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英雄會的5天4夜
持續5天的阿拉善英雄會,給騰格里沙漠帶去了一場狂歡。
很難想象,這處建在荒漠,10分鐘就能開車繞一圈的會場,在國慶假期,車流高達40萬輛次,游客超過120萬人次。
空前的規模,加上撞車、斗毆事件,甚至似有似無的“香艷”謠傳,都讓本屆英雄會受到極大關注,也迎來了公眾對管理失序的質疑。
以越野賽事聞名的英雄會,本次參會的越野愛好者卻不足3成。運營方總指揮趙堅珂坦言,“游客人數遠遠超出了園區的承載能力。”不少人聊起這次參會,也會特別提起混亂的場景,“堵車8小時”、“滿地的垃圾”甚至是“開進草場的車”。
在沙漠扎根6年,如今的英雄會已經是阿拉善左旗政府著力打造的文旅品牌,在今年3.7億元旅游收入的背后,是游客留下的“2049車垃圾”。
面對這些問題,舉辦方也開始思考英雄會的未來。
大會結束后,內蒙古日報發表文章,稱“要正視問題才能不斷進步”。阿拉善盟文旅部門也提出建議:英雄會會場要拓寬道路,落實園區質量標準,將加強監管高效運作。
趙堅珂直言,作為旅游項目,英雄會需要游客,但是還沒在數量和質量上找到平衡。
全文5965字 閱讀約需10分鐘
阿拉善英雄會的5天4夜00:0004:19打開鳳凰新聞客戶端 提升3倍流暢度▲視頻|狂歡后的阿拉善:園區拆卸,運營方承認超預期人數帶來管理難題。
▲圖片來自阿拉善英雄會官方公號。
“盛大得超乎想象”
一條筆直的公路伸進騰格里沙漠。
從阿拉善左旗城區一路往西,視線逐漸被金黃的沙丘淹沒。60公里后,就能看到聳立在荒漠中的3座牌樓。
這里就是阿拉善英雄會會場。2016年英雄會開始正式在此落地,它已承辦了3屆英雄會賽事。
會場不大,長寬都只有3公里多,開車10分鐘就能繞行一圈。由鐵欄圍出的十幾塊場地,有供穿沙越野的體驗區,也有給參會者提供的營地和蒙古包。除了一棟閑置的辦公樓,會場沒有太多實體建筑。
所謂的英雄會,是以汽車越野為主題的活動。2006年,第一場英雄會由汽車論壇“越野e族”舉辦,相繼在翁牛特旗、庫布齊沙漠等地舉辦,2011年落戶騰格里沙漠,2013年,阿拉善被確定為永久舉辦地。
落地阿拉善后,英雄會的名氣也逐漸壯大。2016年,英雄會會場選址騰格里沙漠,正式“安家”。
老孟在籌建時就跟著工程隊進場,搭幾排簡易板房,為工人提供食宿。那時候,這里是個不毛之地,城里的上百號工人,早上走一個多小時的土路趕來,干一天活,顧不上吃晚飯再趕回城里。最初的會場工程簡單,幾條水泥路,一圈大圍欄,5月進場8月收工。
讓老孟意外的是,這個簡陋的會場,第一年就迎來了幾十萬游客。他也干脆把工棚改成農家樂,連名字都來不及取就開始營業了。
英雄會的游客一年多過一年,“到處塞滿了車和人。”到了今年,老孟的農家樂里,衛生間都沒有的板房賣到了800元一間,僅憑幾道農家小炒也能忙活到深夜。
根據阿拉善左旗政府公布的數據,本次第14屆英雄會在10月1日至5日的活動期間,迎來車次40萬輛,游客人數超過120萬人。
10月6日,活動閉幕后,英雄會在其上這么形容,“它的盛大超乎想象。”
已經參加5屆的越野愛好者“大師兄”,在“十一”當天帶著車隊從蘭州趕到會場,57輛車、170名成員的隊伍,在參會車隊中并不起眼。在他看來,這是國內僅有的越野“盛會”,大家在這兒呆上兩三天,看看越野比賽,開車穿個沙漠,是難得的體驗,哪怕是遠在海南的車友都會如期趕來。
“會場就是個不夜城。”“大師兄”回憶,白天,成群的越野車插著小旗,轟鳴穿梭;晚上,有煙火、無人機表演,年輕的朋友還會買門票擠進電音場內狂歡,常常到了凌晨兩三點,園區還燈火通明。
▲圖片來自阿拉善英雄會官方公號。
“兩千多保安還是管不過來”
如果把英雄會比喻成一輛小汽車,那么這塊面積只有9.9平方公里的會場顯然“超載”了。
荒漠中每天聚集著數十萬人。這個規模無論是對常住人口只有十多萬的阿左旗城區,還是“十里無人煙”的騰格里沙漠,都堪稱龐大。
有人用無人機記錄下開幕首日的畫面:會場成了停車場,每一塊空地都被汽車占據。鏡頭之外,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還有幾公里的汽車長龍在等候。
“大師兄”的車當時距離會場僅兩公里,但走完花了8個小時。
一名牧民回憶,英雄會開幕的前兩天,每天上萬輛車堵在315省道上,一堵就是半天,這條路是阿拉善左旗通往會場的唯一公路,“堵上十幾公里也正常。”
混亂,是“大師兄”的另一重要印象。到達會場后,他還組織車友,穿上自備的熒光馬甲幫助交警指揮交通,而交警面對如此嚴重的擁堵也無計可施。他見過有人開車穿沙而過,有人逆行繞路,甚至有車主不聽指揮與交警發生口角。
這背后有個顯而易見的原因,“游客數量遠遠超過了英雄會的承載能力。”
按照本屆英雄會運營方總指揮趙堅珂早期的估算,此次參會的越野車輛應該在10萬輛以內,120萬人是他“想都沒想過的”。
9月中旬就開放報名的英雄會,雖說不收門票費,但要報名成為會員車輛,要繳納120元保險費,憑借專屬車貼才能進入會場。
趙堅珂稱,這120元意外險20天內有效,最高賠付100萬元,專業越野車的車主大多會買。運營方共印制了6萬套,最終發放5.3萬套。也就是說,趕赴會場的40萬輛車中,大部分是非專業的游客車輛。
“車和人太多,會場空間和交通能力有限,而且很多沒法越野的轎車、SUV都開來了,管理很麻煩。”趙堅珂舉例稱,很多非專業車輛開進沙地,然后陷進去,又要救援還會堵車。“我們會場的救援隊,一天要救援十幾輛車。”
趙堅珂還提到,會場除了宿營區外,只能容納7000人的食宿,所以要求非會員車輛不能進場,在場外設置了7個可容納5萬輛車的停車場。“但是,在開幕后,很多人和車涌進會場,會場圍欄都被沖壞了。會場內還有很多商販進入,趕都趕不走。為了維持秩序,我們請的保安就有兩千多名,但是對比起來數量還是太少了,根本管不過來。”
本屆英雄會的主辦方是阿拉善左旗政府主辦,另有多家企業合作運營。跟往屆的區別是,越野愛好者居多的英雄會逐漸被慕名而來的游客淹沒,這種商業運作也是一次新的嘗試。
趙堅珂作為運營方也感到困惑,“英雄會發展成旅游項目,我們需要大量的游客來帶動,但如此大的規模確實難以承載。”
接二連三的“非議”
趙堅珂沒想到的是,相比管理難題,英雄會接二連三的“非議”更難以招架。
“大師兄”是越野e族蘭州分隊的領隊,已經連續多年參加英雄會。在這位越野愛好者眼中,英雄會是個體現中國越野汽車文化的圈子,但今年,有了一些意料之外的傳言。
“從開幕第三天開始,英雄會的負面信息大量涌來。社交平臺上很多視頻,有撞車事故的,還有‘香艷事件’,有人說,英雄會是沙漠版的‘海天盛筵’。”這些消息讓英雄會遭到熱議。
記者留意到,10月3日起,有網傳消息稱,英雄會上翻車事故導致“死了14個人”。次日,阿左旗政府就回應稱,部分越野車發生了事故,有人輕微受傷,但并未造成人員重傷或者死亡。
趙堅珂告訴記者,英雄會期間,穿沙幾乎是越野愛好者的必玩項目,沙丘上玩車的人很多,“穿沙對車技和車況要求很高,一些沙丘高的有百米,一次拐彎和剎車都可能導致翻車,碰到盲區也會相撞。”
▲10月12日,英雄會會場附近,游客開車穿沙時陷進沙地。新京報記者 李明 攝
會場內也發生過車禍。大會期間,一輛黃色大腳車和轎車相撞的視頻廣為流傳。趙堅珂透露,當時,一輛私家車沖破圍欄闖進體驗區,和正在穿沙的大腳車撞到一起。“兩車頭撞頭,受損嚴重,幸運的是人沒受傷。”他稱,沙漠中沒有交通法管制,也沒法劃分責任,最后只能“各修各的車”。
“斗毆事件”也一度引發熱議。趙堅珂表示,這是幾個車友之間因為“開車賭氣”引發的,后果并不嚴重。官方在之后也確認了多人打斗的情況,參與人員因尋釁滋事被依法處理。
接連不斷的傳聞讓人們對英雄會的關注超過活動本身。除了這些,不少參會者也開始表達對大會“過于商業化”的不滿。
官方資料顯示,今年的英雄會設置了50多個項目,除了專業賽事,還有煙火表演、音樂節、美食節等,僅旅游產品就帶來超過200萬元的收益。
“35元一碗的拉面,2000元一間的蒙古包,還有一些漫天要價的商販。”一位參加多屆英雄會的越野愛好者稱,這屆英雄會增加了很多商業活動,專業體驗大打折扣。
記者在當地走訪時發現,由于游客數量猛增,一些條件簡陋的農家樂房間也能賣到千元一晚,甚至阿左旗城區的酒店都漲價兩到三倍。會場邊的一位商戶坦言,“一年就掙這幾天錢,場內住不下,我們天天客滿。”
還有人順便做起了穿沙生意,將吉普車開進會場攬客。
一名車主告訴記者,每年國慶,有200多輛私家車在附近帶客穿沙,“正常500元左右繞一圈,有些黑心的車要價一兩千宰客。”他們都是周邊的牧民,十多萬買輛車就能做生意,也沒人管,幾天下來,兩三萬的收入不成問題。
“不得不重視”的環保問題
10月14日,內蒙古日報在《英雄會啟示錄》的長文中也提到了“香艷想象”、“大幅漲價”等問題,稱要“正視問題”才能不斷進步。
文章還提到了“不得不重視的環保問題”。騰格里沙漠地廣人稀,環境脆弱,污染清理也很困難。隨著英雄會的參與者越來越多,環保的壓力必然會越來越大。
據一名參會者介紹,英雄會在報名頁面上,專門寫了環保宣言,例如不亂丟亂埋垃圾、不污染水源地,愛護動物及牧民的家畜等,運營方為此還發放了幾萬張環保宣傳卡。
▲臨近英雄會會場的湖邊,豎著嚴禁車輛入內的警示牌,草地上布滿車痕。新京報記者 李明 攝
然而,這些并不能解決問題。
多名當地牧民反映,英雄會期間,附近的沙丘“到處都是車”,他常常看到被隨手丟下的飲料瓶,還有人開車追逐牧民家的駱駝取樂。一位牧民稱,沙漠都劃分給了牧民管理,沙漠空曠,10公里路程都算鄰居。“很多游客沒想過,他隨手丟下的一個瓶子,我們可能要走上半天的路去撿回來。”
10月3日,阿拉善日報的報道稱,英雄會會場車來車往、人頭攢動,會場成為“垃圾的海洋”,塑料瓶、大紙箱殼、塑料包裝袋等垃圾隨處可見,“會場道路兩邊的沙地上到處是垃圾;在美食節的場地里,垃圾太多,現場工作人員都收拾不完。”
阿拉善左旗政府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9月21日至10月10日,環衛局累計調派環衛工人7677人次,累計收集、清理會場及周邊垃圾2049車約8643方。
10月12日,記者來到英雄會會場附近,看到仍有車輛三五成群地體驗穿沙。走訪中不難看到,不少固沙的麥草方格上留有深深的車痕,沙丘上也殘留著丟棄的易拉罐。直到10月13日,還有越野車隊前往英雄會會場附近清理垃圾,一天時間足足裝滿了12輛皮卡車。
回程前的“大師兄”,按照慣例要求隊員們將生活垃圾全部打包帶走。他稱,專業的越野愛好者最痛恨亂扔垃圾的行為,但英雄會的很多游客并不具備這種意識。
“我參加過的越野培訓,要求在戶外要做到山野無痕,大小便都要特殊處理掉才能離開。”平時組織戶外活動時,“大師兄”都會讓隊員帶上垃圾袋。在前往英雄會的路上,他看到前車有人往窗外扔瓜子殼,都會馬上用電臺呼叫對方一頓批評。
這種環保意識,在阿拉善顯得更為重要。
阿拉善,蒙古語意為“五彩斑斕的地方”,但這里被沙漠占據,生態極其脆弱。英雄會所在的騰格里沙漠,面積達4.3萬平方公里,超過7成是沙丘。最近幾年,隨著當地對旅游業的推動,這里也成為戶外徒步、越野活動的勝地,但隨之而來的,是更大的環保壓力。
對此,阿左旗政府一名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保護生態環境,當地一直推行退牧還草等“禁牧”政策,多處生態林在沙漠落地生根,“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這幾年,沙塵暴已經很少光顧了。”
但這名負責人也坦言,面對英雄會這種動輒百萬人的活動,政府能做的只是加強環保宣傳,“人手本身就不夠用,領導干部進沙漠撿垃圾也是常有的事。”
▲10月12日,記者在英雄會會場附近看到,不少種著草方格的沙丘上有車輛穿行,留下許多車痕和垃圾。新京報記者 李明 攝
越野盛會之后的反思
“你理想中的英雄會是什么樣的?”回程后,有人給“大師兄”拋來這個問題。
他想起自己2015年第一次參加英雄會的情形:帶著碳爐和水,開上荒涼的村道千里會友。那時候會場還沒有修公路,也不通水電,“那時候的英雄會是個不大的圈子,來的都是真正喜歡越野的人。”會場里有老板有大夫,有人開著百萬豪車,也有人開著幾萬塊錢的國產車,白天看場比賽穿個沙,晚上燒烤串門嘮家常。
這幾年,越野愛好者激增,“大師兄”的車友增加好幾倍,英雄會也從早年的越野賽事發展成了汽車盛會。據相關統計,2006年時,第一屆英雄會只有1600余人參加,2011年16000人,2014年突破10萬人,2018年則猛漲至百萬級別。
水漲船高的,還有當地的旅游收入。
阿拉善盟政府網站公布的數據顯示,截止10月7日,英雄會活動累計接待游客124.28萬人次,旅游收入4.4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9%和76%。
在阿拉善左旗政府網站上,英雄會被奉為當地旅游的“招牌”。今年9月,政府多次召開籌備會議,左旗甚至阿拉善盟的主要領導也多次視察會場,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趙堅珂把今年的盛況歸功于自媒體和社交平臺的宣傳,“很多網紅來會場拍照打卡,這里成了打卡勝地,引來很多關注。”
現在的會場有了更多項目,設施也更加齊備。但很多參會者都覺得,今年的英雄會體驗打了折扣。
內蒙古日報的文章中也提到了“這個耐人尋味的事實”——大量網紅涌入,通過各種直播和短視頻平臺,讓英雄會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也滋生了一些“香艷想象”。流量有助于提升英雄會的影響力,負面形象則會影響英雄會的金字招牌,如何取舍需認真思量。文章稱,大多數時候,在一場重大活動收官之后,東道主多少能松一口氣,但阿拉善英雄會似乎是個例外。每屆英雄會在取得成績的同時,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這些問題也是突破口,要從中發現機會、尋找機遇。
阿拉善盟的政府網站上也提到了本屆英雄會的問題和對策:今年英雄會關注度擴大,但由于準備不充分等諸多原因,也反映出不少問題,諸如道路擁堵、網絡信號不暢、園區標志標識缺少、美食節內涵不高以及環境衛生較差等。
為此建議:進一步拓展連接道路,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落實園區質量標準,完善標識和信息引導系統;增設通訊設施,確保網絡暢通;堅持市場引領,豐富文化旅游及關聯活動內容,擴展、拉長旅游期;強化協調,保持和諧有序高效運作;加強監管,規范市場經營行為,維護食品衛生質量和生態環境。
按照今年官方公布的計劃,英雄會會場將開始常態化運營。但在10月12日,大會閉幕后的第一個周末,記者來到英雄會會場,卻發現大門關閉,偌大的園區難覓游客身影。幾名工人拆下園區的鐵架和帳篷,裝車運走。
英雄會的喧囂之后,騰格里恢復了沙漠的寂靜和荒涼。
▲10月12日,英雄會會場已經沒有游客,多個建筑開始拆解。新京報記者 李明 攝
新京報記者 李明 祖一飛 實習生 陳麗金 編輯 甘浩
值班編輯 潘佳錕 校對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