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時期的安順,古代時期地名及行政演變過程
秦滅六國,在全國范圍內設置郡縣,安順屬夜郎郡,地處云貴高原的安順位于秦帝國邊疆,是華夏文明的邊緣,屬于“化外之地”,“蠻荒之地”。
漢承秦制,西漢時期華夏文明遠播四方,漢王朝遣使入夜郎,開邊設郡。在秦代郡縣制基礎上增設州牧級(刺史部)行政區,安順屬益州刺史部牂牁郡。
東漢時期,安順依舊屬益州刺史部牂牁郡。
三國時代,安順屬實力最弱的蜀漢,后主執政時期,當地一度對抗蜀漢政權,諸葛亮用兵南中,后收復此地,仍屬益州牂牁郡。
西晉完成統一后,安順屬益州牂牁郡。
南北朝時期,行政區劃大幅度調整,南齊時,安順屬寧州夜郎郡。
隋代再次完成統一之后,重新實施郡縣兩級行政制度,貴州屬隋王朝邊緣地帶,安順屬南寧州總管府。
唐代完成統一后,在隋朝郡縣制的基礎上,實施道州縣三級行政制度,安順屬黔中道黔州所領。
北宋時期,實行路州縣行政制度,安順地處北宋政權與大理政權交界處,屬夔州路羅殿。
南宋時,安順依舊為大理政權與南宋政權交界處,屬夔州路羅殿。
元代時實施行省制度,安順屬云南行省曲靖宣慰司普定路安順州,安順地名由此而來。
明代時調整行省邊界,安順屬貴州省安順州。
清代改土歸流,加強對西南各省的管轄,安順屬貴州省安順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