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行記
●許鋒
一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p>
這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詩。
李白是否到過酒泉,我未查史料。有一則傳說,李白對酒泉慕名已久,但酒泉與長安相距幾千里,一日,有人從酒泉帶回幾壇酒,李白一喝,這叫什么酒?寡淡無味。
李白知道,要喝酒泉酒,須到酒泉去。
酒泉有酒,更有泉。我已不太喝酒,但喜歡泉。
酒泉最古老的一眼泉在酒泉西漢勝跡,是河西地區唯一保存完整的漢代園林。公園里亭臺樓閣,古樸典雅;左公柳枝繁葉茂,郁郁蔥蔥;湖中,蒹葭蒼蒼,水天一色,實乃絕佳勝景。
那眼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泉如同一位寧靜致遠的書生在輕輕地翻閱歲月的經卷,我聽不到它汩汩流淌的聲音,但能看見它內心顫動的漣漪,一圈又一圈,自內而外,舒緩而均勻地彌散,仿佛經卷上的文字與思想,于歲月的風雨滄桑中不斷更迭但從未消逝。自然,它也不寂寞,從未寂寞,一枚枚或黃或褐或白或滑或糙或大或小或密或疏的石子,攢簇或散落周圍,靜靜地聆聽與沉思。那一刻你便知道,泉是有生命的,泉為自然之子,生于山石之間,于大地深處與草木根系間蜿蜒經久盤桓,但終會尋一處幽云斜月之所出泉,涓涓始流,如一位隱者,聽風看石低吟抒懷。
我心頭便冒出兩個詞:久泉,酒泉。酒泉,因泉久而城久,因城久而北通沙漠、南望祁連、西達伊吾(哈密)、東迎華岳。
泉之顯晦與榮枯,是酒泉歷史滄桑變化的見證。自然與人與城,便是這樣音聲相和、心有靈犀。
二
玉門,始終富有詩意——“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流傳千古。
只是,我未去玉門關。去了鐵人村,看王進喜。
1923年10月8日,王進喜生于玉門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后在舊玉門油礦當了10年礦工。
1950年春,他成新中國第一代鉆井工人。
有一幅畫。王進喜跳進齊腰深的泥漿池中,用身體攪拌泥漿。那是1959年秋末冬初,石油工人打出大慶第一口噴油井后,一天突現井噴,現場沒有壓井用的重晶石粉。王進喜決定用水泥代替。而當大量水泥被倒入泥漿池后,卻無攪拌機攪拌。王進喜當時有病在身,他當即甩掉拐杖,跳入池中……事后,一位大娘心疼地說:“王隊長,你可真是鐵人啊!”
“鐵人”從此傳開。
村里。天很藍,云很白,樹很密,莊稼,很綠。是個振興的村子。但我去時,其故居修繕,不開放。
履痕處處,我想尋覓王進喜的影子。
清風中,我來到石油河大峽谷,俗稱西河壩。
峽谷兩側陡峭險峻山石林立,如刀削斧鑿。峽谷中,水流湍急浪花翻卷。立于石油河鐵橋之上,一股股自下而旋的冷風吹得人禁不住打戰。
這里有王進喜的少年時代。新中國成立前,此處老君廟油田被發現并投入開發,但石油工人沒有居處,遂于峭壁鑿洞窟百座余,王進喜也住在里面。隔著護欄,我使勁往里看,有什么呢?“家徒四壁”,很多連個矮臺子都沒有,石油工人地上躺、角落里臥,日出而作,頂風冒雪。老君廟油田被譽為“中國現代石油工業第一礦”,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特殊貢獻。
洞窟是玉門油田艱難創業歷程的見證,承載著中國石油工業的優良傳統。
那天,我不想早早離開。想找個地方坐下來,和女兒一起,化身為王進喜中的一員,靜靜地聽他們的故事,感受他們的信念,體會他們的精神。很多人,很多事,毫無疑問,會在歲月的長河里悄然流逝,再也不見蹤跡,但王進喜和他的工友們不會,鐵人精神已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2009年,王進喜當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從課本上,我知道鐵人;女兒也知道。
這一次,是從大地之上。
——這是去年的事?;氐綆X南很久了,我還常想起那河那谷那壩那窟。那人。
王進喜,生于河西。
是酒泉玉門赤金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