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漢中(十)
原標題:淺談漢中(十)
淺談漢中(十)
北宋時漢中為利州路,廣元為利州縣,成都為益州路,三臺為梓州路,重慶為夔州路,總稱川峽四路,后定四川中書行省,簡稱四川省,詳見四川歷史教科書,后來朝廷將漢中劃入陜西省管轄 ,此后歷代陜西省官員重關中輕漢中,沒考慮漢中是南方,關中為北方,文化,地理,氣候等絕然不同治理漢中,因此漢中發展不比在四川好。
那么,歷史上漢中隸屬于四川省管轄為何劃歸陜西呢?現在漢中市為陜西省下轄地級行政地區,被評為中國最美十大城市之一,被譽為漢人老家,中華民族的第二搖籃。漢中因漢水而得名,自古就有天漢之美稱。古稱南鄭,興元,梁州,天漢,是漢王朝劉邦的主要發祥地,也與漢族之一稱謂的形成有著不可替代的關系。漢中是長江第一大支流漢水的源頭,陜南地區最大城市,是關中天水經濟開發區和成渝經濟開發區的的重要連接樞紐。西安到成都的必經之地。也是兩漢三國文化的發祥地,素有漢家發祥地 ,中華聚寶盆的美譽。“漢中位于華夏版圖之中心,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劉邦稱帝漢中而得天下,劉備稱漢中王而得隴望蜀奪取成都。諸葛亮坐鎮漢中北伐中原。杰出的政治軍事人物張良、韓信、蕭何、張魯、曹操、夏侯淵、黃忠、姜維、馬超、張飛、吳玠、吳璘、方孝儒、李自成都在漢中深深留下了足跡。唐代德宗因安史之亂也逃往漢中,并指揮朝臣平息定才得返回長安。隨即以大唐興元年號賜于漢中為興元路。唐朝詩人李白,杜甫,陸游,歐陽修,芩參,元稹,李商隱也在秦巴山區之間激走,吟唱出彪炳文學史的詩詞墨寶。
今漢中在春秋戰國時為南鄭地,是后來屬巴蜀,秦國,后又以褒國為名,那時今陜南漢中盆地含安康至湖北部分地區,已屬蜀國的北部版圖。至此以后,由于地理和人文上的原因,一直屬于巴蜀的政治經濟文化圈,以至于后來北宋時期行政規劃中出現了的四川省,即益州路成都,利州路漢中,梓州路三臺,夔州路重慶奉節。川峽四路,簡稱四川省,其中包括利州路漢中即今秦嶺以南,長江以北的漢中安康地區。到了元代,為了加強對四川的控制,達到文化上削弱整個漢民族,當時漢帝國的最初的領土為巴蜀,漢中,三郡,是漢民族發源地。經濟上制約抗元朝的最激烈的地區,改興元路于漢中,正式把漢中劃入陜西省管轄。把漢中從四川省割裂開來,加強了中央控制的歷史。后來歷代政府出于慣性和政治上的方便的考量,再也沒把說四川話和吃四川菜的漢中地區劃歸回四川省了。
投稿作者:陳宗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