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為什么儲備黃金而不是白銀?白銀不也是貴金屬嗎?一文看懂
原標題:各國為什么儲備黃金而不是白銀?白銀不也是貴金屬嗎?一文看懂
一提到“儲備”二字,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美元儲備”、“黃金儲備”。
沒錯,作為世界上公認的兩大硬通貨,對于任何一個國家而言,美元、黃金儲備必不可少,是各國央行用于防范金融風險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衡量一個國家金融健康的重要指標。
越是政治、經濟大國,黃金的儲備量越大,比如美、德、意、法、俄、中六國都是黃金儲備量靠前的幾個國家。
黃金是貴重金屬之一,說到這里大家可能會有疑問,黃金、白銀、釕、銠、鈀、鋨、銥、鉑8種金屬同屬“貴金屬”,那為什么各國紛紛儲備黃金,而不是儲備白銀呢?
首先,“各國不儲備白銀”的說法不成立,白銀也是儲備金屬之一,這一點與黃金無異
可以很負責任地說,“各國不儲備白銀”的說法根本就是不成立的,比如按照2018年年中數據,上海期貨交易所、上海黃金交易所,實物白銀的儲備分別是1345噸、1260噸;同樣,世界其他交易所、交易所基金也有實物白銀儲備。
與交易所類似,世界各央行均有白銀儲備,而且從白銀蘊藏量、開采量比黃金要大得多這一實施來看,白銀的儲藏量不會少于黃金儲藏量。因此,各國不儲備白銀的說法純系誤讀。
但是,無可否認的是,相較于黃金儲備,各國似乎對白銀儲備量不是那么關心:
比如我們能查到各國黃金儲備量的數值是:美國8133.5噸、德國3369.8噸、意大利2451.8噸、法國2436噸、俄羅斯1998.5噸、中國1842.6噸、瑞士1040噸(2020年數據),但很難查詢到各國白銀儲備量;另外,一個國家增加或減少黃金儲備的消息往往能引起“轟動”效應,讓人難免與世界經濟的波動相掛鉤。
那么為什么大家對各國白銀儲備量如此的“漠不關心”呢?甚至給大家造成了“各國不儲備白銀”的錯覺呢?
究其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
1,同為貴金屬,但“屬性”不同
從歷史地位出發,黃金一直是一種避險及保值資產,比如在經濟衰退、貨幣貶值的情況下,國家和個人都會大量儲備黃金,從而避險和保持,也有維持本幣穩定的功能;
同時,黃金儲備量也是一個國家財富力量的象征,“金融屬性”的味道無疑更濃重一些。
但是反觀白銀,雖然不少國家在貨幣出現之前,白銀也同黃金一樣充當貨貨交易的“媒介”,但是自貨幣出現之后,白銀的“金融屬性”在下降,而隨著工業水平的提升,白銀“工業金屬”的屬性卻在加強,比如高溫超導線、生物殺滅劑、攝影膠片、精細化工業零部件中,白銀都是必不可少的原材料。
白銀的“金融屬性”在弱化,“工業屬性”卻在增強,因此受關注的程度更低一些。
2,白銀產量高,不具有“稀缺性”
有道言“物以稀為貴”,越是稀缺的物品,越貴重。
從“稀缺性”的角度來看,全球蘊藏量方面,黃金的儲量僅為白銀的10分之1!開采量方面,2019年全球黃金開采量僅為3300 噸,而白銀開采量為2.7萬噸,是黃金的8倍之多。
因此,黃金較于白銀更稀缺,各國紛紛儲備稀缺資源就水到渠成了。
3,銀價比金價波動性更大
但凡是金融儲備資產,必然要具備一個至關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價格穩定”。比如,為什么各國都愿意儲備美元而不是“津巴布韋幣”?因為美元的公信力強,幣值穩定,通俗說就是“抗跌”。
貴金屬的儲備也是一樣的道理,縱觀1989年-2019年的30年間,黃金的年化波動率僅略高于標普500的年化波動率,價格十分穩定、“抗跌”,是長期投資的首選資產。
反觀白銀,市場規模較小、價格波動較大,很難達到保持和避險的作用,儲備了干啥?除非是用于工業生產。
寫在最后:白銀作為“貴金屬”,在“朋友圈”的位置很尷尬
白銀在“貴金屬圈”的位置太尷尬了,就拿我國古代來說,黃金和白銀都是“支付工具”(貨幣),而隨著紙幣的興起和普及,白銀“金融屬性”越來越弱化,逐漸淪為“工業金屬”,想必就連白銀自己都覺得尷尬。
反觀黃金和釕、銠、鈀、鋨、銥、鉑等貴金屬,從始至終一直是“金融屬性”或“工業金屬”,地位一直保持不變。
從地位變化的角度來說,隨著白銀“工業金屬”逐漸占據主導地位,各國弱化儲備量也就說得通了。
總而言之,白銀也是各國的儲備資源,這一點毋庸置疑;只不過從蘊藏量、開采量、用途、屬性、波動、抗跌性、保值、避險等角度而言,其地位遠遠比比上黃金,這才給大家造成了“各國不儲備白銀”的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