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與廣西的“廣”指什么
很多時候我們會疑惑,中國的省份很有意思,河南河北的“河”指黃河,湖南湖北的“湖”指洞庭湖,山東山西的“山”指太行山,那么廣東廣西的“廣”指什么呢?
幾經(jīng)查找,小編終于得出答案,原來這個“廣”指的是梧州市。可是以梧州區(qū)分東西兩省,為什么會得名廣東廣西呢?這個故事就要從西漢武帝平定南越開始說起了。
大秦統(tǒng)一六國之后,派出大將南征百越,當時設立桂林郡、象郡,并沒有廣東或者廣西這樣的地理概念。秦滅之后,大將趙佗派兵據(jù)守各路隘口,獨霸嶺南,自此建立南越國與中原朝廷分庭抗禮。
西漢建立后,這種漢越對立的局面一直持續(xù)到武帝時期。而武帝何許人也?北擊匈奴、拓土千里,怎么可能容忍一個南越朝廷雄踞帝國南陲?于是在元鼎五年派出大軍往征南越,漢軍一路勢如破竹,南越很快被西漢并入版圖。
與前朝不同的是,這次漢武帝一下子設立了9個郡,轄地囊括今天的兩廣,而管理這九郡的治所就設立在今天的梧州市萬秀區(qū)。
當然那個時候還不叫梧州,為了貫徹皇帝“初開粵地,宜廣布恩信”的旨意,當?shù)毓賳T便將治所命名為“廣信縣”。此后這個名字便在兩廣行政范圍的劃分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廣信縣地處古南越國的中心位置,漓水和西江在此交匯,地理優(yōu)勢十分明顯。在那個陸上交通不甚發(fā)達的年代,廣信作為嶺南首府,在治理南中國的過程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西漢的交趾部、東漢的交州均設治所于此,今天的廣州市也好,南寧市也罷,盡管如今是千萬人口級的大城市,但在廣信為南國要沖的年代連個小村落也算不上。兩漢以后,嶺南的行政格局大體沒有太大變化,直到宋朝時兩廣分治。
嚴格來說,廣東廣西的稱謂是從宋代開始的,宋代的省級行政單位稱為“路”,如今的兩廣在當時統(tǒng)稱為廣南路。但是廣南路地域遼闊,轄區(qū)內(nèi)文化差異很大,為了更為有效地管理,宋朝皇帝決心把它一分為二,選擇的分界點就是赫赫有名的廣信縣。
從此,廣信縣以東稱為“廣南東路”,以西稱為“廣南西路”,簡稱“廣東”、“廣西”,在后來的演變中逐漸形成今天的“廣東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