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盤水:挺起工業脊梁重塑“三線”榮光
【專題】牢記殷切囑托,走好貴州新時代長征路
歷史的縱深,沿著新時代的目光瞄向貴州的西北角,這注定是一個時代的驚鴻一瞥——
4月11日,這是一個在六盤水經濟社會發展史上值得被標注的日子。“不抓工業就沒有出路!更不可能實現高質量發展。”當日,在該市推進新型工業化和開發區高質量發展暨產業大招商和優化營商環境會議上,市委書記李剛做出深刻的市情判斷。
看清棋局,落子從容。六盤水決策層求索城市盛衰興廢的回答,激發涼都兒女躬耕新型工業化的豪情,妝點高山大河,點燃煤都鋼城,閃耀磅礴烏蒙,探尋“出路”激蕩貴州西部高原。
解放思想謀出路,擔當作為開新局。
今年一季度,六盤水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27.2%,位列全省第二。“開局良好,不意味著能沾沾自喜,重塑城市榮光,一直在路上。”六盤水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姚洪語氣鏗鏘。
西部!西部!
撥開厚重的煙塵,烏蒙豪漢粗糙的雙手淘瀝出一個家國賦予的使命和約定——
風雨幾度秋,鑿開混沌得烏金,六盤水因煤而興,因工而立,更因“三線”而榮耀,一塊“煤石”曾書寫一座城的光榮與夢想,九個“貴州工業第一”使其成貴州工業發軔地之一。
半世紀煤海沉浮,六盤水篳路藍縷、鑿山開路,為國家累計貢獻13.6億噸煤、5600億度電、6600萬噸鋼材和1.21億噸水泥,將血汗與艱辛、年華和奉獻烙刻在共和國能源安全的豐碑上。
“不講索取,但求奉獻!”今年4月,在六盤水市黨史學習教育專題講座上,水鋼原總工程師黃震澤一句話,道出了十萬“三線建設”者與一座“三線”名城的拳拳初心。
突圍!突圍!
邁開果敢的步伐,涼都兒女閃亮的眸子潮動著一顆感恩和深情的丹心——
2021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到貴州考察調研,要求貴州“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動“四個輪子一起轉”,賦予貴州“四新”重大使命。
工業猶如人之脊梁,不挺則衰,不壯則弱。曾挺起貴州工業脊梁的六盤水,自當擊節奮進,銳意開拓,把念茲在茲的深情淬煉成奮斗拼搏的力量。
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六盤水未曾辜負時代的每一份深情厚望,從“三線建設”喚醒沉寂,到改革開放乘風破浪,再到西部大開發奮勇激進,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六盤水用一磚一瓦構筑成了貴州工業版圖上的閃亮明珠。
征程萬里風正勁,使命千鈞再奮蹄。
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推進新型工業化,六盤水,這座年輕的老工業城市,于烏蒙山間邁開了“二次創業”的堅實步履。
讓我們重新打量,這片蘊積著熔巖般火熱的土地。
高端化,“有”與“無”的相生,直掛云帆濟滄海——
開門見山、石峰林立的六盤水,把目光從地下“煤石”延展到地上“山石”,遴選優質玄武巖,深耕新材料工業,成就年生產能力達1.5萬噸的水城經濟開發區玄武巖纖維產業園。
點“石”成“金”的傳奇,見諸眼前:玄武巖打成粉末狀,倒進熔爐,一縷縷“金絲”緩緩滑下……一系列工序后,比方格布、拉桿箱、滑板車等玄武巖纖維制品走出工廠,走向市場。
集約化,“大”與“小”的競合,百般紅紫共芳菲——
無業不成園,無鏈難鑄業。水城經開區,舞活雙元鋁業這一“鋁龍頭”,吸引33家鋁企入駐園區,其中31家為民營,上下游無縫銜接,企業間互為配套,鋁產業年產值70億元。
紅果經開區,16家企業抓住靠近市場之機,投身煤機裝備制造行業,短短兩年有余,此地已具備再制造、零配件加工、小型設備生產、成套裝備制造能力,2020年完成產值18.86億元,演繹從“零”到“億”的精彩蝶變。
綠色化,“黑”與“綠”的漸變,不負青山始見金——
首鋼水鋼,“三線”老牌企業,近年來通過狠抓“綠色工廠”建設,穩定達標排放漸成常態,曾經煙塵蔽日的舊貌一去不復返,取而代之的是,“花園工廠”驚艷世人,“綠色福利”惠及市民。
貴州亞生綠色印染科技有限公司,新興紡織企業,依托先進技術,一根網紗線經過紡織、清洗、烘干、染色、定型,就可“變身”為一塊成品布料,全過程污水零排放,綠色發展領先行業。
歷盡天華成此景,風流激蕩踏新程。
佇立烏蒙之巔,回望崢嶸百年,初心彌堅,氣壯山河——在省委、省政府“工業大突破”這面旗幟的引領下,六盤水廣大干部群眾已把血汗與艱辛,年華和奉獻,化作闖新路的鋼膽,開新局的決絕,搶新機的智慧,出新績的守望,誓舉全市之力推動工業經濟在新時代實現新跨越、創造新輝煌。(來源:貴州日報 記者:馬剛 諶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