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穩就業寶雞出臺12條“硬”舉措

原標題::強化穩就業 寶雞出臺12條“硬”舉措
近日,寶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寶雞市進一步強化穩就業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12條政策措施》,推進產業、就業、創業聯動發展,構建“政策穩崗、培訓賦能、創業帶動、失業幫扶、公崗兜底”全鏈條高質量就業服務體系,穩定就業形勢,穩住經濟大盤。
持續減負穩崗穩就業。將大型企業穩崗返還比例由30%提至50%,中小微企業返還比例從60%最高提至90%。對餐飲、零售等5個特困行業和擴圍行業,落實階段性緩繳養老、失業、工傷保險費和降低失業、工傷保險費率政策,用好就業創業補貼、社保補貼、培訓補貼和一次性擴崗補助等扶持政策,支持企業紓困發展。
發展項目產業增崗擴就業。圍繞全市“45511”現代產業體系布局和縣域優勢主導產業,增加就業崗位,讓項目建設和產業培育成為帶動城鄉群眾就業增收的重要增長點。建立重點項目用工需求清單,設立就業服務專員,推行“需求調查+招工服務+技能培訓+穩定就業”模式,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扶持市場主體拓崗促就業。強化企業吸納就業能力,對中小微企業年內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有繳納職工養老保險記錄的,按每人2000元標準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實施人力資源服務行業促就業行動,對職業中介機構向登記失業人員和農民工提供免費職業介紹服務的給予每人200元-500元不等的職業介紹補貼。
強化創業孵化倍增就業。創建一批國家級、省級創業孵化示范載體,支持千陽縣公共實訓基地擴充功能,麟游縣公共實訓基地、眉縣零工市場立項建設,岐山縣創業中心投入運營,隴縣基層就業標準化創建達標。小微企業創業擔保貸款不超過1000萬元的,財政部門承擔300萬元以內的規定比例貼息。
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實行柔性城市執法管理,支持發展早市、夜市和各類特色小店。合理設定無固定經營場所攤販管理模式、預留自由市場、攤點群等經營網點,促進點內生活、點內就業。
促進就近就地就業。鼓勵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采取以工代賑方式實施項目勞務報酬發放比例不低于中省以工代賑資金的15%。培育壯大社區工廠(村鎮工廠)、就業幫扶基地規模,按規定享受補貼政策,構建鄉村就業空間。
發展勞務品牌吸納就業。培育壯大寶雞技工、西岐名吃、西秦大姐、千陽繡娘等勞務品牌,對區域內培育創建的勞務品牌,吸納農村勞動力等從業人員(簽訂協議)達到500人以上,被納入省級勞務品牌資源庫,可給予培育單位最高上限3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
大力拓展技能就業。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和訂單定崗式培訓等模式,實施鄉村產業帶頭培育“頭雁”項目,組織高素質農民培訓。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可申請1000元-2000元的技能提升補貼。
扎實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通過擴大企業吸納規模、公共部門崗位規模、基層就業規模、應征入伍規模、自主創業規模等渠道,提高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統籌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積極推進體檢結果互認。政府投資開發的創業載體安排30%左右的場地免費向高校畢業生創業者提供。年內對見習期未滿與見習人員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有繳納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記錄的見習單位,給予剩余期限見習生活補貼。對見習單位接收畢業生及失業青年見習且留用率不低于50%的,按留用人數對見習單位給予每人2000元的一次性見習留用補貼。
穩定農民工特別是脫貧人口就業規模。深化“三化一制”穩崗就業模式,開展因疫返鄉及滯留農民工“家門口”就業幫扶活動,加強蘇陜勞務協作,保持脫貧人口就業規模總體穩定,促進農村勞動力就業水平穩中提質。
實施困難群體就業援助。及時發放失業保險金、失業補助金,強化就業援助,利用公益性崗位兜底安置脫貧人口、就業困難人員、其他失業人員等。
筑牢群眾“幸福就業”新格局。實施就業服務質量提升工程,推廣應用動態精準就業服務系統和“秦云就業”,組織“10+N”就業服務專項活動,推動公共就業服務向鄉村拓展,打造城市就業“15分鐘服務圈”和農村就業“30分鐘服務圈”。推行高校畢業生、脫貧勞動力等重點群體“一對一”精準就業幫扶制度,落實“131”幫扶措施,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努力實現就業量的持續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提高群眾就業的獲得感、幸福感。(寶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