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黃南“守綠換金”
(來源:黃南環保)
原標題:山水黃南“守綠換金”
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建設中的隆務河濱河公園一景。
張海麟攝
“九曲黃河”在青海黃南尖扎段形成了一個大回環,車行張汶高速,宛如畫中游。
張海麟攝
黃河因勢利導,蜿蜒奔流,流經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以下簡稱“黃南州”),留下遼闊壯美的河南蒙旗大草原、林海蒼茫的麥秀原始森林、圣潔靜謐的金色谷地、雄渾俏麗的坎布拉丹霞奇貌……
以黃河之南而得名的黃南州,全境屬國家三江源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處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中華水塔”三江源的重要腹地,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區,是黃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林地。
近年來,黃南州落實“一優兩高”戰略部署,全面建設“山水黃南”,高質量推進“三區建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保護與發展并重、污染防治與環境提升并舉,依托區域特色生態優勢資源稟賦,在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走出了一條黃南特色的綠色發展之路。
守護黃河山水黃南流出一地澄碧
在黃南州澤庫縣澤曲河畔,總有一位皮膚黝黑、衣著樸素的老人,手持長木條、腰攜編織袋,俯身躬腰拾撿垃圾,22年來從未間斷。他就是全國人大代表、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自來水公司職工夏吾卓瑪多次點贊的多杰老人。
3月5日上午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首場“代表通道”上,夏吾卓瑪說:“在青海,保護生態是大事,也成了老百姓自覺的行動?!彼S后講述了多杰老人保護生態的真實故事。
69歲的多杰是黃南州澤庫縣多禾茂鄉秀恰村的原黨支部書記,有著44年的黨齡,同時也是澤庫縣環保志愿者。多年前,他搬遷至關秀濕地,守護700多公頃的廣袤草場。拾撿垃圾、生態巡護、保護鳥類是他的日常工作,每天巡河三次左右,風雨無阻。
多年來,多杰老人默默地為濕地建上圍欄、自費修建3座觀景平臺、用相機記錄濕地每年的變化,動員村民一起保護澤曲草原的濕地及河流,守護這一方生態。在他的帶領下,金灘鳥島已經成為村里的“自然保護區”,500多位村民成為守護者。
見微知著,多杰老人22年的濕地保護實例印證著黃南州近年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治理的突出成效。
“十三五”以來,黃南州大力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森林覆蓋率增加到29.43%,人工種草17.5萬畝,黑土灘治理64萬畝,草原有害生物防治4170.7萬畝,草原退化面積減少159.5萬畝,退化草地治理率達到8.2%。
“黃南州還不斷強化‘源頭責任’和‘干流擔當’,深入實施黃河流域黃南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加強黃河、隆務河等流域綜合治理,加強李家峽、洮河源等重要湖泊濕地生態保護治理,境內主要流域12個監測斷面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標準,水源涵養功能得到穩固提升?!秉S南州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林占興告訴中國城市報記者。
謀篇布局求發展,把舵定向穩馭舟。綠色生態是黃南州高質量發展的底色,黃南州生態保護取得的顯著成效離不開綠色發展的整體謀劃和生態文明的底線堅守。
近年來,黃南州高質量完成了《黃南州‘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黃南州重點流域‘十四五’水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規劃》《加快推進把青藏高原打造成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行動方案》和《碳排放達峰行動實施方案》編制工作。
黃南州在全力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工作中,堅持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2021年在云南省昆明市舉辦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上,黃南州被授予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河南縣獲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走實生態路綠色黃南培育特色產業
從小農戶生產到產業化經營,從粗放型開發到精細化管理,從草場退化、草畜矛盾再到科學養畜、草畜平衡,黃南州澤庫縣寧秀鎮拉格日村走在了特色生態有機畜牧業的發展前列。
2011年,拉格日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成立。經過10年多探索與實踐,以草地和牲畜入股組建合作社、牲畜分群飼養、草地劃區輪牧、社員分工分業、牛羊統一銷售、用工按勞取酬和收益按股分配的“拉格日模式”逐漸形成。
現今,“拉格日模式”已成為青南牧區特色生態畜牧業產業的黃南樣板,被推廣到全國。
據介紹,黃南州近年來堅持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重點,以創建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州為抓手,突出做優做強牦牛、藏羊、高原夏菜(果品)、冷水魚、有機飼草等特色產業,積極探索“山水黃南·綠色農牧”高質量發展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黃南州深度挖掘古村落特色景觀、農耕文化、鄉風民俗等特色優勢,構建以文化同仁為主,聯動四縣鄉村的傳統村落民俗、民宿體驗旅游于一體的融合發展格局。從單一發展到三產融合,黃南州特色產業發展成效顯著。
目前,黃南州創建省級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4個、示范鄉鎮產業基地4個、鄉村振興試點村17個、鄉村旅游試點村6個、鄉村產業車間提升工程12個,同仁、尖扎兩縣以休閑農牧業和鄉村旅游為核心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基本形成。
黃河岸邊的德吉村是黃南州尖扎縣易地扶貧搬遷村。為了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尖扎縣采取“文化旅游+精準扶貧”的模式,依托搬入地地理資源的獨特優勢,發展鄉村旅游產業,開發了水上游樂、露天沙灘、垂釣等娛樂項目,打造了百畝觀賞性花海和蔬菜、果品農事體驗園等。
“2021年,德吉景區接待游客20.5萬人次,同比增長22.8%,旅游綜合收入615萬元,同比增長25%,其中門票收入120萬元?!奔庠h文體旅游廣電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鄉村旅游的蓬勃發展也帶動了村里人的就業。截至目前,德吉村已經安置了生態公益性崗位181名、旅游服務人員22名、村警2名、水管員2名、環衛工15名、保安10名、光伏管理員15人以及其他崗位7名,另外安排了30戶群眾發展農家樂、38戶群眾經營特色小吃,引導群眾走旅游脫貧致富之路。
尖扎縣德吉村先后獲得中國最美休閑鄉村、全國生態文化村、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國家森林鄉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等榮譽稱號,現已成為尖扎縣加快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的“引爆點”和尖扎的一張旅游名片。
文化鑄魂生態黃南造就文明樣板
登臨高處,俯瞰黃河,天地遼闊,萬物滋長。堆砌百米的和日石經墻、精美絕倫的藏區唐卡,在山水黃南這片靈秀之地格外耀眼。
作為青海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最為富集的地區之一,黃南州擁有燦爛悠久的歷史和民族文化,其中以熱貢文化、黃河文化、蒙藏文化等構筑的草原生態文明更是絢麗多彩。
近年來,黃南州堅持以生態文化培育和弘揚為保障,不斷強化人與自然共同體意識,全方位開展生態環保和綠色價值觀教育。
“通過打造美麗特色小鎮、生態旅游景區景點,依托自然保護地周邊城鎮、村莊、林場、牧場和社區等,設立公共服務和游客接待中心,把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打造成自然生態體驗區和環境教育展示平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廣泛引導和吸納當地群眾通過參加生態保護建設增加收入?!秉S南州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說。
同時,黃南州加大對文物古跡、古村落古建筑、農牧業遺跡等的保護力度,探索建立“村兩委+”生態保護、宣傳教育、民生發展生態保護機制,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和當地群眾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積極性。
黃南州還在深入推動“兩山”轉化上作示范,持續加大生態保護投入力度,貫徹落實生態補償政策,推進重大生態工程建設,完善生態管護公益崗位,推進自然保護地內群眾轉產增收。
風勁帆滿圖新志,砥礪奮進正當時。一個個“守綠換金”的生動故事在廣袤的黃南州山水沃土上不斷上演。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