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寧夏》唱的真是寧夏它背后的故事更暖!
原標題:歌曲《寧夏》唱的真是寧夏 它背后的故事更暖!
“寧靜的夏天,天空中繁星點點,心里頭有些思念,思念著你的臉……”
“你聽過《寧夏》嗎?它唱的真是寧夏,背后的故事更暖……”今年3月5日,共青團中央以此為題推出的文章引起了不少人關注。5月4日起,“青春上海”等也陸續以視頻方式介紹了這一情況。
連日來,記者通過多方渠道采訪了解到,由臺灣音樂人李正帆填詞譜曲、馬來西亞歌手梁靜茹演唱的歌曲《寧夏》,早在20年前,在寧夏本土創作后是由寧夏的學生先開唱的。在網上,有另一個版本的《寧夏》,其前奏演唱者是寧夏女孩王芳蘭。而一直以來都被當成一首小清新情歌的《寧夏》,其背后還有復旦大學研究生支教團、中國網通(CNC)與寧夏西吉縣王民中學的一段情誼……
當年王民學校資料照片。受訪者供圖
歌曲《寧夏》 背后有你不知道的師生情
“原來《寧夏》真是在寧夏創作的,我還以為是‘寧靜的夏天’的縮寫。”“第一次聽《寧夏》是因為歌名和我的家鄉名一樣,每次聽都會想起家鄉。”“看了這篇文章我才知道寧夏和復旦支教團的故事,感動!”……當共青團中央的文章講述了歌曲《寧夏》背后的一段故事后,很多網友在評論區這樣回復。
《青春上海》播出的視頻中,復旦支教老師林伯韜給現在王民學校學生教唱《寧夏》的畫面。
那么,《寧夏》這首歌到底和寧夏有著怎樣的關系?5月7日,記者聯系到復旦大學第三屆研究生支教團隊長李佳美,向她求證相關情況。
20年前,李正帆應邀來到王民中學,和師生們一起體驗生活。“李正帆當時是應中國網通邀請來這里創作公益歌曲的,當時中國網通給王民中學捐建了機房和電腦。”李佳美說,在學校里,李正帆聽孩子們唱寧夏的民歌,也教他們唱臺灣的童謠。黃土高原上的所見所聞觸動了他內心深處最真摯的情感,雖然停留的時間并不長,但和孩子們經歷的一切,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們每屆支教老師走的時候學生們哭得都很厲害,李正帆來時,也是這屆支教老師與學生快要分別的時刻,歌詞里有句‘心里頭有些思念,思念著你的臉’描寫的就是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情誼。要離開王民中學時,李正帆在學校門口的黑板上寫下了《寧夏》的歌詞,當時學生們邊唱邊流淚。”李佳美說,“我理解的歌名《寧夏》是取雙關之意,一是指‘寧靜的夏天’,二是指‘寧夏’,指王民中學那些可愛的學生。”
寧夏女孩王芳蘭先于梁靜茹唱了這首歌
“《寧夏》原來的歌名叫《寧靜的夏天》,現在網上流傳的最初版本里的前奏部分是王民中學學生王芳蘭唱的。”經李佳美介紹,記者從喜馬拉雅童聲音樂電臺上聽到了李正帆的女兒李亭儒唱的《寧夏》、音樂里“快樂天堂滾石30演唱會”李正帆、郁可唯合唱的《寧夏》,前奏中都能聽到王芳蘭演唱的《六盤山高黃河寬》片段。
5月8日晚,記者聯系到王芳蘭,她對20年前唱這首歌時的情景仍記憶猶新。“那時候我的聲音比較洪亮,因為放學后總在山上放羊,放羊的時候就愛唱歌。”當時15歲的王芳蘭正在讀初三,從小喜歡唱歌的她也是學校的文藝委員。“當時李正帆老師給全校的學生教唱了《寧夏》,然后他把我帶到王民中學附近回音效果比較好的山谷一帶,錄了我唱的寧夏民歌《六盤山高黃河寬》中的一小段,給《寧夏》做前奏。”王芳蘭說。
王芳蘭同學黎芳玲手機保存她20年前抄寫的《寧夏》歌詞的手抄本。受訪者供圖
王芳蘭還記得,李正帆離開王民中學的時候在筆記本上寫給她一句話:“蘭蘭,天堂的孩子,好好學習!”王芳蘭則送給他媽媽做的鞋墊。
2006年,王芳蘭在蘇州工作時從廣播里聽到了梁靜茹唱的《寧夏》,她把這首歌的來歷告訴身邊的同事,大家既驚訝又羨慕。受王芳蘭影響,她13歲的女兒也很愛唱歌,是學校合唱隊成員。
《寧夏》在復旦支教團支教學校唱了20年
在網上流傳著一張照片,在李正帆創作的《寧夏》手稿中,最后落款是“2002年4月23日寫于漁陽飯店”。5月10日,記者聯系到西吉縣王民鄉九年一貫制學校校長古希義,他告訴記者,西吉縣城原來確實有個漁陽飯店,但現在已經找不到了。
李正帆當年手寫稿。網上資料
“我是2003年來到王民中學的,當時聽到每一屆的支教老師和學生都在唱《寧夏》。今年5月4日《青春上海》播出的視頻中,就有復旦大學第二十三屆研支團支教老師林伯韜給現在王民中學初一年級學生教唱《寧夏》的畫面。”古希義校長說。
5月10日,在中國日報網播出的紀錄片《支教者》第五集中,也有關于歌曲《寧夏》的畫面。不只是王民學校,包括西吉縣三合中學等,只要有復旦支教團的學校都有在唱。
復旦大學第十一屆研支團老師吳恒回憶說:“我很喜歡唱《寧夏》,當年每個月進城,這首歌是我們唱KTV的必選曲目。”
復旦大學第二十二屆研支團老師喬楚說:“很多年以后我們再聽這首歌,應該都知道自己心里頭在思念什么吧!”
據了解,從1999年開始,團中央啟動中國青年志愿者扶貧接力計劃研究生支教項目,上海復旦大學開始選派學生到寧夏支教,23年來一共選派了258位支教老師。在寧夏共有4所支教學校,都在固原市西吉縣,復旦大學共有6棟教學樓,早期支教老師便將在上海之外的西吉縣支教學校統稱為“第七教學樓”。據說梁靜茹的每一首歌都是一個故事,每一首歌都是一段記憶,這樣的支教故事、寧夏樸實的孩子,美麗的藍天、白云、黃土,也打動了她和李正帆。如她所說:“唱《寧夏》的時候,我從頭到尾都是笑著唱的喔,因為只要唱起它,就會想起李正帆老師在寧夏看到的那些小孩子。”(新消息報記者 何玉玲/文 楊月兒/視頻)
禁止未成年人參與直播打賞!四部門發文!
祝賀!寧夏這5名同學榮獲國家獎學金!
來源:新消息報
點個贊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