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小伙兒在阿拉善圓了創業夢
在溫室大棚里養魚又種菜,在好多人眼里,這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但在孿井灘生態移民示范區,有這樣一位“能人”,他把二者科學地聯系在一起,讓“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的一水雙生農業新模式在阿拉善落地生根。
炎炎夏日,走進位于嘉爾嘎勒賽漢鎮塔日阿圖嘎查的漁耕田生態種養殖合作社“魚菜共生”大棚,一股熱浪撲面而來。在“魚菜共生”池旁,合作社負責人陳世東正抬起栽有番茄苗的泡沫板,輕輕捋著番茄苗的根系仔細觀察。記者湊近發現,泡沫板底下還有很多泥鰍和螃蟹,伸手去抓,便一溜煙兒竄得不知去向。陳世東的妻子孫桂蓮正在采摘小番茄,紅彤彤的,散發出陣陣清香,令人垂涎欲滴。
今年36歲的陳世東是四川人。2018年,塔日阿圖嘎查為調整產業結構,開辟新的增收途徑,經多方考察后,從成都引進“魚菜共生”種養模式。陳世東憑著成熟的技術經驗和一腔創業干事的熱情成為項目承包人。“‘魚菜共生’項目在北方,尤其是少水、缺水地區,更能體現生態效益和經濟價值。加之嘎查引領農牧民增收致富的決心,讓我更加堅信,‘魚菜共生’在這里一定能夠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陳世東說,2021年初,經多次考察調研,嘎查共投入180萬元,建成9座“魚菜共生”大棚。
“‘魚菜共生’模式,就是將魚的排泄物在水中經微生物分解,釋放出養分,滋養池上種植的蔬菜,蔬菜根系吸收水中的養分后,水體同時被凈化,凈化過的干凈水體,又回流到魚池,供魚生長,從而實現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陳世東說,這種種養結合的生產模式節水又環保,可推廣性強,非常適合示范區。“魚菜共生”項目規劃分兩個階段,在第一階段“同一套水循環系統下分棚、分池種養殖的‘魚菜共生’模式”取得成功后,今年3月,陳世東開始跟進第二階段“同一套水循環系統下共棚、共池種養殖的‘魚菜共生’ ”。
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陳世東清楚地記得,大棚建好之初,他購進了10000多尾鱸魚,經過精心培育,鱸魚長勢良好。可沒想到兩個月后,隨著氣溫急劇下降,鱸魚大批死亡,7萬多元打了水漂。陳世東這才反應過來,他最擅長養殖的鱸魚屬于熱帶魚,而他忽略了鱸魚在冬季可耐受的極限溫度。失敗是成功之母,陳世東重新打起精神,換購了中華鱘、鯉魚、鯽魚等5種魚類,魚苗再也沒有出現過凍死現象。養殖穩定后,陳世東夫婦二人栽下了第一批番茄苗,意外再一次隨之而來。“有一天中午,示范區突然刮起沙塵暴,當我趕到大棚時,棚膜已被掀翻,卷棉桿也被刮斷,氣溫驟降導致番茄苗全部被凍死。”陳世東說,像這樣的“小插曲”還有很多,他和妻子不斷總結經驗,事業終于步入正軌。
孿井灘示范區有人做“魚菜共生”的消息不脛而走,銀川客戶聞訊而來。每斤55元的鱘魚一售而空,6000斤鯉魚全部被打包……由于“魚菜雙生”養殖下的魚類口感好,魚腥味較淡,不但打開了周邊地區市場,還遠銷到上海、深圳等地,收益十分可觀。口感純正、綠色無污染的番茄上市后供不應求,除供應寧夏、甘肅等周邊地區外,一家四川知名品牌水果連鎖超市還以每斤8元的價格長期收購。
記者了解到,塔日阿圖嘎查的“魚菜共生”大棚運營至今,已生產鮮魚1萬多斤,番茄30多萬斤,純收入40多萬元,為嘎查集體經濟增收10萬元。“在阿拉善,我實現了創業夢。今后,我要繼續努力,把‘魚菜共生’做成示范區特色產業,帶動更多農牧民增收致富。”陳世東說。(李亞男、彭燕、曾令飛)
(責編:趙夢月、劉澤)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