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果洛”的上海人援青羊肚菌班瑪縣
原標題:“上果洛”的上海人
恐怕沒有人比上海援青干部更理解“上果洛”這個詞的含義。“上”,指的是位置,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地處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200多米,在全國30個自治州中,果洛是海拔最高且經濟最落后的地方;“上”也是一個動詞,是唯有自己一次次坐車11個小時,翻越了數個4000米以上的山口,從西寧“顛”到果洛,才能明白的感受。
“上”字里還飽含著一份深情。近日,30名上海市第四批援青干部人才即將完成任務載譽回來,在果洛,上海援青干部們被當地人親切地喚作“上海青”,倒過來就是“青海上”,這本身就是一份緣分,而現在“上海青”更成為 “上海親”,援青工作就像一座橋梁,把上海與果洛緊密聯系在一起,讓兩地情誼日益深厚,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變“輸血”為“造血”
這段時間,果洛班瑪縣江日堂羊肚菌產業基地里的羊肚菌進入收獲期,和野生羊肚菌相比,這里種出來的羊肚菌個頭均勻、長相標致,算是食用菌里的“帥哥”。
班瑪縣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位于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獨特的冷涼氣候非常適合羊肚菌等低溫食用菌的生長。但野生羊肚菌產量不高,運氣好時,當地藏民一個上午跑三十畝林地,也只能采到三五十個羊肚菌。
“有沒有可能種出羊肚菌?”三年前,剛到果洛不久,上海援青干部們就有了這樣一個設想。不同于市面上羊肚菌通常在2、3月上市,果洛的羊肚菌生長期在5至7月,呈現反季節生長特征,如果能種出來,或許能成為加快富民強縣的突破口。2019年,援青干部找到上海市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經過該所的一系列技術攻關后,2020年6月當地羊肚菌人工試種成功,鮮羊肚菌畝產可達200公斤以上,在全國范圍首次創造了在海拔3500米以上高原人工栽培羊肚菌的先例。
小范圍試種成功只是第一步。2021年,上海投資援建資金1200萬元,圍繞羊肚菌這一高原特色菌種產業,打造班瑪縣江日堂羊肚菌產業基地,包括食用菌大棚42座、生產車間、庫房等,占地100畝。廣闊的前景也吸引企業前來投資,已有上海相關公司在青海投資注冊農業科技公司,專門負責產業基地的運營,去年,該公司為基地所在的班瑪縣江日堂鄉多日麻村村民分紅30萬元。“以前種青稞每畝只有1500元收入,現在拿出土地調整種植結構,就能分到一萬多元。”村民們喜出望外。
羊肚菌的種植成功讓當地看到了發展的方向。目前,班瑪的一些林場和藏雪茶基地已經在開展林下羊肚菌栽培試驗,還有的村民找到援青干部,希望能學習羊肚菌種植技術。在相關政策引導下,班瑪縣食用菌產業預計在未來3年內,復合增長率可達15%,成為助力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又一把“金鑰匙”。
上海援青從“輸血”轉變為“造血”,其關鍵點在于構建高原特色產業鏈條。在過去三年,上海援青干部幫忙建設農牧產品交易大廳、引進專業技術人員、發動成立果洛州產業發展公益聯盟、制定農牧產業發展貸款貼息貼費管理辦法,深挖果洛的資源稟賦,將其轉化為產業資源,通過產業的發展帶動農牧區各方面進步,讓農牧民的收入持續增加。
解決人才緊缺難題
班瑪縣杜柯河林場工人才旺不知道羊肚菌怎么種,但他知道有問題找“陳博士”就對了。去年“陳博士”曾手把手教他翻土、播種、記錄溫度,即便“陳博士”回上海了,當遇到難題時,只要在群里發一張照片、一個問題,“陳博士”很快就能給出解決方案。
“陳博士”是上海市農科院食用菌專家陳輝,作為柔性引進的上海市農科院2名博士生之一,他的任務是為果洛當地發展羊肚菌生產提供生產技術咨詢、技術指導和技術培訓。除了食用菌人才,果洛當地還柔性引進北京長庚醫院董家鴻院士團隊,以遠程會診、遠程培訓及手術帶教、麻醉帶教、影像診斷(技術)帶教、教學查房及集中培訓等多種方式帶動果洛州當地醫療技術上水平;柔性引進中福會學前教育專家以調查研究、現場指導、幼師培養、管理培訓、交流座談、示范課堂等方式,提升果洛學前教育系統整體教科研水平。
這一柔性引進人才計劃源于上海援青干部參與制定的果洛州《關于首屆“智匯三江源·助力新青海”簽約人才項目經費使用方案》,對不同層次、不同領域、不同項目確定不同經費支持標準,目前已引進人才項目30項,引進各類人才68名。
人才緊缺仍然是對口支援工作最大的瓶頸。在過去三年,一方面,援青干部制定智力支援系列行動計劃,以“傳幫帶培”模式,協助組織黨政干部、專業技術人員赴上海掛職、進修、培訓,重點推動中小學教師集中培訓和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跟崗培訓。另一方面,援青干部也在創新政府購買服務形式,首次利用援青資金面向社會招聘有資質的醫務、教師人員,目前已有258名專業技術人員到崗,有效緩解了果洛基層教師、醫生緊缺的問題。
“果洛的基層教師存在結構性緊缺。” 上海市第四批援青干部聯絡組組長、果洛藏族自治州副州長馮志勇介紹,調研中,他們發現因財政有限,果洛的教師、醫生編制緊缺,難以吸引優質的教師、醫生,為此,上海援青團隊嘗試利用援青資金招聘中小學、幼兒園老師和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通過市場化機制吸引人才。在剛剛過去的幾個月,為鄉鎮衛生院招聘的一批醫生已經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作用。
在過去三年,上海援青干部按照“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發揮上海人才、智力資源豐富完備的優勢,加大各類人才“訂單式”培養規模,拓寬人才引進渠道,形成了內培外引、內外循環的智力幫扶格局和人才引進模式,為果洛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奠定各方面人才基礎。
管理水平逐年提升
創新的做法也被應用在隊伍管理模式和工作機制中。在果洛,上海援青干部都熟悉“釘釘”消息的聲音,這是因為上海援青團隊依托釘釘平臺針對援青項目專門開發應用,將項目管理與日常管理整合于一個平臺,集成了項目監管、任務管理、事項報批、健康監測等20多項功能,與全體援青干部人才手機、PC等終端無縫對接。
有了這套系統支持,相關數據、項目進度一目了然。進入管理系統,首頁即可看到年度上海援青項目總數、項目開工率、項目完工率、年度總資金數、上海已到位資金、已執行資金、資金執行率、資金結余等數據,并按區域、類別、性質、進度狀態等維度展示項目數量分布及項目資金分布,全面掌握援青項目綜合概況。同時,該系統還可根據年度項目起止時間及每月月報進度情況進行自動分析,將項目分為進度正常、進度滯后、嚴重滯后三種情況,實時賦予綠、黃、紅三色燈進行監管,選擇區域后,可直觀掌握各縣和州直各部門項目進度。
以班瑪聯絡小組為例,小組每月至少兩次深入工地一線,實地檢查施工進展情況,并現場進行“釘釘”系統項目打卡。同時,對全年項目進行任務分解,科學合理劃分時間節點,制定“掛圖作戰”表,每月25日前各建設單位如實上報。對項目滯后的單位開“小灶”,分析問題原因,加大項目建設推進力度,及時趕上計劃進度,確保年度項目任務順利完成。截至目前,這套管理系統已錄入項目262個,報送月報1430次,記錄現場打卡信息526條,錄入儲備項目163個。
援青項目涉及的領域多、地域廣,管理成本高,管理難度大。“制度+科技”推動了援青項目管理水平逐年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