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閩寧鎮云端助力“互聯網+教育”讓“山海情”再升溫
原標題:寧夏閩寧鎮:云端助力 “互聯網+教育”讓“山海情”再升溫
閩寧中學八年級學生用平板電腦學習課文《陋室銘》。 李元昊 攝
中新網銀川6月9日電 題:寧夏閩寧鎮:云端助力 “互聯網+教育”讓“山海情”再升溫
作者 李佩珊 李元昊
“全校每周至少能上一次遠程體育課,18個教學班按需排課,有效解決了我們體育師資不足的情況。”近日,在寧夏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幼兒園,保教主任王晶晶告訴中新網記者,借“互聯網+教育”東風,閩寧鎮的師生實現了與福建師生在課堂上的互聯互動。
福建與寧夏自1997年開展對口幫扶。同年,閩寧兩省區在共建生態移民示范點閩寧村(現“閩寧鎮”)籌建起閩寧中學,成為閩寧鎮教育的起點。二十多年來,福建一批又一批優秀教師跨越山海,扎根閩寧,為當地教育互學互助、協作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閩寧鎮的教育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2018年,寧夏獲教育部批準成為全國首個“互聯網+教育”示范區。自那時起,閩寧鎮的教育事業又迎來發展的關鍵期。隨著線上“一托二”在線課堂等多種“互聯網+教育”優質資源的推廣應用,遠在福建的老師即便不能來到寧夏,也能為閩寧鎮的孩子們上課。
記者在閩寧中學的語文智慧課堂中看到,老師借助平板電腦為學生提供課堂板書、講解實錄,同時,還能在線檢測作業完成情況,幫助學生進行課后復習鞏固。而在另一旁的地理課上,依托VR技術,學生可體驗沉浸式、可交互的三維學習實踐環境。
閩寧中學學生借助VR技術上地理課。 李元昊 攝
“互聯網+教育”的優勢不僅體現在傳統學科上。現如今,閩寧鎮各學校還不斷打造“互聯網+N”模式,將互聯網與學校管理、教研、德育等工作聯系起來,全方位利用智能化信息化設備為學生創造更加全面多元、舒適便利的學習與生活環境。
福建籍教師劉小紅如今是閩寧鎮幼兒園園長,扎根閩寧鎮24年,她親眼見證和親身參與了閩寧鎮教育事業的發展。“‘互聯網+教育’的建設和校園環境的改善讓閩寧鎮幼兒園的學生數量從原來的不到200人,已增加到如今的600多人。”劉小紅告訴中新網記者。
不僅如此,閩寧鎮各學校互聯網接入率目前已達100%,帶寬接入率幼兒園至少達200M,中小學至少達500M。2021年11月11日,福建廈門市22所中小學、5所幼兒園與閩寧鎮11所中小學、5所幼兒園通過線上簽約正式建立共建幫扶關系。至此,閩寧鎮所有中小學及幼兒園實現了福建共建幫扶的全覆蓋。(完)