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漢字書寫,傳承漢字文化
游客在中國文字博物館內觀看“字道——漢字設計的現代之路藝術展” 吳剛/ 攝
半月談記者 王金濤?韓振?李曉婷
漢字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在文化傳承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些學生家長和教育者發現,數字時代的漢字書寫面臨被輕視的風險,書寫教育效率偏低、教學內容不夠深入,成為掣肘漢字文化傳承的難題。
多位文化教育工作者認為,當前需要創新文字書寫育人理念、教學方法,加強漢字書寫及認知教育,發揮漢字教育立德樹人功能,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數字時代勿忘漢字文化傳承
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漢字形態和內涵不僅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符號,更是理解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民俗禮儀、社會結構、倫理道德和哲學思考的一把鑰匙。
在快速發展的數字時代,漢字書寫容易面臨被遺忘的風險。“各種電腦打字輸入法中,與漢字書寫關聯度高的五筆輸入法,因便捷性不高,使用群體范圍越來越窄,而拼音輸入法雖然便捷,但也讓漢字書寫變得陌生。”重慶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秘書長趙宜勝說。
不僅書寫活動逐漸減少,網絡使用環境也影響著漢字文化傳承。不少受訪家長表示,孩子們喜歡用包含中英夾雜、諧音梗的網絡語言交流,這種語言更新迭代速度非常快,常常搞得家長們“一頭霧水”。
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張錚表示:“網絡用語看起來提高了交流效率,但這種‘即刻需求’很難經得起時間檢驗,甚至破壞了漢字字意,讓漢字使用變得碎片化。”
部分學生家長表示,從小接觸電腦和手機讓孩子們書寫能力降低,但考試閱卷要保證卷面分,如果學校缺乏相關教學,一些家長只能轉求校外書法培訓。
半月談記者在重慶調研發現,一節書法課收費在百元左右,最高可達兩三百元。書法培訓多使用傳統方式教學,與互聯網幾乎脫節,難以適應網絡時代的文化傳承需求。
文字書寫教學方式待創新
“理想的文字書寫育人教育既要包含學習漢字字形、字音、結構為主的教學,又包含挖掘漢字語意、語境、語景,探索漢字背后的文化內涵及精神價值,在創新書寫教學方式基礎上融入文化內核和價值觀教育。”趙宜勝說。
多位專家觀察到,部分地方將漢字書寫教育變成功利性的應試教學,難以發揮漢字書寫及認知的文化功能,也容易削弱少年兒童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的能力。
“當前的文字書寫教學,學生往往需要大量時間進行反復的機械式練習,單調枯燥,趣味性不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書法教育家庹純雙說,一些低效文字書寫教育堆時間、走形式,導致不少學生在枯燥的練習中變得“厭學厭寫”。
業內人士認為,一些學校的文字書寫教學水平仍然較低。中國文化產業協會鄉村文化創意分會秘書長殷秩松表示,文字書寫教學基本停留在單純的認字寫字層面,忽視了漢字教學啟德開智、文字書寫育人的功能。
近年來,教育部門不斷提高對規范漢字書寫和書法教育的重視度。“但由于未能推廣適應數字化時代的先進技術和教材教法,文字書寫育人成果有限。”趙宜勝表示,多年來,《寫字》與《中小學書法》教材由各省區市自行編寫審定,部分省區市對教材的優化升級重視程度不足,較先進的教材無法進入教材采購目錄,先進的教法和教學體系也難進中小學課堂。
展示漢字之美的展覽《字途——中華傳統文化系列教育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展
弘揚漢字文化,發揮育人功能
——進一步提高對漢字書寫及認知教育的重視。目前漢字書寫教育集中于小學階段,部分學校的寫字課程只安排到三年級,但漢字書寫及認知應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系統過程。殷秩松、武漢童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廣斌等受訪者建議,學校與家庭應提高對漢字書寫教育的重視程度,在學前和基礎教育中加強漢字的書寫及認知教育,拓寬習練漢字的途徑,提高漢字書寫教學效率、改進漢字書寫教學的效果。
——創新文字書寫教學方法,形成系統性、規范化的教學和應用體系。重慶市銅梁區書法家協會主席李中華介紹,目前重慶銅梁已探索研發出“漢字拼寫技術”,通過對漢字的結構進行解析重組將漢字書寫化繁為簡,在提高效率的同時,降低了寫好漢字的難度,增強了識記漢字的趣味性。李廣斌等人表示,可結合各地探索,創新教學方法,進一步規范教材、教師培訓、教學評估體系,使文字書寫教學更具系統性。
——在文字書寫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增強文化自信。趙宜勝等受訪者建議,文字書寫教學需融入德育教育、心理教育、審美教育等,開展以正字修身、文字書寫育人等為主題的活動,將文字書寫教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當代科學文化成果的教育傳播有機結合,配合習練過程和習練效果的呈現和交流,充分發揮漢字教學文字書寫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