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仁市委書記李作勛:奮力開創綠色銅仁現代化建設新未來
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中央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從戰略全局出發,從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入手,守正創新、綱舉目張,作出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為我們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新征程良好開局提供了科學方法指引。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今年全國兩會精神,把重要精神與銅仁實際結合起來,把應對當前挑戰與謀劃長遠發展結合起來,狠抓主要矛盾、關鍵環節,扎扎實實推進綠色銅仁現代化建設。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是銅仁最大的特色、生態是銅仁最大的優勢。我們把生態文明理念貫穿到方方面面,堅持以生態文明引領銅仁現代化建設。一是標本兼治抓好錳污染治理。嚴格落實錳礦山、錳企業、錳渣庫、滲濾液處理站“四個一策”措施,確保取得實效。大力推動錳資源綠色開發、精深加工,加大錳渣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技術攻關,全力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二是持之以恒抓好梵凈山保護管理。嚴格落實《銅仁市梵凈山保護條例》,支持梵凈山生態法庭、生態環保檢察室充分發揮作用,強化市縣聯動執法。加快推進梵凈山國家公園創建。深入推進梵凈山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協同做好“山上、山下”“東線、西線”“人文、自然”文章,讓梵凈山更好惠民富民。三是精心實施武陵山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實施好梵凈山生物多樣性保護、沅江流域生態環境治理、烏江干流水土保持治理三大標志性工程,更加注重與特色產業發展、高標準農田建設、促進農民增收、壯大集體經濟等結合起來,努力實現綜合效益。四是大力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健全完善縣域GEP核算指標體系并開展常態化核算,創新用好貴州首個“生態賬戶”,進一步打通“兩山”轉換通道,讓更多群眾端上“生態碗”、吃上“生態飯”。
堅持產業為重。充分發揮銅仁比較優勢、資源稟賦,集中精力發展首位產業、主導產業。新型功能材料要搶抓“風口”機遇,用好國家和省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政策,著力延鏈補鏈強鏈,加快形成千億級產業集群。大數據產業要堅持“應用驅動·融創發展”,建好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打造新的增長點。現代能源產業要積極推進電站擴機、抽水蓄能等項目建設,加大風光能源建設。生態食品飲品藥品產業要實現種植、加工、市場化銷售的高效連接,做大規模、做優品牌、做強市場,持續打響“梵凈山珍·健康養生”公共品牌。林業經濟要重點做好特色林業和林下經濟兩篇大文章。文化旅游產業要圍繞“資源、客源、服務”三大要素,深入實施旅游產業化“四大行動”,推動梵凈山與中南門歷史文化旅游區、朱砂古鎮、石阡溫泉等精品景區聯動發展。
堅持民生為本。量力而行、盡力而為,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堅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著力提升教育、醫療水平,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全面鞏固義務教育,優化普通高中教育,提升高職高校教育,有力有序推進省級區域醫療中心等項目建設,提升疾病防控應急處置能力,全力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堅持“擴面”與“提標”并重,注重保障好“一老一小”。
堅持黨建為魂。始終把“兩個確立”“兩個維護”作為第一立場、第一原則、第一要求和第一檢驗,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做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團結統一。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著力在“內化”和“轉化”上下更大功夫,切實把黨的創新理論內化為立場、觀點、方法,轉化為發展思路、具體舉措和實際成效。堅定不移抓基層,多措并舉強隊伍,不斷鞏固銅仁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團結奮斗的干事環境。(記者 楊聰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