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已聯手創建中國氣象局氣候生態品牌47個
中新網重慶8月25日電(梁欽卿)第二屆川渝氣候經濟發展大會25日在重慶市奉節縣召開。記者在會上獲悉,川渝目前正在聯合挖掘優質氣候資源,推進氣候品牌創建工作,現已成功創建中國氣象局氣候生態品牌47個。其中,“中國天然氧吧”31個,“中國氣候宜居城市(縣)”13個,“避暑旅游目的地”3個。
本次會議以“推動氣候資源保護與經濟轉化 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主題,旨在加快推動氣候資源經濟轉化,深化氣候生態品牌建設與利用,助力綠色生產生活方式低碳轉型。
會議期間舉行了氣候生態品牌授牌儀式。重慶市江津區四面山鎮、南川區山王坪鎮,以及四川省普格縣螺髻山鎮、蕎窩鎮獲評“巴蜀氣候宜居宜游鄉鎮”;重慶市巫溪縣紅池壩鎮和四川省萬源市、什邡市獲評“巴蜀氣候康養地”;奉節臍橙、三峽陽菊、武隆高山茶、和順糯玉獲評“巴蜀氣候好產品”。
川渝兩地共處長江上游,地理同域、山水相連,聚合了豐富而獨特的氣候生態資源。目前,川渝已擁有“巴蜀氣候康養地”16個,“巴蜀氣候宜居宜游鄉鎮”17個,“巴蜀氣候好產品”14個,大大拓寬了地方綠色經濟發展路徑。
以奉節為例,該縣擁有白帝城、瞿塘峽以及夔門等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和旅游資源,自2020年成功創建“中國天然氧吧”后,生態康養度假旅游發展形勢一片大好。今年上半年,累計接待游客1643.30萬人次,接待收入97.6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2.9%、44%。
來自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風能太陽能中心的數據顯示,川渝地區風能資源區域分布不均勻,高原和丘陵山區風資源豐富;太陽能總輻射資源區域也呈分布不均勻態勢,西部太陽能資源豐富、穩定、直射比高,東部太陽能資源一般,但重慶市年輻射總量仍較高,具有開發價值。
近年來,重慶氣象部門因地制宜發展氣候經濟,秉持“把空氣變財氣、青山變金山、綠水變富水、林地變寶地”的理念,在推進氣候資源經濟價值轉化和低碳清潔型產業發展等方面發揮氣象優勢。圍繞能源方向,重慶市建立了起伏地形太陽輻射分布式模型、精細到米級的氣候環境分析模型,為重慶太陽能資源可開發量和發電收益核算、通風廊道規劃等提供技術支撐。
重慶市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楊智表示,接下來,重慶將依托中國氣象局高原氣象研究院以及中國氣象局氣候資源經濟轉化開放實驗室,深化天氣氣候資源在農業、能源、旅游、康養、雙碳等領域的轉化研究,助力川渝地區成為全國綠色低碳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示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