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頻】運河印象-南川樓(一)
(來源:滄州旅游局)
原標題:【音頻】運河印象-南川樓(一)
在滄州呀,提起南川樓,大家都不陌生。
它的位置在滄州城南,其所在位置屬于南川一帶,所以得名南川樓。
南川樓的歷史,我們來說一說。話說在明朝嘉靖十一年冬(公元1532年),在滄州城南的運河邊上大興土木,要建一座樓,工人們干的是熱火朝天呀,轉過年來,也就是嘉靖十二年(1533年)七月,建成了。這樓的建造者是當時的長蘆鹽運使郭五常。那他為什么要建這么一座樓呢?我們先按下不說,后文為您解釋。
建成的樓上掛著一幅醒目的匾額,寫著“南川勝覽”四個大字。雄偉的南川樓,站在運河岸邊,俯視著運河兩岸,這一站就是一百多年。到了清朝初年,昔日光彩照人的南川樓已然成為廢墟,究竟是因為年久失修還是毀于戰火,說法不一,但是可以確定的是,清初之后再沒有重建和修復過,至今已有三百多年。但是作為地名、村名,南川樓一直沿用至今,是一輩輩滄州人的歷史記憶之一。如今借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之機,400年前的南川樓得以涅槃重生。南川盛景也將再現于世。復建后的南川樓坐落于南川古渡口東岸,與西岸建設中的百獅園、滄曲書舍隔河相望。南川樓整體是明清建筑風格,四面出抱廈,重檐攢尖頂,珠簾畫棟,飛檐翹角,瀝粉貼金,巍然屹立于大運河畔,是滄州大運河畔的新文化地標。歷史上,許多名樓都是以詩文而聞名的,比如黃鶴樓靠的是崔顥和李白的詩,岳陽樓靠的是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滕王閣靠的是王勃的《滕王閣序》,而滄州南川樓聞名,靠的是鹽和酒。這是怎么回事呢?咱們下期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