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產業夯實致富路
技術員檢查玉木耳生長情況。
晾曬粉條。魯有財供圖
10月31日,記者來到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金灘鄉岳峰村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漏粉、撈粉、洗粉、搭粉、上架、曬粉……眼前一派繁忙景象。
通過推行“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岳峰村黨支部積極謀劃、多方籌措,整合閑置廠房,在村民期盼、村“兩委”共同努力下,岳峰村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在2019年6月正式成立,帶領村集體踏上了粉條加工的致富路。
“現在正是粉條需求的旺季,我們廠子每天就能生產250多公斤的土豆粉條,每月凈收入達4000元,年增加村集體收入近5萬元,既拉動了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又提供了就業的崗位。”岳峰村黨支部書記李忠順高興地說。
“在廠里工作的工人有20多人,其中,也有上了年紀、不方便從事農業勞動的老人,之前他們的溫飽冷暖是大家都時刻關心的問題,現在依靠發展集體經濟,他們平均每月能領3000元工資,手頭有了事情干,心里也就有了奔頭,粉條不僅拉出了致富路,更是拉寬了脫貧戶的心路。”金灘鄉黨委組織委員吉雪清介紹。
在縣鄉兩級的大力扶持下,粉條加工廠的生產、運營、銷售程序均已邁上正軌,一根根象征著“好日子”的晶瑩剔透的粉條讓村民們喜笑顏開。
除了粉條產業外,岳峰村在鄉村科技人才帶動和鄉村振興產業扶持政策的指引下,成功開辟出一條種植玉木耳的致富路。
粉條生產車間的隔壁就是玉木耳實驗廠房,圓柱狀的菌袋一排排整齊地擺放在地上,形狀各異、光澤水潤的玉木耳從遍布菌袋四周的小孔中探出頭來,長勢喜人,玉木耳金黃透明,像極了朵朵盛開的金色菊花,專職技術員穿梭其中,耐心細致地捧起一個個菌袋,仔細觀察著玉木耳的生長情況,在筆記本上詳細地記錄。
說起岳峰村種植玉木耳的前因后果就得提到一位名叫李云的人。
作為分管全鄉農牧工作的副鄉長,李云看到岳峰村仍以傳統種植業為主,經濟效益較低。生物科學專業畢業的他,發揮專業知識,多方打聽、四處考察,發現玉木耳的市場需求量大、產量低,供不應求。更重要的是岳峰村滿足玉木耳的種植條件,這讓李云感到十分激動。“提出種植玉木耳的想法后,大家都覺得不太現實,但只要保證菌袋優質,種植期內控制好溫、濕度,就能實現豐收。而且玉木耳的種植、采摘勞動力需求大、勞動強度低,非常適合婦女老人等閑散勞動力作業,能解決就業等問題。”李云說。
說干就干,李云帶領村“兩委”詳細了解了玉木耳種植的理論知識和各項條件要求,并幫助選派的大學生技術員逐漸掌握了玉木耳的種植養護技術。
今年初,岳峰村利用鄉村振興專項資金、對口援建資金和村集體資金,建成了玉木耳試種廠房,從玉木耳種植先進地區購買優質菌種、種植設備。截至目前已經成功種植收獲4茬玉木耳。“四次成功試種給村‘兩委’吃了一顆定心丸。接下來,我們計劃擴大種植規模,像我這種先掌握技術的技術員將手把手向村民推廣種植技術和經驗,爭取培養出一批專職技術員,打造出岳峰村‘金木耳’品牌,讓村民群眾吃上‘產業飯’、端穩‘致富碗’。”岳峰村玉木耳技術員李鵬說。
“未來,我們計劃建15座種植廠房,建成后每季預計能采摘2000公斤玉木耳,一年能夠收益16萬元,可帶動15人就業。”李忠順對今后的發展信心滿滿。(記者 尹耀增 通訊員 魯有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