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邊疆行丨西藏:固邊興邊富民打造高原邊疆美麗新畫卷

西藏自治區是我國重要的邊疆民族地區,邊境線長達四千多公里。西藏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實施固邊興邊富民行動,打造高原邊疆的美麗新畫卷。
位于中印邊境的西藏山南市隆子縣玉麥鄉曾被稱為“中國人口最少鄉”,索朗頓珠是玉麥鄉的第一個大學生。大學畢業后,他毅然回到玉麥,現在是玉麥鄉玉麥村的第一書記。在工作之余,他經常義務講解卓嘎和央宗姐妹倆抵邊放牧,守護數千平方公里國土的故事。
索朗頓珠:當時條件特別艱苦,我外公帶著媽媽和姨媽,日夜守護著祖國的邊疆,一守就是(近)半個世紀,這種精神特別可貴。
卓嘎(右)和央宗姐妹倆
玉麥鄉一度被叫做“三人鄉”,曾只有卓嘎、央宗和她們的父親桑杰曲巴3個人生活在那里。從1戶3人到現在的67戶240人,人均年收入近4萬元,曾經閉塞的“三人鄉”,如今產業興旺,鄉村宜居,成為西藏新的旅游地標。
玉麥鄉全景
玉麥鄉副鄉長詹剛介紹,玉麥鄉升級50戶家庭旅館,建成觀景臺和步道,現在正對全長2250米的巡邊路進行改造。
詹剛:這條巡邊道又名桑杰曲巴巡邊道,2022年5月份在舊址上重修,重建完成后的巡邊道將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我們將圍繞巡邊路主題,打造愛國主義紅色旅游路線。
玉麥鄉巡邊道
西藏實施以“神圣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為主題的鄉村振興戰略。2021年,西藏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4153.4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8.5%,旅游總收入441.90億元,比上年增長20.6%。
工作人員正在給崗巴羊打耳標
依托邊疆地區特色資源,西藏大力發展特色產業。今年4月,日喀則市崗巴縣建成了第一個崗巴羊大數據中心,全縣25個牧場18萬多只崗巴羊正在陸續建立身份識別系統。通過智慧化養殖和全產業鏈發展,崗巴羊成為輻射周邊26萬農牧民的“致富羊”。
崗巴縣門德村綿羊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尼扎:全村入社,共有78戶,305人。合作社的經營狀況還是可以的,比如2021年每戶增收了1萬5千多元。
崗巴羊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邊境縣經濟增速高于西藏全區平均水平。2021年,西藏邊疆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1萬4千元,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增長。
西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斯朗尼瑪:我們推進實施產業興邊、沿邊開放開發、民族團結聚力、守土固邊等重大工程。大力推進21個邊境縣和624個邊境小康村建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特色優勢產業得到發展,住房條件大幅改善,生態環境更加優美,群眾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邊境小康新村——林芝市墨脫縣巴登村
(總臺記者 陳琴 羅布次仁 德慶白珍 多吉仁青 劉會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