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銅仁I“社飯”,老銅仁都好這一口!
原標題:味道銅仁 I “社飯”,老銅仁都好這一口!
銅仁社飯
據《銅仁府志》記載,社飯源于社日祭祀。主要流傳于銅仁市,當地風俗,長輩逝世后頭3年在清明前要到墳上去祭祀,稱之為“掛社”。銅仁人一般利用星期天,邀集親朋好友到墳上去祭祀,然后吃社飯。后來由于社飯好吃,就不管有無“掛社”都做社飯吃。青蒿野蔥味馨香,臘肉香味濃郁,米飯油而不膩。
歷史民俗
地處國家級風景區的梵凈山附近的貴州銅仁市,自古以來,方圓百里皆有在“春社日”吃“社飯”的傳統習俗,至今仍保持這一遺風。據《銅仁光緒府志》載:“三月清明前后數日,翦白紙掛于祖墓上,謂之掛青;若服未闋者,先于社日掃墓,以野菜和飯祀之,謂之社飯”。銅仁古代社日祭祀的習俗,發展為今天社日以社飯祭祖,內容竟無多少更改。每年的立春后五戊為春社日,家家必備春宴掃墓,或全族聚群宴,儀式隆重,場面熱烈。外地親朋好友若適逢此時來訪,可參席社飯。
每年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生機盎然,這時用于做社飯的重要原料——鮮嫩茁壯的青蒿和野蔥,正滿山遍野,是制作社飯的大好時機。食社飯,在一定程度上表達當地人緬懷古人,寄希望于未來的情愫。
制作方法
社飯的主要原料是白米、蒿菜、臘肉。將于節前采摘來的青蒿嫩枝洗凈后搓揉,擠出苦水,洗凈剁碎,放入鍋中加姜、野蔥、蒜苗炒至蒿菜轉黃焙干待用。
將臘肉洗凈,切成丁并炒香備用,然后將糯米、大米按照3:1或2:1的比例(即3公斤糯米兌1—2公斤大米)洗干凈,糯米用水浸泡3—4小時后濾干,大米先放入沸水鍋中稍煮片刻便撈出,濾去米湯,再將濾干水分后的糯米去與煮過的大米混合一起,放入炒香的臘肉丁、蒿菜、鹽、味精等拌勻,放入甑內,用大火蒸熟即成。
社飯作為銅仁地區最具代表的地方特色美食之一,深刻影響著銅仁人民的味蕾記憶,成為舌尖上的地理標簽,逐漸走出銅仁為外界所知,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饕餮食客。但是,要想味道正宗,還是要到銅仁品嘗原汁原味的“銅仁社飯”!
來源:大明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