衍生息,逐漸有了自己獨特的傳統文化。而在這些文化中,最為重要、最美好的應該就是婚戀風俗了,而民族的婚戀風俗往往體現著當地社會的經濟、政治、倫理、道德觀念。直到今天少數民族男女之間的浪漫、純摯的愛情也讓人憧憬、向往。接下來摘錄安順的部分少數民族婚戀風俗與大家分享。(1)苗族婚戀風俗:“五月二十八”,安順苗族未婚的男女青年會放下手中的農活到舊州去趕場,對歌。主要是借此機會去尋找理想的對象。也就是安順苗族的情人節;“相月亮”,這個活動常在月明星稀的晚上進行,所以叫相月亮,是苗族的男女青年獨有的社交風俗。農閑時月明星稀的晚上,苗族的青年男子就會三五成群一塊,腰間帶著笛簫,手上拿著蘆笙,漫游于鄉郊苗寨的曠野當中,寄托他們對女子的情思;“七十七”,苗語叫“像局像”,發達興旺的意思。居住在安順普定的苗族,他們婚俗中有吃訂婚酒的習慣。吃酒的時候會由這個男方家選定日子在女方家舉行。訂婚當天女方家會推薦一名比較熟悉婚禮的人去做代表,然后向男方去要彩禮,提多少隨便,但是必須有七十七這個數字。(2)布依族婚戀風俗:“丟花包”是男女青年傳遞愛情的一種方式,丟花包那天只要男女青年之間互相愛慕,丟完花包之后女方就會把它送給男方作為信物。有的還會把自己心愛的戒指、手鐲系在花包上丟給對方,這個花包就可以作為他們下次“趕表”的物證;“趕表”,布依語叫“浪冒浪哨”,是布依族青年男女尋覓配偶,交流感情的一種社交活動。“趕表”多造擇在喜事和農閑趕場天進行。趕表(談情說愛)時,男女青年可以通過對歌,吹木葉和勒尤(布依族樂器)來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遇父母長輩、親戚必須躲開,否則,就被認為不禮貌。如果青年男女雙方都覺得有必要進一步交往,就請熟悉女青年姑娘去預約好下次趕表的時間和地點,如果姑娘不同意,可婉言謝絕。趕表歌有“情歌”、“苦歌”、“逃婚歌”、“告狀歌”之分,歌詞有九言、七言、五言、四言。布依族的“趕表”的歷史悠久。父傳子,子傳孫,子子孫孫延綿不絕。若那一個小伙子或姑娘不會唱歌、趕表,則被人譏笑為“沒有出息的人”,甚至被丈夫(或妻子)所“嫌棄”。(3)白族婚戀風俗:白族基本上從過去到現在,他實行都是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而且兒子成婚以后要和父母分居,父母一般是跟從最小的兒子居住。通過上述安順部分少數民族的婚戀風俗中我們能看出,婚戀在各個民族都是一件重大的事情。且各個民族的婚戀都有相通之處。其一,在現在社會,父母包辦指腹為婚已經幾乎沒有,各個民族的婚禮普遍是自由戀愛。還有白族結婚了的子女不和父母居住婚俗,我就覺得非常合理,父母和子女之間應該有各自的生活空間,且父母與子女的三觀、生活方式等大都不同,長期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很容易產生矛盾,所以在居住空間上保持一定距離是必要的。不管是布依族還是苗族的婚戀風俗都在表明,文化是隨著社會變化,與時俱進的。這是因為國民綜合素質的提高、社會進步導致的國民自由平等、獨立意識的覺醒,健康的文化就應當如此,在文明的發展中更加積極向上;其二,婚禮依舊在家族的聯系、溝通、傳承中發揮重大的作用。不管是哪個民族,婚禮都是對于其家族都是一件大事。所以一般特別隆重,并且大體都有訂婚、互贈禮物(或嫁妝)、大宴賓朋好友的習俗。其三,這個共同點不僅是安順少數民族有,是中華民族共有的,人們都向往美好浪漫的愛情、幸福和諧的生活。基于此可以看到各個民族的文化在追求富強文明的生活,和諧美好的社會,幸福團結的家庭上具有共同的一致的目標。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努力奮斗、建設美好未來的的動力之源,各民族婚戀風俗是我國文化的瑰寶,既要將其保留也要隨著時代改變而進行改進,世世代代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